經歷
李隆,男,漢族,河南省開封市人,1977年7月出生, 1995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武警少校警銜,現任河南省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
2000年7月從昆明消防指揮學校畢業後,李隆潛心研究消防特勤業務,先後自學了《化學災害事故處置》等大量專業書籍,協助編寫了《消防特勤業務訓練》等業務資料,除日常訓練和管理工作外,他將時間都用在對裝備器材的研究上,撰寫了大量心得筆記,特勤中隊配備的近千種器材裝備,他樣樣拿得起、講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隊官兵有口皆碑的“器材通”。
2004年1月13日下午17時,漯河市堰城縣境內一輛載有49噸液氯的槽車翻進護路溝內,泄漏出的大量氯氣漫向臨近的幾個村莊,數萬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情況萬分危急。李隆奉命帶隊長途增援完成搶險堵漏任務。面對異常艱難的堵漏工作,李隆帶領兩名同志身著笨重的防化服,深入到被濃濃的毒氣籠罩下的槽車周圍,一個一個地清洗尋找泄漏點,實施搶險堵漏,連續奮戰八個小時,圓滿完成了毒氣泄漏事故的處置任務,讓當地老百姓過上了一個安穩祥和的春節。
在2003年黃河蘭考段某生產堤決口搶險中,1.8萬名民眾被洪水圍困,淹沒灘地近十萬畝。李隆作為突擊隊的一線指揮員,帶領戰友駕駛四艘衝鋒舟一天往返50多船次,連續奮戰24晝夜,救助災民342人次,運送物資12噸。他不但在危難時刻衝鋒在前,更注意從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把溫暖送到民眾的心坎上。在組織中隊與駐地學校開展警民共建活動中,當聽說有兩位小學生因家長下崗交不起學費時,他主動承擔起這兩名孩子就學期間的一切學習費用。他把榮獲一等功所得的5000元獎金全部捐給“希望工程”,以救助更多的特困兒童。
入伍以來,李隆同志先後參加滅火救援戰鬥3170多次,搶救遇險民眾760餘人,為保衛省會鄭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在2008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災戰鬥中,他為成功營救被困104個小時的李青松和被困124個小時的卞剛芬做出了突出貢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救援的奇蹟,贏得了各級領導和災區人民的高度讚譽。
李隆同志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搶險救援尖兵” 榮譽稱號、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授予 “新長征突擊手” 榮譽稱號,並榮獲“五四青年獎章”;2006年11月,被評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尖兵”。2006年12月被評為河南省第四屆“傑出青年衛士”。2008年7月,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並榮膺2008年度“中國驕傲”;2008年10月,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榮譽
李隆同志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搶險救援尖兵” 榮譽稱號、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授予 “新長征突擊手” 榮譽稱號,並榮獲“五四青年獎章”;2006年11月,被評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尖兵”。2006年12月被評為河南省第四屆“傑出青年衛士”。2008年7月,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並榮膺2008年度“中國驕傲”;2008年10月,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頒獎詞】 火場、廢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離不棄。他用希望擴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廢墟里與死神搏鬥,絕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誠和果敢書寫了消防官兵的壯麗人生。
陳小川:從淡定的表情和災區民眾的歡呼掌聲中,我感到他身上體現的公安消防戰士職業道德的高尚。
他,十年警營生涯;十年軍功閃爍;十年無限風流。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凱歌;用忠誠和果敢書寫了消防官兵的壯麗人生。他,先後參加滅火搶險救援戰鬥2000餘次,分別從火場、水中、井下、高樓搶救民眾700人。特別是在參與鄭州高危煙囪救人、漯河特大液氯泄漏事故、開封抗洪搶險、陳寨冷庫貨架倒塌以及赴川抗震救災戰鬥中,身先士卒,捨生忘死,為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李隆。
抗震救災彰顯英雄本色
“刀,刀,刀,我要切菜用的刀!”這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現場,李隆冒著餘震、深入坍塌樓房內部、連續奮戰10多個小時、在廢墟下面向戰友發出的急促呼喊。這個精彩的鏡頭,通過中央電視台成為了億萬觀眾永恆的記憶。網民們熱烈評論李隆的英雄壯舉,“菜刀兄”的故事廣為流傳。5月17日18時,什邡市鎣華鎮鎣峰實業有限公司救援現場,就是李隆,在搖搖欲墜的坍塌樓層中間,在狹小的救援空間裡,奮戰11個小時,破拆了橫向阻攔的三道厚達60厘米的鋼混構造柱及建築坍塌物,最後用菜刀一點一點地砍掉壓在被困女工卞剛芬腿上的門板,將被埋壓124小時的卞剛芬完整營救出來。這是李隆赴四川抗震救災救出的第4名生還者。時間回到5月12日,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後,李隆帶領33名支隊特勤人員和業務骨幹,參加總隊抗震救災突擊隊統一行動,奔赴前線抗震救災。14日抵達什邡市鎣華鎮的當天,李隆和戰友們在12個小時內連續從廢墟中成功營救三名被困民眾。5月16日晚22時20分,又成功營救出被廢墟埋壓104小時的青年男子李青松。在抗震救災的10多個日日夜夜裡,李隆和戰友們不怕疲勞,連續作戰,與危機爭分奪秒,與死神無畏交手,把危險拋在腦後,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廢墟下先後挖出57名遇難遇險民眾,其中5人生還,一次又一次創造了生命救援的奇蹟。
千錘百鍊鑄就特勤尖兵
1995年12月,李隆參軍到鄭州公安消防支隊服役。立志要乾出成績的他,新兵訓練一結束就主動要求分到管理最嚴、任務最重的特勤中隊,並很快成為中隊的骨幹。2000年7月從昆明消防指揮學校畢業後,他又堅決要求回特勤中隊工作。在一次次的滅火搶險救援戰鬥中,目睹了一幕幕慘劇給民眾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精神上的傷痛,也看到了戰友們處理險情的嫻熟技能,他深知要乾好特勤工作,不僅要有一腔熱情,還要有過硬本領。為迅速提高業務技能水平,他先後自學了《化學災害事故處置》等大量專業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協助編寫了《消防特勤業務訓練》、《高空救助要則》、《豎井救人要則》等業務資料,有效解決了特勤戰鬥編程的操作缺失問題。除日常訓練和管理工作外,他將時間都用在對裝備器材的研究上,撰寫了大量心得筆記。經過一年的努力,中隊配備的近千種器材和各種車輛,他樣樣拿得起、講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隊官兵有口皆碑的“器材通”。2003年,李隆被評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執勤崗位練兵先進個人”。
赴湯蹈火勇當救援先鋒
“火光中出生入死、險境裡拯救生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會多一份平安,讓生活多一份寧靜”。李隆對自己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總是在最緊要的關頭,衝到最危險的地方,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把生的機會送給民眾,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鋼鐵般的意志,為險境中的人們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2003年6月12日凌晨,一個精神病女患者爬上了一座高達30多米的廢棄煙囪,不斷往下扔磚頭,圍觀的民眾越來越多,悲劇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因登高消防車無法靠近煙囪頂部作業,只有徒手爬上煙囪實施救援,但煙囪已有50年歷史,老化嚴重,搖搖欲墜,能否承受3人的重負尚不確定。情況緊急不容過多考慮,時任特勤一中隊副中隊長的李隆主動請纓,和戰友許友愛冒險攀登而上,不顧瘋女的掙扎,成功地將該女救下。上千圍觀民眾見證了這場30米高空煙囪頂部特殊的生死較量。 2004年1月13日下午17時,漯河市堰城縣境內一輛載有49噸氯氣的槽車翻進護路溝內,泄漏出的大量氯氣漫向臨近的幾個村莊,數萬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情況萬分危急。李隆奉命帶隊長途增援完成搶險堵漏任務。面對異常艱難的堵漏工作,李隆帶領兩名同志身著笨重的防化服,深入到被濃濃的毒氣籠罩下的槽車周圍,一個一個地清洗尋找泄漏點,實施搶險堵漏,連續奮戰八個小時,圓滿完成了毒氣泄漏事故的處置任務,還當地老百姓了一個安穩祥和的春節。在2006年黃河蘭考段某生產堤決口搶險中,1.8萬名民眾被洪水圍困,淹沒灘地近十萬畝。李隆作為突擊隊的一線指揮員,帶領戰友駕駛四艘衝鋒舟一天往返50多船次,連續奮戰24晝夜,救助災民342人次,運送物資12噸。當聽說有兩位小學生因家長下崗交不起學費時,他主動承擔起這兩名孩子就學期間的一切學習費用。他把榮獲一等功所得的5000元獎金全部捐給“希望工程”,以救助更多的特困兒童。入伍以10餘年來,其榮譽的光環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閃閃發光,奪目耀眼。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新長征突擊手”、“搶險救援尖兵”、“傑出青年衛士”榮譽稱號,同年,被公安部授予“滅火救援尖兵”榮譽稱號。2008年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並榮膺2008年度“中國驕傲”,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