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20世紀40年代,李子云曾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被國民黨通緝,後從北京來到上海,1949年8月參加革命,195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華東局宣傳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上海市委宣傳部、文藝工作委員會、文匯報社、上海文學研究所、上海文學雜誌社工作。曾長期擔任夏衍先生的秘書。“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
1977年底恢復工作後任《上海文學》副主編,為《上海文學》在推動文藝界解放思想、開拓新時期文學等方面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作出了顯著的成績。
1990年,由巴金、於伶、王元化三位文學前輩倡議發起成立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李子云作為常務副會長,為基金會的成立和發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個人作品
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評論集《淨化人的心靈》、《當代女作家散論》、《涓流集》、《昨日風景》、《隔海觀潮》,散文隨筆集《遠事和近事》、《許多種聲音》和《我經歷的那些人和事》等,編有《她們在崛起》、《百年中國婦女形象》(合作)、《世紀的迴響》等多部叢書。
社會評價
李子云的去世,讓文學界人士無比震驚和痛惜。王蒙在李子云去世後發出唁電:“今悉文學摯友子云同志去世,非常難過!非常難過!非常難過!謹向上海市作協及家屬致以深切的哀悼”。上海作協主席王安憶認為:李子云是新時期非常重要的評論家,獨具一種新銳的批評眼光,一直保持對新作品的密切關注,她一直是一個我們身邊的朋友,她的離去,讓我覺得我們的上一代頓時變得很單薄。山東作協主席張煒說:當今文壇上一大批中年作家都是通過當年李子云主持的《上海文學》走進文壇,所以大家對她都充滿感情。她沒有結婚無子無女,真正地把一生獻給了文學。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思和說:我們這批當時的年輕人在人生的關鍵轉折點上,多多少少都受恩於她。沒有她,我們也可能成長,但上海評論界不會有這么整齊的一代評論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