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2009年1月至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主講課程
本科生:國際經濟學
碩士研究生:國際貿易理論
社會兼職
《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文匯》、《南方經濟》、《系統工程學報》等刊物的匿名審稿人。
榮譽獎勵
(一) 李小平、朱鍾棣,《國際貿易、R&D溢出和生產率增長》,載《經濟研究》2006(2),該論文獲得第十四屆國際貿易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三等獎(一等獎缺失);
(二)李小平、朱鍾棣,《中國工業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載《管理世界》2005(4),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工業經濟》雜誌2005(6)全文轉載;獲得上海財經大學第十二屆中振科研優秀論文獎。
(三)李小平、朱鍾棣,《國際貿易技術溢出的門檻效應》,載《統計研究》2004(10),獲得上海財經大學第十一屆中振科研優秀論文獎。
(四)李小平,2007年3月獲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科研之星稱號。
主要論文
1、李小平、盧現祥,國際貿易、污染產業轉移和中國工業行業的CO2排放,《經濟研究》2010(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第七期轉載。
2、李小平、盧現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hinese Industries’ CO2 Emissions》,載《China Economist》2010年第3期。
3、李小平、朱鍾棣,國際貿易、R&D溢出和生產率增長。《經濟研究》2006(2)。
4、李小平、盧現祥、朱鍾棣,《國際貿易、技術進步和中國工業行業的生產率增長》,《經濟學季刊》2008年第2期。
5、李小平,自主R&D、技術引進和生產率增長。《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7)。
6、李小平、盧現祥,中國製造業的結構變動和生產率增長。《世界經濟》2007(5)。
7、李小平、朱鍾棣,中國工業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管理世界》2005(4),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工業經濟》雜誌2005(6)轉載。
8、李小平、陳勇,勞動力流動、資本轉移和生產率增長。《統計研究》2007(7)。
9、李小平、朱鍾棣,國際貿易技術溢出的門檻效應。《統計研究》2004(10)。
10、李小平,《中國貿易中的隱含碳測算》,《財貿經濟》2010年第5期。
11、李小平,《外資併購與中國經濟福利》簡評,《財貿經濟》2011年第3期。
12、李小平,《國際貿易與技術溢出:途徑及測算研究綜述》,《財貿經濟》2008年第5期。
13、李小平,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的長短期因果關係檢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1)。
14、朱鍾棣、李小平,中國工業行業資本形成、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及其趨異化。《世界經濟》2005(9)。第二作者。
15、陳勇、李小平,中國工業行業的技術進步與工業經濟轉型。《管理世界》2007(6)。第二作者。
16、陳勇、李小平,中國工業行業的面板數據構造與資本深化評估。《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10)。第二作者。
17、陳宇、李小平、白澎,市場結構如何影響R&D投入?《南開經濟研究》2007(1)。
科研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項目:《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外貿發展模式研究》2008年7月。
2、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國際貿易的技術進步效應影響經濟成長收斂的機理研究》2008年4月。
3、首屆中國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環境、資源約束下中國外貿發展模式轉型及其福利效應研究》,2008年10月
4、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基於全球價值鏈的中國垂直專業化分工及效應研究》2011年6月.
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外貿發展與碳排放強度下降的互動機理及其政策選擇:基於區域和產業的比較研究》2012年5月。
學術著作
1、專著《國際貿易的技術溢出: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實證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2、合著《後危機時代中國開放型經濟研究: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與對外經貿合作新趨勢》,2010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合著《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應對和套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1)。
4、合著《入世後中國的產業安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5)。
相關榮譽
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研究課題類)、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優秀論文獎、中振基金優秀論文獎等。
1、論文《國際貿易、R&D溢出和生產率增長》獲第十四屆國際貿易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三等獎(一等獎缺失)(2006年)。
2、專著《國際貿易的技術溢出: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實證研究》》獲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