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昭
介紹
一、[宋]字晉傑,鄄城(今山東濮縣東)人。以恩科仕江州德化尉。長於墨竹。自云:“他人以蕭疎為能,余以重密為巧。吾之墨竹一派不讓湖州(文同)。”又善墨花小筆,亦能山水,學范寬。篆尤精,學三墳記。紹興(一一三一―一一六二)間死於江南。《畫繼》、《圖繪寶鑑》、《屠隆帖箋》
二、[明]在弘、正(一四八八―一五二一)間以擅制扇骨馳名於南京。人稱“荷葉李”。《居易錄》、《秋園雜佩》、《茶館客話》、《初月樓見聞錄》
三、胡耀邦夫人
李昭原名叫李淑秀,乳名阿鳳,1921年12月20日出生在安徽省宿縣城裡的高公館。外公是當地的士紳,媽媽高慧蘭是高公館裡的二小姐。她的父親李仲侯是湖南寧鄉縣楠竹鄉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學的是軍事測繪。李昭是中國共產黨的同齡人。還在牙牙學語的孩提年歲,母親就和父親離異了。從小失去母愛,她是父親一手帶大的,父親帶她離開故鄉,輾轉來到安徽省宿縣,她在這裡讀完了國小、國中。她聰慧好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又尊敬師長,團結學友,老師同學都喜歡她,稱她是“小天使”。1937年,李昭年方16,正念高中一年級的時候,神州大地,燃燒起抗日的烽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巾幗不讓鬚眉。李昭愛國心切,毅然放棄學業,投身宿縣戰地服務團,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或上街演出,或張貼抗日標語,積極宣傳抗戰愛國思想。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頑固派開始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不斷製造反共摩擦。耳聞目睹,李昭感到真正的民族救星是共產黨,而不是國民黨。她於1939年元宵佳節這一天,毅然離開宿縣,衝破層層險阻,奔赴延安,進入中國女子大學深造。這時,她將原名李淑秀改為李昭。 在大學裡,她潛心攻讀馬克思主義,認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女大高級班學員,並於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她轉入延安大學學習俄語。延大的對面,就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王家坪。當時,耀邦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常來延大作報告,參加學員的一些社會活動,他倆從此相識了。 胡耀邦和李昭認識後,共同的革命理想和追求,像一根無形的紐帶,把他倆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每次相見,他們相互傾談對革命的認識,對人生的見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情深意篤,心心相印,真誠相愛。在他倆看來,相愛,意味著隨時可以進行感情、精神上的互補和內心秘密的相互託付,意味著隨時可以卸下心靈的重負,因而激起雙方生活的勇氣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1941年冬,胡耀邦和李昭喜結良緣,終成伉儷。 在硝煙瀰漫的歲月,胡耀邦夫婦相依為命,甘苦共嘗。 李昭的平易謙和,是有口皆碑的。胡耀邦曾顯赫一時,從1981年起,任中共中央主席、總書記達6年之久,李昭始終沒有“第一夫人”的頤指氣使,她也從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只默默幹著自己的工作。 他們共有4個孩子。 長子胡德平,次子劉湖,三子胡德華,女兒李恆,一家三姓。 李昭於胡耀邦逝世前6年就已從北京紡織局的領導崗位上離休。但她並沒有把自己關在那座四合院裡,她比過去更多地出現在一些社交場合,尤其與時裝有關的社會活動,她立志要把中國的婦女打扮得更漂亮。 她做了北京服裝協會的會長,這個協會因連續舉辦了幾屆民眾性的服裝展銷和評比,知名度很高。她還樂於在中外服裝界之間當“紅娘”。由於協會牽線搭橋,王府井大街上的雷蒙服裝店和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小筱順子已攜手合營。 李昭比京城裡眾多的高幹夫人更早地穿起了裙服,她很有幾套顏色雅致、款式新穎的時裝。不過,她不贊成中國的服裝過分歐化,對北京少女一度流行黑色緊身褲,她更是明確地表示“實在不好看”,哪怕被人戲稱為“保守的老太太”,她也不肯苟同。 她最喜歡的時裝設計師或許是李艷萍,因為她常常向別人介紹李艷萍設計的由旗袍演繹出的多種美妙時裝,她多次表示:“我的思路是用我們自己的原料,開拓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潮流的服飾產品。” 北京門頭溝以及昌平、密雲、懷柔等縣的農民比城裡人還熟悉李昭。從1985年開始,她經常下鄉,幫助這些地方發展養羊、養兔、養蠶。農民們為賣羊絨、兔毛、蠶繭賺回大把鈔票開心,李昭則有更深一層的考慮:如此發展下去,北京的紡織業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天然纖維原料。 無論胡耀邦在台上還是賦閒在家中,李昭待人始終平易謙和,絲毫沒有“官太太”的頤指氣使,她頗有威望,胡耀邦逝世不久她再度當選為北京市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她退而不休,每周有一半時間忙公務的狀況將長期繼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