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生態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1979年~1982年,北京鋼鐵學院煉鋼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86年~1987年,日本東北大學選礦冶煉研究所進修,1993年~1994年,日本住友金屬株式會社研發中心進修。1994年~2000年,在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重機部工作,主要從事工程項目技術交流與管理,2000年回北京科技大學工作。2005年3月獲日本東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中國金屬學會會員、中國生態學會會員、日本鐵鋼協會會員、中國金屬學會分析測試分會狀態分析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參加過的主要工作有:1980~1994年:1)中日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含鈮、錳、磷及其他元素生鐵冶煉技術的共同研究;2)中日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攀枝花複合礦物中所含稀有元素有效利用的共同研究;3)鐵水脫矽脫磷脫硫的研究;4)濕法處理爐渣提取鎵和釩的研究;5)從冶金渣中分離回收鉛和鋅的研究。1994~2000年:參加大型工程談判及建設工作,主要項目有:1)寶鋼三期:焦爐三電、礦石破碎設備、原料碼頭、煉鐵中心試驗室、1580熱軋、1550冷軋;2)武鋼2250熱軋;3)鞍鋼:1780熱軋、三煉鋼RH、礦渣公司破碎設備、大型廠改造、冷軋鍍鋅線;4)唐鋼薄板坯連鑄連軋。2000年~現在:1)國內各大中型企業純淨鋼生產技術的研究;2)鋼中夾雜物的凝聚理論和夾雜物的鑑定方法研究;3)改善連鑄坯表面裂紋技術的研究;4)工業生態連結技術的研究。先後發表論文45篇,獲中國發明專利3項,中國實用新型專利3項。譯著有《鋼鐵冶煉》、《爐外精煉》。
社會職務
中國金屬學會學科發展研究特聘專家;
《中國冶金》編委會委員;
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環保分會委員;
中國金屬學會分析測試分會狀態分析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鋼鐵生產與生態環境 。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鐵水及渣中有用資源的回收、純淨鋼生產技術、工業生態技術、冶金生態工程 。
主要貢獻
科研方向
(1)節能低污染冶金技術開發:氧氣轉爐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煉鋼;提釩煉鋼新工藝 。
(2)用分形理論模擬鋼中夾雜物凝聚過程的研究。
論文論著
譯著有《鋼鐵冶煉》、《爐外精煉》,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編著高等學校教材《鋼鐵冶金·煉鋼學》第2章《煉鋼基本反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科研業績
(1) 氧氣轉爐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煉鋼;
(2) 提釩煉鋼新工藝;
(3) 用分形理論模擬鋼中夾雜物凝聚過程的研究 。
專利
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共十餘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