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衛星廣播電視接收系統的室外單元是由接收天線、饋源、高頻頭和傳輸饋線組成。高頻頭是在整個衛星廣播電視接收系統中的最前端設備。它由低噪聲微波放大器、本振電路和混頻器及中放電路組成。高頻頭是室外單元唯一的一個有源器件,它和天饋系統一起安裝在戶外(或陽台內)並通過同軸電纜與衛星接收機相連。系統的靈敏度或信噪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頻頭的性能指標。高頻頭的性能指標一旦選定,在接收系統里再採取什麼措施,對於系統的性能的提高都將是十分困難的,都不如選用高質量的高頻頭來的立竿見影。在選用高頻頭時首當其衝的最基本問題是選對高頻頭的本振頻率。
本振產生方法
本振頻率由本振電路產生,振盪頻率的選取原則首先要不妨礙其它無線電台的工作頻率。頻率穩定度在25℃時應在:正負1MHz(這是典型參數)以內,要求本振頻率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會產生本振頻率漂移造成無法收視的後果 ,因此在本振電路中加有鎖相環電路,從而保證了極高的穩定度。衛星接收機的自動頻率控制(AFC)電路中,用於消除振盪頻率變化影響由天線接收下來的高頻衛星廣播電視信號經低噪聲微波放大器放大送入混頻器,同時本振電路產生的高頻本振信號也送入混頻器。兩個不同頻率的信號送入混頻器後,由於混頻器是個非線性器件,使天線送來的信號與本振送來的信號在混頻器內進行混頻,從而產生出一系列不同頻率的中頻信號(本振信號幅度選取原則是以混頻後輸出的中頻信號失真最少為準)這些信號的頻率都應降低至衛星接收機系統中的第一中頻範圍內。因此,信號在高頻頭中不進行頻道選取。頻道的選取工作由衛星接收機內的調諧器來完成,選擇出所要接收的頻道,然後再對該頻道進行一系列的技術處理,最終得到需要的視頻信號和音頻信號。
高本振與低本振
當本振頻率高於信號頻率時(本振頻率比信號頻率高一個中頻),稱為 高本振,而當本振頻率低於信號頻率時(本振頻率比信號頻率低一個中頻)就稱為低本振。由於本振頻率不容易作得很高,因此Ku波段高頻頭多採用低本振,而C波段的高頻頭多採用高本振。高本振和低本振比較而言,高本振抗干擾能力較強,也加之C波段和通信頻段共用更易受到干擾,而Ku波段屬於衛星廣播電視專用的頻段相對而言干擾少一些。由於C波段和Ku波段高頻頭輸出的頻率都在衛星接收機第一中頻範圍之內,所以才使C波段和Ku波段衛星接收機兼容成為可能。接收C波段時,由於C波段的下行頻率在3700~ 4200MHz,高頻頭本振頻率都相同為5150MHz,所以接收C波段時都使用本振相同的高頻頭。現在C波段的下行頻率已從原來3700MHz擴展為3400MHz,相應的頻帶也由原來的500MHz頻寬擴展到800MHz。因此在C波段內接收時,也存在選擇高頻頭接收頻率範圍的問題,應選擇所接收頻道的下行頻率在高頻頭接收範圍之內。
C波段本振
C波段高頻頭從單一本振5150MHz的高頻頭進展到雙本振高頻頭,這種雙本振高頻頭具有兩個本振,一個本振是5150MHz,另一個本振是5750MHz,這兩個本振對水平、垂直極化信號分別處理。在 3700~4200MHz範圍內的兩個極化信號就被分別差出950~1450MHz(5150一4200=950;5150—3700=1450)和1550~2050MHz (5750-4200=1550;5750—3700=2050)互不重疊的中頻頻率,而可以在同一根電纜中傳送給衛星接收機,配合寬頻950~2050MHz衛星接收機,就可以同時接收。這裡需要提醒用戶一點是在輸入其中一個極化節目參數時,本振頻率要較常規值 (5150MHz)多加 600MHz。5150+600=5750MHz,即5750MHz。在工程上接收同一顆衛星的兩種極化信號無須同時使用二個單極化高頻頭(雙極化饋源上安裝兩個單極化高頻頭),只用這一個高頻頭便可把兩種極化信號同時接收下來,再配以適當的功分器和衛星接收機,便可有不同極化的信號同時輸出,給工程的安裝調試,給用戶收視都帶來極大的方便。
Ku波段本振
由於Ku波段頻率高,下行頻率範圍在10.7~12.75GHz之間,頻寬達2.05GHz,這比C波段頻寬寬4倍,製造如此高的頻率和高的頻寬的高頻頭確實複雜,特別是本振頻率即要頻率高又要頻率穩 ,還有一些其它指標都使 Ku波段高頻頭的生產不能和C波段高頻頭一樣對待。為了製造容易又能保證指標的Ku高頻頭選用了低本振,這樣就降低了製造難度,又由於Ku頻頻寬,選用一個本振頻率很難做到Ku波段全都適用,而採用縮小頻帶範圍在不同的頻帶範圍設定不同的本振頻率。目前市場上常見到的本振頻率有9.75GHz、10.6GHz、10.75GHz、11.25GHz,11.3GHz等。
特點
1,對振盪頻率的選取有要求;要求振盪器的振盪頻率和幅度精度高,穩定性好;
2,有鎖相環,數字分頻、數字鑒相器等電路,保證極高的穩定度,否則會產生本振頻率漂移;
3,都有鎖相環電路來保證本振頻率的穩定度;
4,一般採用穩定性好的晶體振盪器;
5,振盪頻率高,易起振,振頻穩,振幅高,振盪特性好;
6,本振電路多採用體積小、可靠性高的單片大規模集成數字頻率合成器;
7,每一級電源都應有0.1 μF或0.01 μF的旁路電容接地;
8,電源可數模分開供電,接地及禁止良好,本振輸出端有帶通濾波器,使本振輸出雜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