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男,漢族,1956年6月生,山東省郯城縣人。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江蘇省教育技術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兼任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材審查委員等職,還兼任國內十餘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1982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學院,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山東大學軍用光學碩士學位。
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曾任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實驗室主任、物理系副主任,當時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光學測量、微晶材料光散射、硬質紅外視窗材料等方面。
1996年任曲阜師範大學電教系主任,自此開始專門從事教育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1999年轉移到南京師範大學,當前研究重點集中在教育技術學及相關學科方面,如數位化教學資源開發、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工程學以及其它教育技術基礎理論的部分相關方面。
主要貢獻
開創性地提出了要使用“雙本體”觀點認識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觀點,指出,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建設動因,由來自大眾信息文化本體和信息技術母體向基礎教育的兩個映射組成。這個觀點成為指導我國當前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他還最先提出,隨著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成熟,信息技術對課程的影響已經遠遠不止於教學過程,而是深入且全面地改革著整個課程。他在數位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的工作,也正逐漸在全國範圍內產生影響。
先後承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和各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現為全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研製負責人,完成了國家文本《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信息技術課程部分的撰寫工作;出版專著六部,有《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信息技術教學:繼承與創新》《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等,先後於國內外學術刊物如《教育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課程教材教法》“Applied Optics”等發表論文一百餘篇。
2010年,李藝教授與中科夢龍公司簽署“龍芯-linux教育發展計畫”,帶領團隊進行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教材開發,目前該套教材已進入教學。
出版專著
《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信息技術教學:繼承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研修手冊信息技術分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虛擬實驗原理與教學套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
《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研究與案例》,2006年12月
《走進課堂——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選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走進課堂——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案例與評析》(必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主要成就
49篇主要有
人的技術化之合理性辯護,《科學技術與辯證法》,CSSCI,2007年12期
人的技術化與人類發展,《學術論壇》,07年12期
論技術教育價值問題的困境與出路”,《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論有關技術價值問題的兩個過程:社會技術化和技術社會化,《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第1期
試談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編排——教材設計與兒童認知發展相長,《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4期
用教育工程方法管理教育工程項目,《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信息素養詳解,《課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0期
“信息素養”新界說,《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論虛擬社會中的多重人格,《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2期
論分散式學習環境下的智慧型授導系統發展,《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第9期
承擔項目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工程方法視野中‘211工程’管理的最佳化”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工程過程的規範化與改進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普通高中技術領域(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研製”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小信息文化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大課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研究”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江蘇省中國小教學環境信息化建設研究”
獲獎記錄
“以學習者需求為本,構建高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新模式”,2005年9月,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信息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模型建構”,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