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東草書卷

本詞條內容指的是草書卷《孝經》,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於2011年3月,是中國藝術家朱亞東根據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創作的書法作品。《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而草書卷《孝經》的問世,旨在以藝術承載國學經典,發揚民族傳統文化。

內容介紹

《朱亞東·草書卷 》是孝道的理論總結,是古代“五經”的總綱,“六藝”之根本。朱亞東選擇《孝經》作為自己書法“傳世”的視窗,是因為朱亞東先生認為,自己的書法個性和書韻內涵,同《孝經》博大精深的孝道倫理有著內在聯繫,是一種書法和孝道在當代書法歷史上的有機延續和組合。
明代學者黃道周說過:“《孝經》,道德之淵源,治化之綱也。”有趣的是,當代許多學者、對書法有著很深造詣的行家,對朱亞東的書法藝術的總體評價是:善於融合百家書法精華而又能夠彰顯柔婉中暗藏傲骨、風姿里呈現高雅的個性特徵。也許,正是朱亞東所具有的這種獨特氣質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義”結合在一起,顯示了《孝經》深厚道德的內涵,這似乎是朱亞東當代書法藝術的最佳傳世載體。

作者簡介

朱亞東(1957-)號“無羈”生於上海,自幼筆墨研習使書藝日臻完善,真草隸篆,凝練俊逸,尤以草書蒼勁而自然,豐俊而遒美。1981年起,先後三次在上海市獲得書法、篆刻一等獎和優秀作品獎。1986年在電視連續劇《孫中山與宋慶齡》、《家春秋》中任美工,承攬了劇中近千幅場景書法的創作。1988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在個人書藝日精、事業有成之時,不忘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習書育人,曾先後四次獲得“全國小百花”優秀園丁獎。近年來,為了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出資創辦了以“雲隆書畫”為主題的藝術網站,將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藝術的行列。國內許多報刊及專業雜誌發表過他的作品和介紹文章。現為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者後記

最近,我總愛回憶過去的往事,也許是年齒日增的緣故吧。這些由回憶帶出的心情,大都在歲月的侵蝕下漸逝,淡淡的,如茶一般,從苦澀到微微甘甜,再回歸平淡。唯有一事牽掛心頭,未敢忘卻,這幾乎成了我靈魂的脊樑,支持著我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書法藝術,幾十年如一日,絲毫未曾懈怠。那是在1988年的冬天,正值而立之年的我,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了第一次個人書法藝術展。當時,藝術泰斗謝稚柳老先生親筆為我題寫了“朱亞東書法作品選”八個字。從中,我不僅能感受到謝老對書壇新人的鼓勵,更看到了老一輩藝術家對書壇青年一代以及我國書法藝術未來的期望。儘管當時我的書法作品無論就數量而言還是藝術成熟程度,都已經達到推出自選集的要求,但考慮到人文修養及社會閱歷對書法藝術的影響,我始終沒有下這個決心。轉瞬二十多年過去了,我經歷了中國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到和諧社會建設的偉大歷史階段,回想少時“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文化之殤,不禁慶幸這個時代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成長與發揚又提供了新的肥沃土壤。為此,懷著一份感恩之心,以及對藝術和人生新的感悟,我決心以書法特有的方式來回報社會,回報國家,回報這個美好的時代。

“書,心畫也。”我以為“真我”就在自己心中,應把從身外的尋求轉向對內心的反省,掌握書法運筆勾勒線條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追尋古人的心靈軌跡,探索古代大家是如何點化和展現內心“真我”的,書法應成為修煉心性的載體。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書法藝術的功效還不止於此,若以其獨具的藝術表達方式及感染力,去準確表達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社會效益將是可觀的,既能加深人們對民族優秀文化的了解,又能淨化、滋養心靈,對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有著積極地作用。為此,我出版該作品選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出一份力,既能報國家、社會培育之恩,又可實現夙願,不負二十多年前老一輩藝術家的期望,循著他們的步伐,將藝術之路繼續下去。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她是永恆的,雖然,我無法用生命去丈量永恆的距離,但願書法藝術能承載著我的美好心愿化為傳承中華經典的一塊鋪路基石。
朱亞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