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喜

曾令喜,男,53歲,漢族,中共黨員,湖北長陽縣劉家沖村衛生所鄉村醫生,從醫37年。 2003年,曾令喜所在的劉家沖村衛生室先後接受衛生部和省、市的檢查。 下鄉巡診,是曾令喜的常年工作,在這些鄉村小道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腳印。

曾令喜,男,53歲,漢族,中共黨員,湖北長陽縣劉家沖村衛生所鄉村醫生,從醫37年。多次榮獲鄉、縣、市等表彰;2006年榮獲“湖北省優秀鄉村醫生”光榮稱號。
不是因為年齡,不是因為身份,只是因為一份愛和一份責任。正因為這樣一種愛和這種責任才有一個關愛生命的故事,這一關愛生命的故事整整延續了37年。曾令喜5歲那年,患上了小兒麻痹症,40多年前的窮鄉僻壤,因為醫療條件差,缺醫少藥,疾病預防也很落後,他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落下了後遺症。到了上學的時候,看見別的同學行動自如,而自己的腿卻有諸多的不便,曾令喜暗下決心,長大後要學醫,要用自己的技術為鄉親們服務,要為鄉親們減少因為疾病帶來的痛苦。國中一畢業,他就走上學醫從醫的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努力,1985年曾令喜取得了省衛生廳頒發的鄉村醫師資格證書。1974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信心更足,決心更大,為了農民民眾的健康幸福,曾令喜同志拖著殘疾的身體,在鄉村醫生崗位上埋頭苦幹,這一乾就是37年!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一貫方針,計畫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重點。曾令喜深明這一道理,始終把疾病預防掛在心頭。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重治輕防,加之農民預防意識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他主動爭取村支部和村委會的支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村民大會等形式廣做宣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甚至現身說法,用自己得小兒麻痹後遺症的痛苦喚起人們對防疫工作的關注、了解、認識。他將預防藥物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民家中,送到病人手中。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人民民眾防病治病的觀念大為轉變,各種傳染病發病率不斷下降。
2003年,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被確定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參加完縣和鎮裡召開的合作醫療動員會議後,曾令喜就深一腳淺一腳地踏進農民家中,宣傳發動民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他不厭其煩地向廣大村民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細緻地向每一位農民解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條款,努力做到不讓農民心存疑惑。2003年,劉家沖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達97.3%,位居全縣之首,之後該村每年的參合率都在全縣的前列。2003年,曾令喜所在的劉家沖村衛生室先後接受衛生部和省、市的檢查。2003年12月5日,吳儀副總理、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來到劉家沖村衛生室現場視察,充分肯定了曾醫生的工作。
下鄉巡診,是曾令喜的常年工作,在這些鄉村小道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腳印。鄉親們知道,見到曾令喜就看見了希望,因為他們的健康,都在曾令喜的護衛之中。為了鄉村醫療事業後繼有人,他讓畢業於長江大學醫學院的兒子回到了村衛生室,為當地民眾的健康服務。2004年,曾令喜又把三峽大學醫學院婦幼保健專業畢業後,已在某鎮衛生院成為正式職工的兒媳婦叫回到村衛生室工作,他說:“基層更需要你們這樣的婦幼保健專業人員經常為她們提供保健指導和服務”。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欄目曾專程採訪曾令喜同志,他說:“我的工作有一點成績,是上級衛生部門的指導和本村百姓支持的結果。我雖年歲已大,仍會一如既往地為百姓的健康服務,只要百姓需要我,信任我,我會努力工作一輩子”。他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鄉村衛生醫療事業中做出了顯著的成績,贏得了農民民眾的愛戴,也深得組織的信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