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冰鑒

《冰鑒》是2009年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曾國藩。

編輯推薦

</p>《曾國藩冰鑒》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譽為大清帝國的“中興名臣”、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冰鑒》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鑒人專著。曾國藩以一介儒生舉兵湘鄉,鎮壓勃然興起的太平軍,挽狂瀾於既倒,成大清之柱石,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知人善任,善於“以相取人”。
</p>
《曾國藩冰鑒》

內容簡介

《曾國藩冰鑒》一書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的一部傳世奇書,曾國藩以一介儒生舉兵湘鄉,鎮壓勃然興起的太平軍,挽狂瀾於既倒,成大清之柱石,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知人善任,善於“以相取人”。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漢族,湖南湘鄉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富厚堂(曾國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複習一年,在實歲27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鹹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箇中國,儘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鹹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里,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鬥爭當中,為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係。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餘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畫,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畫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民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謚“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目錄

冰鑒卷上
人才之一識才
人才之二求才
人才之三衡才
人才之四養才
人才之五用才
人才之六德才
將才之一選將
將才之二將德
將才之三嚴明
冰鑒卷下
第一章神骨
第二章剛柔
第三章容貌
第四章五官
第五章鬚眉
第六章聲音
第七章情態
第八章氣色

精彩書摘

冰鑒卷上
人才之一識才——人才須有百折不回之氣
【原文】
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要。辦事之法,以五到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則親驗命盜案,親巡鄉里;治軍則親巡營壘,親探賊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條理、小條理、始條理、終條理,理其緒而分之,又比其類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也。手到者,於人之長短,事之關鍵,勤筆記,以備遺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囑也。
【意譯】
擇取人才的方式,首要的是有節操而沒有官氣,條理清晰而不說大話。辦事的方法,首要的是能夠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所謂身到,即作為官吏對於人命案、盜竊案必須親自進行勘驗,並且親自到鄉村巡視;作為將官則必須親自巡視營地,親自察看敵情。心到,即凡事皆須仔細分析大條理、小條理、起始的條理、終結的條理,分析其頭緒,再綜合其類別。眼到,就是要專心細緻地觀察人,認真地閱讀公文。手到,就是對人的長處短處,以及事情的關鍵,勤作筆記,來防止遺忘。口到,就是在使用他人做事,既要有公文,又要苦口婆心地叮囑。
次青非常之才,帶勇雖非所長,然亦有百折不回之氣。其在兄處,尤為肝膽照人,始終可感。兄在外數年,獨慚無以對渠。去臘遣韓升至李家,省視其家,略送儀物,又與次青約成婚姻,以申永好。但得次青生還與兄相見,則同甘苦患難諸人中,尚不至留莫大之愧歉耳。
次青不是一個尋常的人才,儘管帶領兵勇並非他的特長,然而卻具有百折不撓的氣概。他在我這裡,更是肝膽照人,始終令我感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