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玉

李菁玉

李菁玉同志(1911——1972)河北南宮十里舖人,原名李玉滄,曾化名李昌、李紹基、陳菁玉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菁玉出身於貧農家庭,4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8歲入本村國小讀書,14歲因家貧輟學,先後到南宮慶聚銀號、衡龍華糧店、高陽天慶德洋布莊、唐山中德大藥房等當學徒。

軍人生涯

1929年4月,考入煙臺芝罘陸軍軍官學校,一個月後,經張錫珩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又任該校黨支部書記。1930年10月,因政治嫌疑被勒令退學後,很快與中共河北省委接上組織關係,被派往唐山市委軍委工作。1931年1月,李菁玉調中共天津市委任軍委書記。不久,被派往國民黨東北軍駐津炮團組織兵運,策劃兵變未果。中共天津市委遭到破壞後,李菁玉回家探親期間與中共直南特委取得聯繫,並於1932年5月擔任中共南宮特支書記,不久又任南宮縣委書記、南宮中心縣委書記。他以走村串校賣文具、辦流動圖書館為掩護,秘密發行進步書刊和他創辦的《民眾小報》,一年余創建農村黨支部12個。1933年磁縣黨組織遭到破壞,李菁玉調任磁縣中心縣委書記,領導峰峰鐵礦工人取得增資鬥爭的勝利。1934年冬,李菁玉改任直南特委書記後,積極穩妥地組織農民武裝,展開以砸警察局、打鹽巡和分糧吃大戶等形式的直南農民暴動,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平漢線游擊隊。1935年10月,李菁玉調任保屬特委書記,半年余使保定市委和所屬大多數縣的黨組織相繼恢復、建立。

1937年5月,李菁玉參加了延安白區代表會議後,擔任了平漢線省委(後改為晉冀豫省委)書記,數月內組建了正太鐵路工人游擊隊、井陘抗日游擊大隊和陽泉煤礦工人游擊隊。1938年1月李菁玉與陳再道率領129師東進縱隊進入冀南,通過舉辦黨員培訓班和冀南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黨員幹部,為冀南抗日根據地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同年3月,中共冀魯豫邊區省委(後稱冀南區委)成立,李菁玉任省委書記。他夜以繼日,兢兢業業地工作,配合129師副師長徐向前同志,領導抗日救亡運動,建立民主政權,發展抗日統一戰線,為冀南區黨、政、軍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1943年11月,為了加強對冀南和冀魯豫的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冀魯豫分局(平原分局),李菁玉任分局宣傳部長。當時,他正在華北局黨校主持冀南幹部整風班的整風學習。1944年5月,冀南、冀魯豫正式合併後,成立了平原分局黨校,任命李菁玉為教務長。在整風學習期間,李菁玉誤把康生在中央審乾工作中所做的“搶救失足者”的報告作為中央指示來執行,傷害了一大批好乾部。中央作出了有關決定後,他認識了錯誤,除在大會作深刻檢查外,還主動在會後分別找有關人員賠禮道歉,認真糾正錯誤,獲得了大家的諒解,增強了革命團結。1945年春,分局黨校結束整風學習,李菁玉返回分局駐地清豐縣單拐村,在鄧小平同志和北方局的指導下,積極投身減租減息民眾運動。1945年8月,冀南區黨委重建,李菁玉仍擔任書記。1946年以後,李菁玉先後在中央黨校、中央馬列學院學習近3年時間,使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建國以後,自1952年1月,李菁玉開始從事農業管理工作,先後任華北區農林水利局副局長、農林局局長,農業部農機管理總局局長,農業部部長助理,農機局長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等職。他對黨的事業滿腔熱忱,工作中勇於創新。為改造落後的耕作機具,他首先籌建了北方、南方兩個農機研究所,進而在全國普及農機具研究機構,還通過創建農業機械化學會,創辦了《農業機械技術》雜誌,促進了農機具的研製,並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1956年李菁玉率農機考察團赴蘇聯考察半年後,帶領工作組在河北省進行農業規劃,推行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農機管理新措施。

1960年11月,李菁玉被強加以“資產階級個人野心家”的罪名,在農業部受到批判。1961年被開除黨籍,撤銷一切行政職務,但他始終對黨的信仰堅定不移。“文化大革命”初期,周恩來總理指出:“開除李菁玉的黨籍處理不當”。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卻置若罔聞,仍將李菁玉關押審查。因長期受到折磨虐待,1972年3月19日,李菁玉在獄中含冤去世。1979年7月7日,中央農業部為李菁玉平反昭雪並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