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歷史
PUNK,是興起於1970年代的一種反搖滾的音樂力量。PUNK在中國大陸譯作"朋克";在台灣譯作"龐克",香港則叫作"崩"。在西方,PUNK在字典里的解釋是(俚語)小流氓、廢物、妓女、孌童、低劣的等意思(雖然現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變)。從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創立《PUNK》雜誌,之後由Sex Pistols將此音樂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歷史了。要了解PUNK對世界及對室內空間的影響,必先了解PUNK的意義及發展。
中國朋克
中國朋克即中式朋克。朋克傳入中國後,融入了許多中國文化後,從而演變成的一種朋克新形式。由於中國人相對來說比較含蓄,沒有國外的表達方式那么直接及我國的基本國情。所以朋克傳入中國後,那些血腥、暴力、反政府、自殘等非主流行為的朋克行為,自然就得不到宣揚。也正是因為中國人的含蓄,把朋克精神的自信、優良的朋克搖滾音樂、簡單的皮革服飾穿著等充分的發揮,結合中國人的性格張揚及對朋克精神的無比嚮往等諸多因素,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朋克力量,就是中國朋克!中國朋克的體現
打扮:與大眾不同,比如女穿男裝,穿著皮革,佩帶著帶鉚釘的飾品,全身穿得破破爛爛等等。
髮型:染髮採用藍色白色等顏色,或者做誇張的造型等。
音樂:中國朋克搖滾
生活:自我思想嚴重,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眾化,有創造力。
個性:無所不在的抗議,抗議任何不滿的事情。
英國朋克
1970年代的英國
PUNK這一詞是被英國人叫喚起來的,當時戰後的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而當時美國那邊廂的好萊塢電影發展得蓬勃刺熱,間接導致英國的電影業一落千丈,在音樂事業方面,英國亦是處於低迷狀態,美國正流行著progressive 詩篇式的搖滾樂, 十多分鐘的solo,音樂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達,而當年的掘搖滾樂逐漸商業化起來,成為主流的地面商品,那時候progressive rock的表演者有YES,GENESIS,King Crimson……其實自60年代起,搖滾樂逐漸步入了一種可悲的境地,為了商業利益,樂隊及樂手越來越缺乏搖滾樂所應具有的敏感性(sensitive)及抗爭性(complaint)。
朋克演變
儘管PUNK是那麼的負面, 那麼的極端,但它總算在世界藝術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PUNK的出現,不只在於音樂世界,還影響了時裝、平面圖像、視像及室內裝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說過"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給予意義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一點詮釋。
PUNK的演變之廣, 我們可能沒有察覺,它已經變身成一種行為藝術,一種思想,甚至一種人生。在平面設計方面,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發起一種"並貼"的熱潮, 當年的海報, 雜誌等都以這種方式排版, 對往後的設計業影響巨大。
在時裝設計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誤解那些PUNK頭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錯! 其實PUNK的潮流,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經歷過, 當年梅艷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響,人們還以為梅小姐帶領潮流,其實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種反叛型態,80年代的男生gel起頭髮, 一條窄身牛褲,加上一件不扣鈕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個headphone連著腰間的walkman, 已經是一種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學齊了人家的outlook,但headphone卻聽著中文流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