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依祿 ,原名李去疾(公元540—615年),據隋朝的文獻史料記載,他是虢縣人(今陝西寶雞境內)。人物經歷
公元540年,他出生在一個貧窮困苦的農戶家中,他是家中老么,為第四子。其兄長有三,盡皆患疾,或口水自溢,難以自理,或常臥草榻,行動不便,無一完好,自胎中而來,乃天命也!其爹娘恐第四子也是如此,遂,取名去疾二字,意在去除疾病,免受其兄疾病之苦。然,生老病死,豈能以名字便能逃脫?
故此,李去疾降生,雙腿有瘸,以拐扶持。雖行動不便,但比之兄長,已是萬幸。
其母哀怨命運不公,本為農戶,貧困潦倒,食不果腹,還要照顧李去疾的長兄,生活更是難以為繼。而今,這老么雖然好過其兄,可也非常人吶!
日子每況愈下,李去疾之母,曾因絕望,差點自縊,被其李父救下,更是生出將已有五歲的李去疾殺死的念頭,可是李去疾自幼乖巧,惹人疼愛,聰明伶俐。捧著自己煮好的粥,端在李母面前,這令李母心生憐意,斷了此番念想。
李去疾,雖腿腳不便,但卻異常勤快,拄著拐杖,早早到田地里幫忙,只可惜,莊稼始終無法茁壯成長,常落得顆粒無收。
不僅李家,便是周圍村落的叔伯們,他們的莊稼,也是如這般。
辛苦種植,卻無收成,又不知是何原因,黎民百姓,仰天慟哭,哀聲一片。
看著這一幕,年幼的李去疾,心有惻隱,但也無計可施,無奈站于田間,陷入了沉思。
也不知何時,他突然發現田地里有一位衣不蔽體,形如行乞之人的老人,還伴有一隻飛鳥緩緩盤鏇,甚是怪哉!
老人彎腰,對李去疾不管不顧,正以耒耜耕土,以溝渠畫田。伸手一揮,五穀之種,灑在田間,頃刻間,便見萌芽破土,茁壯成長,且,碩果纍纍,好不神奇。
李去疾震驚,逐一效仿,習得精髓,而那身伴有飛鳥盤鏇的老人,像是沒出現一般,消失無蹤。
自此,李去疾將習得的耕耘之法,傳授給黎民百姓,莊稼開始豐收,人人有五穀充飢,對李去疾更是感激涕零,稱讚有加。
公元605年,便是隋朝大業元年,隋煬帝即位後,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民不聊生,痛苦不堪。
數年後,百姓的日子,愈加難過,兵荒馬亂,屍橫遍野所帶來的瘟疫,讓百姓死傷無數。
雖有李去疾傳授種植之法,改善百姓生活,可敵不過戰火肆虐,李去疾十分痛心,看著無數百姓在地上痛苦滾爬,很少無奈。
然而,李去疾又看到了曾經的老人,衣不蔽體,且,身伴有飛鳥盤鏇的老人。
老人不理他,恍若未覺。他穿梭在草木之間,摘過一片片葉子,一一品嘗,百般滋味,皆在心中,最終他大喜,選定了一種葉子,像是要讓李去疾記住。
李去疾如法炮製,細細品嘗百草,千草,萬草……
當他清楚草木之藥理後,發現那老人又消失了。
李去疾開始四處用草藥醫治那些得了瘟疫,傷殘的百姓,盡皆有奇效,百姓嘖嘖稱奇,更是對其十分感激。
世事總有不順,不是所有的百姓都那么好,總會出現幾個故意刁難李去疾的病人,一旦醫治不好,甚至還會出手掌摑李去疾。
更是有一次,李去疾因勞苦累倒在塌,捨身救人。有人中毒,他親自用嘴將毒血吸允而出,卻使自己中毒,令人驚奇的是,他身上突然發出了一道光,而後,竟然無恙。
這一切吸引了很多百姓,李去疾為人治病,不收分文。
兵荒馬亂之際,有人甚至看到拄著拐杖的李去疾,望著倒在地上痛苦哀嚎的將士們,心生痛哭。他已無力,但卻哭著一點一點爬向那些血流不止的將士,身周無草藥,李去疾用匕首割腕,不顧己身性命,將體內鮮血餵給臨死的將士。
將士們被感動,喝下了李去疾的血後,全部都好了。
李去疾以自己的鮮血救治將士們的事跡,廣為流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愛戴和推崇。
被人舉薦,設下書院,百草屋,為黎明百姓講五穀之學與藥學,其弟無數。
公元615年,李去疾去世,享年七十有五。
神奇的是,有人竟看到一個衣不蔽體,身周有飛鳥盤鏇的老人,來接走了李去疾,舉霞騰飛。
有史料記載,在往後的朝代中,凡是有大亂於世,百姓困苦之際,皆能看到一個拄著拐杖的農戶,嘴裡嘗著草藥,救人於危難之中。
有人說李去疾並沒有死,他只是成道飛仙了。
人們敬愛他,懷念他,可憐他死後無依無靠,助他人脫離苦海,自己卻臨死連一件整齊的衣衫都沒有,故,為其取號為“李依祿真君”。
從此,李依祿真君的名號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