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蘭[清朝知縣]

李芝蘭,古營州遼東(今瀋陽)鐵嶺衛人,於清順治戊子年(1648年)任密縣知縣,在密任職五年,清廉為民,政通人和,贏得了密縣人民的愛戴。

為官經歷

改善民生

他敢於為民請命,大膽處理遺留問題,李芝蘭被密縣人尊稱為李公。他來密時,正值明末清初,由於長期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人煙稀少,官員虛報了土地四百餘頃,使田賦徵收都難以完成。他頂著壓力,建議免稅三年。明朝的舊制中,農民承擔了許多苛捐雜稅,他上任後,都依據實情,一一予以革除,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民心大振。

他廣施善政,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清初,戰亂初定,集鎮空虛,商旅不通,為了重建秩序,繁榮商賈,李芝蘭多方努力,動員老百姓入城生活,有五百多家。大隗、牛店兩鎮,經過連續的戰亂,成了窮鄉僻壤。他設法勸民造房,打通交通,開展商貿,使城鄉貿易很快有了起色。

順治七年(1650年),李芝蘭又籌金五百餘兩,糧二百餘石,重修老城西關橋。該橋原名為廣濟橋,為邑人魏尚謙建,水沖後無存。李芝蘭重建後改名為惠政橋,此舉讓密人十分感動。

發展教育

大力整修文化設施,發展教育。清初,各項事業百廢待興,衙門、廟宇、學校等各項建設毀壞嚴重,都需要一一整修。為廣施教化,振興一地文風,五年中,創建、整修了大量的文化設施,主要有:重修縣衙,重建城門樓,四面城牆,疏通護城壕,重建常平倉,增補孔夫子廟,重建奎星樓,重修觀音閣,重修法海寺,重建白衣堂,重建南關火神廟,創建元帝廟和三官廟,重建馬王廟和蟲王廟,移建陽寺於東店,創建西關關帝廟。

李芝蘭十分注重文化重建,保持了密縣文化薪火相傳。如重修《密縣誌》。李芝蘭在密任職時,和邑舉人韓繼文,徵文考獻,進行續修。為發展教育,他創立社學,建房九間,聘請社師授課。又在縣西南置田50畝,牛二頭,招佃收租,補貼社師。

後世紀念

來集鎮李堂藥王廟尚保存有清光緒十八年《縣尊李芝蘭捐銀重修藥王廟》碑,記載順治八年李芝蘭捐俸銀數十兩,廣修大勝、拜殿、道室各三間。

李芝蘭堪稱“文化知縣”,後人以各種方式紀念他,在縣城西關建有李公祠,樹碑立祠,以示紀念。李芝蘭離密後,人們又在西關關帝廟右建李公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