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李豐平(1912—2008),1912年1月10日,出生於重慶銅梁。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0月至1949年5月曆任共青團上海南市區及法南區區委書記、中共潢川中心縣縣委書記、新四軍七師政治部副主任、山東省公安局副局長、華東大學分校校長、中共浙江省委社會部部長兼中共杭州市委常委、杭州市軍管會公安部部長等。1950年5月至1965年,歷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員兼社會部部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兼監察委員會書記、中共浙江省委常務書記等。1978年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9年12月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長。1983年5月,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1993年8月離休。
李豐平在黨的十二大、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是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3月28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6歲。
李豐平病重期間及逝世後,胡錦濤、習近平、賀國強、李源潮、張德江、俞正聲、宋平、曾慶紅、路甬祥、桑國衛和張勁夫、王芳、劉復之、張震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人物介紹
早期革命
1931年10月曆任上海市中等學校學生救國聯合會團組書記、宣傳部部長,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幹事,共青團江蘇省委反帝委員會委員,上海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部長,共青團上海南市區及法南區區委書記,共青團江蘇省委組織部秘書,共青團江蘇省委巡視員。1933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
抗日時期
1937年11月出獄,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5月任陝北公學中共總支書記。1938年11月曆任中共潢川中心縣委書記,中共黃梅地委工委書記,新四軍3支隊挺進團政委,鄂豫皖區黨委委員、民運部部長兼立煌市委書記,中共皖鄂邊區省委書記,豫皖蘇邊區黨委委員兼淮上地委書記、行政辦事處主任,中共安徽省無巢地委書記,中共鄂皖邊區地委書記兼新四軍7師挺進團政委,皖江區黨委委員兼社會部部長,新四軍7師除奸部部長,皖江行署公安局局長,新四軍7師政治部副主任。
內戰時期
1946年12月任山東省公安局副局長,昌濰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魯中南區黨委社會部部長兼魯中南行署公安局局長,華東大學分校校長。1949年2月任浙江省準備委員會委員。1949年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社會部部長兼中共杭州市委常委、杭州市軍管會公安部部長,杭州市公安局局長。1949年7月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員、浙江省公安廳廳長兼杭州市公安局局長。
建設時期
1950年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員兼社會部部長,浙江省檢察署檢察長,浙江省政法委員會副主任、主任。1952年9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52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副省長。1955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浙江省副省長。1956年7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處書記、浙江省副省長。1958年11月兼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1961年2月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1962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兼監察委員會書記。1965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務書記、浙江省副省長。
文革時期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和迫害。1978年1月恢復工作,任浙江省革命委員會秘書長。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9年1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省省長。1983年5月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1983年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3年8月離職休養。第5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8、12-15大代表,16、17大特邀代表,12、13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改革開放
李豐平復出工作之際,正是浙江改革開放大潮初起之時。為了吸引外商到浙江投資,李豐平同志找到原著名工商業者湯元炳,希望他利用原有的與海外商界、金融界的關係,辦一個投資公司,吸引外資來浙江投資建設。湯元炳愉快地接受了這一任務,於1979年牽頭籌組了“浙江省華僑投資公司”(後改名為浙江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並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豐平同志專門撥給公司10萬元資金。經過努力,香港著名工商界人士王寬誠、查濟民、包玉書等都來投資,公司籌集資金800餘萬人民幣和200餘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啟動資金”。李豐平同志對公司一直非常關心,多次參加公司的活動,接見前來投資的外商,還推薦湯元炳擔任浙江省副省長、省民建和省工商聯主要領導。為了給浙江改革開放提供一個比較寬鬆的輿論環境,也為新聞改革探索一條新路,在他的倡議下,1980年1月1日,《浙江日報》創辦了《經濟生活報》,這是全國第一張省級綜合性經濟類報紙。李豐平同志對這一改革的產物從一開始就非常關心,鼓勵報社同志只要方向對頭,就要放手改革,不只“小打小鬧”,還要創造條件,“中打中鬧”,“大打大鬧”。在李豐平等省委領導同志的關心、支持下,《經濟生活報》越辦越好,為浙江經濟改革起到了鼓與呼的作用,也受到廣大讀者的稱讚和歡迎。
李豐平復出工作期間,浙江正處於農村改革的興起和城市改革的起步階段。他強調發展工業生產的重要性,指出浙江人多地少,工業上不去,經濟效益提不高,吃飯問題、就業問題、財政問題、市場供應問題都不能很好解決。為此,全省採取各種措施,扶持浙江的“拳頭”產品,發展輕工業生產;進一步開展市場調節,把工業生產搞活;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的步伐,使企業有發展生產的內部動力;整頓企業,建設好領導班子;在確保全民所有制經濟占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允許和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了滿足工業生產不斷增長的原材料和能源的需要,他千方百計想辦法搞協作,提出省、地、縣要有所分工,不僅要“以長換短”,必要時還要“以短換短”,並為協作需要安排了一批緊缺的物資。當時為了開展經濟協作的需要,專門成立了省經濟協作辦公室,開始時主要的任務就是和山西進行煤炭協作,以後又逐步發展到和其他省、市進行協作,協作範圍也擴大到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在發展工業生產的同時,李豐平也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他曾在一次會議上指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農業全面發展了,農村這一頭穩定了,才有全局的主動”,要求省、地、市、縣各級領導都必須以主要精力抓農業。在領導“三農”工作中,他特別重視抓兩頭,一頭是發展山區經濟,把山區建設作為發展經濟的一個戰略重點。另一頭是發展鄉鎮企業,採取多種措施扶持鄉鎮企業,使浙江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實現農業工業化、農村現代化、農民富裕化走出了一條新路。
兩袖清風
李豐平同志廉潔奉公,對子女和親屬要求嚴格,從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他經常對子女說:我是個普通人,你們也是普通人,要把自己的位子擺好,不要有幹部子女的優越感。他規定孩子不能坐他的工作用車,必須住校過集體生活。重新復出工作後,他對子女約法三章:一不做官,二不經商,三不做外國人。20世紀80年代初,在全民經商的熱潮中,有人鼓動他在工廠工作的兒子,可以利用父親的關係經商。李豐平同志知道後,就跟有關部門的同志說:凡是李豐平的子女,一律不準利用關係經商。如果利用關係經商,一經查實,要堅決處分。他有一個女兒從20世紀60年代跟隨李豐平同志到安徽,一直在安徽工作。1980年,她通過自己的關係調回浙江工作,當時調令都已經下了。李豐平同志知道後堅決不同意,把調令退了回去。他後來對女兒說:當時正是知青返城、一些下放到農村的工人返城的時候,城裡一下子很難安排這么多人,如果你調回來,我還怎么做別人的工作,要顧全大局。後來他的女兒還是在多年以後隨愛人調動回到浙江工作的。
李豐平同志艱苦樸素,兩袖清風,不計名利,心繫人民。他經常說:革命的時候那么多人都犧牲了,我還活著,還有那么多工資,那么好的生活,可以了。他平常生活非常節儉,經常把用剩的肥皂頭和碎肥皂捏在一起繼續用,去世之前穿的也是從小商品市場買來的幾十元一件的衣服。但他對身邊工作人員和老區民眾卻很大方,“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補發到一筆工資,專門拿出一部分給保姆和駕駛員。他還多次為公益事業捐款,為安徽原新四軍七師駐地的希望國小也捐過款。在他去世前,把自己所有的數千冊藏書都捐給了家鄉的圖書館。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2008年3月28日15時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6歲。
人物軼事
一塊雨花石講述烈士革命愛情
2009年,雨花台一塊血紅色的雨花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塊雨花石蘊藏了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在雨花台犧牲的女戰士郭綱琳,男主人公則是原浙江省省委書記李豐平。
09年李豐平的女兒李大綱、李大琳來到雨花石博物館捐贈了一塊血紅的雨花石。這塊石頭不僅象徵著郭綱琳的英勇,也代表李豐平對其深深的思念。李豐平偶然得到這塊紅色雨花石的,心裡一直想把雨花石捐給雨花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2008年3月去世,都沒能親自前來捐獻。兩個女兒為了完成父親最後的心愿,特地趕來南京進行捐獻。
李豐平早年曾參加黨的地下鬥爭,和郭綱琳在革命最艱苦的時期並肩戰鬥。為了革命,很多同志在那個年代都會以“夫妻”身份作掩護,而李豐平和郭綱琳一開始也是為了打掩護才成為夫妻的。但他們在一起戰鬥的歲月里,相互產生了好感,在共同的革命生涯中,由於深厚的感情,被組織批准為革命夫妻。但是他們倆還沒享受新婚的甜蜜,就先後被捕入獄。西安事變後,李豐平雖然得到營救而出獄,但1937年郭綱琳已經在雨花台犧牲。在雨花台收集的郭綱琳的史料中,她與李豐平的愛戀一直沒有記載,是這塊雨花石的出現,才讓紀念館掌握了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李豐平的兩個女兒介紹,姐妹倆的名字之所以叫“大綱”“大琳”就是為了紀念郭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