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鎮簡介
木蘭鎮是閬中市轄鎮,原名“木蘭廟場”,山上有“木蘭墓(孝女墳)”和“木蘭廟(木蘭祠)”。 1951年置木蘭鄉,2014年5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 。位於閬中市境西部,距閬中市區22公里,海拔高度656米。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0.8萬人。公路通閬中、劍閣。轄木蘭社區、青龍近水村、花石村、龍鳳南山村、尖山村、柳樹店村、菩提村、廟子岩村等8村(居)委會。運輸、商貿、飲食服務業較發達。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林、桑、桐、果。養殖蠶、豬、牛。明代蜀中花木蘭韓娥,父子宰相嚴嵩、嚴仕潘出生於此。
木蘭式的女英雄——韓娥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六朝民歌《木蘭辭》已廣為流傳。在古城閬中,古代也有一個木蘭式的女英雄——韓娥。閬中市木蘭鎮,是“閬中花木蘭”韓娥的故里。韓娥女扮男裝,從元末明玉珍義軍轉戰南北的事跡載於《明史?列女傳》。明人劉惟德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十二月使蜀時,在親聆韓娥從軍事跡後,又作了《韓娥傳》。其後文人學士亦多以詩文詠其事者,足見蜀中花木蘭韓娥從軍的故事在當時具有一定影響。
韓娥,四川保寧府閬中縣人,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生於閬中老乾山下(今閬中木蘭鎮境內)處士韓成的家裡。韓成的父親韓新澤,曾做過元朝四川鹽運司副使。韓娥三歲喪父,七歲喪母,自後便由遠在成都的叔父韓立收養。韓立也是處士,為人忠誠老實。妻子杜氏亦賢惠,待韓娥如同自己的親生女兒。當時元政殘暴,民不聊生,天下大亂,起義者風起雲湧。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湖北爆發了以徐壽輝為首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攻克湖北蘄縣、黃岡等地之後,便在蘄縣建立了“天完”農民革命政權。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十二月,徐壽輝部將明玉珍攻克重慶、成都,占有全蜀。
韓娥時年十二歲,其叔父母怕她在戰亂中遭受凌辱,囑其女扮男裝。韓娥從叔父母意,誓“有死無二”,改裝後“混跡民間”。不久,為義軍所獲,自名韓關保,在義軍中初作“砍草飲馬”事。其後明玉珍部將王起岩見韓年幼入伍,遂編入千戶羅甲部。羅甲,四川敘南(今宜賓)人。羅甲視韓娥如親生,韓娥亦視羅甲如生父,從此便長在軍旅。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徐壽輝為部將陳友諒殺害後,明玉珍稱隴蜀王。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又稱帝於重慶,國號“大夏”,改元“天統”。次年明玉珍進軍雲南,韓娥亦從王起岩、羅甲軍。回川後,韓娥仍隨王、羅駐敘南。韓娥長期在軍旅中,積極謹慎,對人誠懇,遇有人與其嬉戲,即正色勸阻。入夜則和衣而臥。常年是最後一個睡,早上第一個起床。
待韓娥稍長,羅甲便“為之婚娶,望其成立”。韓娥百般迴避仍無濟於事。韓娥婚後從不脫衣甲,以致“夫妻”失和。新婦訴諸公婆,韓娥只能隱忍不語。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川仍屬大夏範圍。一次韓娥、王起岩由敘南去成都“計事”,順便探望她的叔父韓立。找到了以後,她的叔父母都不認識她了。韓娥述說了從軍經過,並對指頭上小時候留下的刀傷疤痕驗證。叔侄久別重逢,不勝傷感。這時,韓娥才脫去戎服,換上紅裝。軍中同事無不發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驚嘆。事聞於朝,同年九月,大夏朝廷下令表彰韓娥為“貞烈”。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其叔父母將韓娥嫁於新都馬復宗為妻,後生下了一男一女。
六朝民歌所載“木蘭從軍”的故事,已為中國歷代民間所傳頌,而韓娥則為中國元明之際生活中之“木蘭”。故韓娥死後,閬中人修建了“木蘭廟”來紀念。文革中木蘭廟被拆毀。今閬中木蘭鎮尚有“木蘭墳”,該墓高約兩米,長五米。在成都市新都區也有個木蘭鎮,新都人還為她修建了一座“木蘭寺”作紀念。
木蘭祠
木蘭祠,又名木蘭廟,位於升鍾湖風景區閬中市木蘭鎮 ,興建於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是為紀念蜀中花木蘭“韓娥”而建。木蘭祠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改革開放後在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木蘭祠逐漸為人所知。1996年,木蘭鄉幾千名民眾聯名要求恢復木蘭祠;2000年4月,中國郵政在閬中首發《木蘭從軍》郵票;2000年9月,木蘭祠重建,並在大體上恢復了歷史原貌;2011年3月,木蘭鎮人民政府發行長篇傳記小說《韓娥傳》 。木蘭祠已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現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中。
據《韓木蘭(娥)傳》載: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木蘭鄉人,生卒年不詳,3歲喪父,7歲亡母,12歲時女扮男裝投奔紅巾軍,她在軍中舉止謹慎,態度嚴肅,晚睡早起,衣不解帶,說是以軍務為重,後來才知她女扮男裝,稱她為“花木蘭”,與新都馬復宗結婚,明太祖洪武二年被授“貞烈”、“蜀中木蘭”。後人為紀念木蘭,在她家鄉閬中木蘭鄉建木蘭廟和孝女墳,其子在新都南關外赤岸山建木蘭寺。
《蜀中花木蘭·韓娥傳》
揚帆破浪濟滄海,敢立潮頭唱大風。由閬中市委書記蒲芝龍作序的《蜀中花木蘭·韓娥傳》一書於2011年3月問世了!出於對歷史的思考,對現實的認識,對未來的責任,新時期的木蘭人通過努力收集遺存的史實,回顧英雄的足跡,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宋森林執筆撰寫新鮮出爐!正是基於這樣一種高度,木蘭鎮黨委、政府領導木蘭人民秉承傳統,創造了 "寧願苦幹,不能苦煞"的新木蘭精神,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中譜寫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