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是指會計對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反映和監督所採用的方法。會計核算方法主要是指設定會計科目及賬戶、複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幾種方法。會計核算方法構成會計循環過程。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應遵循規範化原則、準確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和開拓性原則。

定義解釋

會計核算方法是用來反映和監督會計對象的,由於會計對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就決定了用來對其進行反映和監督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採取單一的方法形式,而應該採用方法體系的模式,因此,會計核算方法由設定賬戶、複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報告等具體方法構成。這七種方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方法體系。

方法

設定賬戶

設定賬戶是對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和監督的一種專門方法。由於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是複雜多樣的,要對其進行系統地核算和經常性監督。就必須對經濟業務進行科學的分類,以便分門別類地、連續地記錄,據以取得多種不同性質、符合經營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標。

複式記賬

複式記賬是指對所發生的每項經濟業務,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繫的賬戶中進行登記的一種記賬方法。採用複式記賬方法,可以全面反每一筆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防止差錯和便於檢查賬簿記錄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記賬方法。

填制和審核憑證

填制和審核憑證是指為了審查經濟業務是否合法,合理,保證賬簿記錄正確,完整而採用的一種專門方法。會計憑證式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作為記賬依據的書面證明,是登記賬簿的重要依據。正確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是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財務收支的基礎,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前提。

登記賬簿

登記會計賬簿簡稱記賬,是以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在賬簿中分類,連續地、完整地記錄各項經濟件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記錄各項經濟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會計核算資料。賬簿記錄是重要的會計資料,是進行會計分析、會計檢查的重要依據。

成本計算

是按照一定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以便確定各該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產品成本是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正確地進行成本計算,可以考核生產經營過程的費用支出水平,同時又是確定企業盈虧和制定產品價格的基礎。並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提供重要數據。

財產清查

財產清查是指通過盤點實物,核對賬目,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實有數額的一種專門方法。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提高會計記錄的正確性,保證賬實相符。同時,還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和使用情況以及各種結算款項的執行情況,以便對積壓或損毀的物資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項,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清理和加強對財產物資的管理。

編制財務報表

編制會計報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並總括地反映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和結果的一種專門方法。會計報表主要以賬簿中的記錄為依據,經過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產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標,用來考核、分析財務計畫和預算執行情況以及編制下期財務和預算的重要依據。 以上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雖各有特定的含義和作用,但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彼此制約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在會計核算中,應正確地運用這些方法。一般在經濟業務發生後,按規定的手續填制和審核憑證,並套用複式記賬法在有關賬簿中進行登記;一定期末還要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進行成本計算和財產清查,在賬證、賬賬、賬實相符的基礎上,根據賬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

聯繫

會計核算的各種方法是相互聯繫,密切配合的,現代會計只有綜合運用這七種方法才能順利進行。在實際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複式記賬是處理經濟業務的基本方法,設定賬戶和填制憑證是會計工作的開始,登記賬簿是會計工作的中間過程,成本計算和財產清查諸方法是保證會計信息準確、正確的科學手段,而編制報表是一個會計期間工作的終結。

條件

1,申請一般納稅人時,按照商業申請,這與會計核算方法有關。如果是按照商業會計的方法來進行核算的,應當申請為商業一般納稅人。

2,工業核算收入,成本的會計核算方法,步驟:

(1)生產費用支出的審核。

(2)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開設產品成本明細賬。

(3)進行要素費用的分配。對發生的各項要素費用進行匯總,編制各種要素費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計入有關的生產成本明細賬。

(4)進行綜合費用的分配。對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廢品損失”等賬戶的綜合費用,月終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並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以及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賬。

(5)進行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劃分。通過要素費用和綜合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均已歸集在“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及有關的產品本明細賬中。

(6)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品種法、分批法下,產品成本明細賬中計算出的完工產品成本即為產品的總成本;分步法下,則需根據各生產步驟成本明細賬進行順序逐步結轉或平行匯總,才能計算出產品的總成本。以產品的總成本除以產品的數量,就可以計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

3,商業核算收入,成本的會計核算方法,步驟:

以銷售額為收入,以賣出去的商品數量*進貨單價結轉成本。

商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兩種方法,一是進價法,二是零售價法。一般批發企業用進價法。批發商品核算方法:數量進價金額核法和數量售價金額核算法。

選擇

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

一、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原則

在會計核算中,對於同樣的經濟業務可能存在著不同的備選會計方法,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手工會計條件下,對於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除了要考慮信息提供的決策有用性原則外,成本效益原則也是必須要考慮的。手工會計條件下,成本效益原則主要是要考慮會計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關信息帶來的管理效益不能低於處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會計核算時,常常需要由會計人員根據經驗選擇既能保證一定的信息質量,又比較簡便的會計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選擇離不開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這就很難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由於會計核算過程可由計算機來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則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會計信息的開放性和動態化特徵要求會計信息規範化,會計核算方法也應規範化。因此,會計信息化下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規範化原則

信息化條件下會計信息的開放性、智慧型化和實時化特徵要求會計信息規範化,因此會計核算方法也應遵循規範化原則,其意義在於:

1.有助於真正實現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內外有關係統(如證監會、銀行、稅務、企業)的實時對接,進一步促進了會計系統之間的協作和相互監控。

2.可以促進會計核算軟體研製的標準化、規範化,加快管理型軟體的開發套用。

3.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減少會計人員主觀判斷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二)準確性原則

在信息化條件下,最需要考慮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準確性將成為會計核算方法選擇的重要原則。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大部分核算業務交給計算機處理,因此在選擇會計核算方法時,不必計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於信息化環境下信息高度共享,會計數據較手工環境下更易取得,不必為了權衡結果的精確性和過程的複雜性而選擇次優的方法。

(三)及時性原則

信息化環境下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實時性,會計數據採集、處理,會計信息的發布、傳輸和利用能夠實時化、動態化。會計數據處理的動態化要求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必須考慮及時性原則。

(四)開拓性原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會計核算方法的質量在不斷創新和發展,會計人員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應當選擇會計發展過程中最現代化、最新穎也最具生命力的會計核算方法,實現會計方法的不斷變革,與時俱進,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與質量。

二、會計處理方法的新選擇

(一)計量屬性的新選擇:公允價值計價

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的優劣、公允價值的確定及其實踐等問題是當今會計界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在手工操作環境下,由於公允價值難以取得,只能採用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而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數據處理的高度自動化、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使資產按公允計價成為可能。通過Internet可以使會計信息系統和企業內外有關係統實時交換數據,相互獲取信息,可以從網路上獲得最新的資產成交價格信息,用公允價值對資產計價,計量屬性將向公允價值計價發展。

(二)存貨計價方法的新選擇:移動加權平均法

在手工會計下,常用的存貨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註:2006年2月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取消了此種方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而移動加權平均法將成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最佳選擇。理由如下:

1.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先進先出法的不足之處在於:由於網路的實時監控,企業組織的存貨數量急劇減少(甚至趨向於零庫存),導致傳統會計中期末存貨成本計量的先進先出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另一方面在計算機條件下採用先進先出法核算存貨價格時,在每次調用存貨價格時,計算機都需要多次遍歷整個資料庫並不斷作日期比較,在一個龐大的資料庫系統中這是相當耗費機時的,會嚴重影響系統運行速度和效率。

2.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的缺陷在於:及時性較差,不適應會計信息化的實時化要求。

3.個別計價法的缺陷在於:採用個別計價法極易被用作調節利潤的手段,因為如果營業不佳,估計利潤不高,管理人員就可以高價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潤,或以相反的方法調低利潤,因此也不是最佳的方法。

4.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移動加權平均法的優勢在於:會計信息化的動態化為移動加權平均法的使用創造了便利條件,會計數據的採集是動態的,企業組織內部的存貨數據,一旦發生,都將存入相應的伺服器,並及時送到會計信息系統中等待處理,計算機自動檢索存貨資料庫獲取存貨的價格信息並進行移動加權核算。該方法是手工會計下非常煩瑣的一種方法,但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卻是程式設計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成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最佳選擇。

(三)壞賬準備計提方法的新選擇:賬齡分析法

壞賬準備計提的方法主要有:餘額百分比法、銷貨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等,而賬齡分析法將成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最佳選擇,理由如下:

1.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和銷貨百分法的不足之處在於:這兩種方法雖然簡便、易於操作,但忽略了應收賬款拖欠的時間長短與發生壞賬可能性之間的正比例關係。一般來說,應收賬款拖欠的時間越長,應收賬款被收回的可能性越小,發生壞賬的風險就越大。

2.賬齡分析法的優勢在於:賬齡分析法較為準確、合理,能反映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也符合對應收款項的管理要求。但對會計核算要求較細,工作量較大,而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由於大量的核算工作由計算機完成,工作量的大小已不是考慮的重點,因此賬齡分析法應是最佳的選擇。

(四)累計折舊計提方法的新選擇:加速折舊法

累計折舊方法主要有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等,而加速折舊法將成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最佳選擇,其原因在於:

1.直線法的不足之處在於:直線法雖然具有簡單明了,易於掌握的優點,但其缺點在於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同時也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不利於企業進行科學的財務決策。

2.採用加速折舊法的優勢在於:

(1)可提前收回投資,對於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有著重要意義;

(2)符合會計準則的穩健性的原則;

(3)符合配比原則,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因設備新、效率高,使得產量高、維修費低,所以就應多提折舊,而在後期則相反;

(4)遞延了企業的應交所得稅及應付紅利,增加企業的現金淨流量,使企業從中得到一定的財務收益;

(5)會計信息化條件下,採用加速折舊法計算折舊不再是一項複雜的工作。

(五)輔助生產成本分配方法的新選擇:代數分配法

輔助生產成本分配方法一般有直接分配法、順序分配法、互動分配法、計畫成本分配法、代數分配法等,而代數分配法將成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最佳選擇:

1.直接分配法的不足之處在於:採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計算手續較為簡單,但它有一定的假定性,即假定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因此分配結構不夠準確。

2.順序分配法的不足在於:採用順序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優點是計算簡便,各種輔助生產費用只計算一次,但由於排列在先的輔助生產車間不負擔排列在後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分配結果的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3.互動分配法的不足之處在於:採用互動分配法需要進行兩次分配,且由於互動分配率是根據互動分配前的待分配費用計算的,不是各輔助生產部門的實際單位成本,因而分配的結果也不夠準確。

4.計畫成本法的不足之處在於:採用計畫成本法分配輔助生產成本時,對計畫單位成本的準確性要求較高;且如果實際成本與計畫成本的差額過大,不利於企業內部的經濟核算,也使會計核算資料的合理性受到影響。

5.信息化條件下代數分配法的優勢在於:採用代數分配法,其分配結果最為正確,但如果企業的輔助生產車間較多,未知數較多,在手工環境下,計算工作較複雜,企業往往不大採用。但在實現會計信息化後,無論車間多少、未知數多少,都可採用代數分配法。在會計軟體程式中,代數分配法比其他任何一種分配方法更為簡潔,而且結果最為精確,因此,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代數分配法應成為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的最佳選擇。

(六)製造費用分配方法選擇:聯合分配法

我國現行的製造費用分配方法一般是選擇某一種分配標準(工時、機器工時、產量、原材料數量等)分配費用。而筆者認為一種新型的方法——聯合分配法將成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最佳選擇。聯合分配法是根據製造費用中各類費用的特點,將其劃分為若干類,分別選擇合理的標準進行分配。選擇分類的標準可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和用途來進行,如有些企業將製造費用分為以下幾類:

與產品工藝相關的基本費用,機器設備的折舊費、修理費等;

與組織和管理生產相關的一般費用,如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及辦公費等;

與原材料的處理相關的費用,如材料處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運輸費等。第一類可按機器工時或折合工時的比例進行分配,第二類可按直接人工工時的比例進行分配,第三類可按原材料消耗量或直接材料成本的比例進行分配。聯合分配法將成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最佳選擇的理由如下:

1.傳統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

(1)沒有充分考慮製造費用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缺乏必要的因果關係,將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性質的費用以同一分配標準、同一方法進行分配,其結果有悖於實際;

(2)分配標準的單一化,易導致產量高、技術性能低、複雜程度低的產品成本負擔偏高,而產量低、技術性能高、複雜程度高的產品成本負擔偏低,成本信息質量不高,不利於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3)由於採用單一方法、單一分配標準加以分配,往往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某一個因素上,而忽略了對其他相關因素的管理。

2.聯合分配法的優勢在於:在聯合分配法下,製造費用劃分為若干類,並對不同類別的製造費用選擇與其最密切的分配標準,充分考慮了製造費用項目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費用與成本對象之間的相關性,使成本計算更貼近實際,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但採用聯合分配法,對分類的準確性提出很高要求,而且費用分配的工作量相當大,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企業可以將分類標準程式化,由計算機完成製造費用的分類及計算工作,使得聯合分配法變得簡便,易於操作,大大提高了分配的合理性,保證了分配結果的準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