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卓浩(1913.4.21~)中國—美國生物化學家。生於中國廣州,193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1935年移居美國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該校任教。目前是該校激素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腦垂體激素方面。這是一個由奧塞(Houssay,B·A?北887~1971年,阿根廷生理學家)等人在早些時候已開始研究的課題。李卓浩及其助手從腦垂體中分離出一些蛋白質激素;其中一種就是促腎上腺皮激素,人們更熟悉的是由這個化合物名稱縮寫的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刺激腎上腺皮質的活性,以增加類皮質激素的分泌。因此,套用ACTH能間接地達到直接用類皮質激素,例如可的松的效果。當漢奇發現可的松有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的作用時,他發現ACTH也有類似的效果。因而這種激素也被廣大非專業的公眾認為是極好的藥品。腦垂體中其他的激素刺激諸如甲狀腺和性腺的活性,實際上起著機體“主宰腺體”的作用。在化學結構上,腦垂體激素要比腎上腺素、甲狀腺素這一類簡單的激素複雜得多,認識它們亦更加困難。不過,由於桑格所發展的確定蛋白質鏈中胺基酸次序的技術,在蛋白質激素的研究中發揮了作用。1956年,李卓浩及其助手確定了ACTH分子是由39種胺基酸按特定的次序組成的複雜化合物,而且證明並不是天然激素的整個鏈對激素的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由略大於一半的鏈所組成之片斷已具有絕大部分主要的活性。李卓浩的最重要貢獻是合成了生長激素,這種激素是腦垂體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種激素,因為它控制著機體各處的生長速率。當生長激素過量時,就會形成巨人;而當它不足時,則會造成侏儒。豬和牛的ACTH對人類則是有效的,而這類動物的生長激素對人類則是無效的。李卓浩在1956年分離出人類生長激素,並證明其結構同所檢驗的其他激素差別很大。人類生長激素是由256種胺基酸組成的,因此,它比其他任何腦垂體激素遠為複雜。這是迄今在實驗室中合成的最大蛋白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