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同魔芋

會同魔芋

會同魔芋,湖南省會同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會同魔芋,具有塊莖大、葡甘聚糖含量高、收穫期早等品質。 2018年3月,會同魔芋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產品特點

會同魔芋 會同魔芋

會同魔芋鮮魔芋:球莖呈扁圓球狀,外表光亮,葉柄脫落處光滑。魔芋乾製品:色白、表皮手感細膩、質地緻密。理化指標:鮮魔芋:水份≤90.0%,葡甘聚糖(以濕基計)≥5.5%。魔芋乾製品:水份≤12.0%,葡甘聚糖(以乾基計)≥40%。

歷史淵源

1970年-1980年,會同縣外出務工者把魔芋當作必不可少的家常菜隨身帶出,促進了魔芋的大規模種植。

1990年-2000年,會同縣選育出了適合規模種植品種-會同魔芋。

產地環境

會同魔芋種植 會同魔芋種植

會同縣東枕雪峰山脈,南倚雲貴高原的會同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溫差大,有利於塊莖糖分和可溶性物質積累。境內質地肥沃的黑沙土、黃泥土深厚,林下落葉堆積,便於塊莖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鉀、磷、硼等微量元素。會同水資源豐富,大小河流溝渠100餘條,水質中富含鈣、鋅、鉀等元素,呈樹枝狀分布,為魔芋塊莖膨大提供了有利條件。會同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是忌曬喜陰的會同魔芋蔭蔽的場所。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會同縣18個鄉鎮種植魔芋3.5萬餘畝,帶動周邊市縣種植5萬畝,年產會同魔芋原料6萬噸。開發出“雪魔芋”“魔芋粉”“魔芋面”等特色會同魔芋產品,年產值2億元。

產品榮譽

會同魔芋食品 會同魔芋食品

2018年3月,會同魔芋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會同魔芋 會同魔芋

會同魔芋產地範圍為湖南省會同縣林城鎮、坪村鎮、堡子鎮、馬鞍鎮、金竹鎮、若水鎮、團河鎮、廣坪鎮、沙溪鄉、連山鄉、地靈鄉、高椅鄉、炮團鄉、金子岩鄉、青朗鄉、漠濱鄉、蒲穩鄉、寶田鄉共18個鄉鎮的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品種

花魔芋。

立地條件

海拔200米-800米,土壤為黑沙土、黃泥土、紅黃土和石渣土類型。耕層厚度≥20厘米,有機質含量≥1.8%,PH值5.5-7.0。

栽培管理

會同魔芋 會同魔芋

種芋選用:種芋重量≥5克。

種植要求:

科學選地:魔芋種植地宜選擇海拔800米以下,背風半陰半陽,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無積水的砂壤土或小黃土,坡度在30°以內的緩坡地,PH值要求在5.5-7.0。不宜連種,儘量不用種過馬鈴薯、紅薯、油菜、蔬菜的地塊,可與小麥、玉米、黃豆等輪作。

整地施肥:土地在冬耕前,要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或有機堆肥為主,根據地塊肥力可施餅肥(含磷鉀的復混肥)。重量在150克以下的種芋每667平方米(畝)施底肥2000-2500千克,重量在150克以上種芋每667平方米(畝)施底肥3500-4500千克,做到種芋和肥料隔離。禁施用雞糞、碳銨。

土壤消毒:結合冬、春季整地進行。一般每667平方米(畝)用生石灰50-100千克均勻撒施,施用一周后再進行播種。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50-300克,拌細土30千克,均勻撒施,也可溝施或窩施。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可用地中寶、辛硫磷顆粒劑等藥劑撒施滅蟲。

種芋選擇:種芋消毒處理,應選個體較小、芽體完整粗壯、芽尖呈粉紅色、有光澤,並略高出凹窩邊緣或與邊平的塊莖作種芋。種芋呈橢圓形,橫徑大於縱徑,上端大於下端,上端凹陷,口平。表皮光滑,無皺裂、疤痕、傷爛和霉變現象。種芋以重10-350克為宜,繁殖種芋時大小均可。種芋選好後,應曬種2-3天。對挖傷或霉爛的種芋,應切去傷部或腐爛部分,傷口用乾草木灰塗抹,然後曬種3-4天,促進傷口癒合。種芋宜自繁自種或就近購買,不宜從外地大量引種。

種芋消毒:為減少種芋帶菌,可將選好曬好的種芋在1%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5分鐘,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浸種2-6小時,曬乾後播種。但要注意:有傷處理過的種芋和春季已萌動的種芋絕不能進行浸泡消毒。也可在種芋曬種後,用72%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或53.8%可殺得800倍液均勻噴霧種芋2次,曬乾備種。

適期播種:會同魔芋的生長起始溫度為12℃,一般在3月中下旬,注意春播不可過早,禁止秋冬播種,以防止低溫爛種。但在種芋萌動前要播種完。

合理密植、科學間套:因種芋大小差異較大,種植密度差異也較大。我縣採取杉木林套種、油茶林套種、板栗和核桃等經濟林木套種和大田套種模式。

播種前應將種芋按個體大小分級,然後確定密度,一般行距為種芋直徑的6倍左右,株距則為種芋直徑的4-5倍為宜。

杉木林、油茶林、板栗和核桃等經濟林木套種採用150厘米帶型,2行木林間套2-3行魔芋的模式。對150克以上的種芋,會同魔芋與木林播種行數比為3:1,2行會同魔芋行距25厘米,株距26-40厘米,播種密度2200-3300株/667平方米(畝);對於150克以下的較小種芋,會同魔芋與杉木林播種行數比為4:1,行距15厘米,種3行,株距26-40厘米,播種密度3300-5000株/667平方米(畝)。

大田套種時採用200厘米帶型,3-4行魔芋間套1行經濟作物的模式。對於150克以上較大的種芋,會同魔芋與經濟作物播種行數比為3:1,3行魔芋行距60厘米,預留80厘米播1行經濟作物,株距26-40厘米,會同魔芋每667平方米(畝)播種2480-3850株;對150克以下較小的種芋,會同魔芋與經濟作物播種行數比為4:1,行距45厘米,預留65厘米播1行經濟作物,株距25-35厘米,會同魔芋每667平方米(畝)播種4200-6000株。

經濟作物應選擇抗倒伏性強、葉子平展、春播生育期在120天以內的早熟品種,經濟作物應種植在空帶的中間,最好採用育苗移栽,並且給經濟作物施足肥料。

規範種植,合理覆蓋:土層疏鬆、坡地較窄的林下地採用開溝布廂方式栽培;緩坡地、平地則採用深溝高畦壟式栽培,一般壟溝深度20厘米左右。播種時覆土深度一般為5厘米以上,種芋與肥料相互隔離,將球莖稍側傾斜放置,且頂部一般應向一個方向,平地向南方,坡地則向坡頂方向傾斜,球莖與地面傾斜角為45°左右。在播種後,應及時在壟上蓋農作物秸稈(稻、麥草、玉米稈等)或山林中的枯枝落葉5-10厘米厚,可起到防草荒、防病、保溫保濕、防高溫、防止土壤板結的作用。

加強日常管理:魔芋出苗後,雨季要注意清溝排水。當田間雜草長出而魔芋、經濟作物未出苗時,可人工拔除,不能用鋤頭除草,免傷魔芋而感病。

在收穫套種的經濟作物時,應割掉作物秸稈或將作物秸稈中下部葉片清除,讓魔芋充分接受陽光,利於球莖膨大,同時也減少蔭蔽,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生。

適時採收:會同魔芋自然倒苗後一周即可採收,一般是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挖收。但採收的最遲時期應是平均氣溫不低5℃以前,應選擇晴天採挖。

商品芋存放時嚴禁拋丟和傾倒,嚴禁運輸中過度振動和擠壓,嚴禁挖傷、病霉變。禁止混裝、混放。嚴禁種芋和商品芋混裝。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

魔芋乾製品加工

工藝流程:鮮魔芋→凹坑清理→清洗→切片(厚度5-10米米)→乾燥(或研磨)→包裝。

工藝要求:

烘乾溫度:溫度60℃-80℃,時間為3小時-8小時。

專用標誌使用

會同魔芋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會同縣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會同魔芋的檢測機構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