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狀元街

曹狀元街

清朝貴陽出過文、武兩狀元,文狀元名趙以炯,武狀元叫曹維城.曹維城居住在貴陽城區南面的一條巷子裡,這條巷子地名叫常平倉,又叫倉門口。什麼巷名叫常平倉呢? 就是因為常平倉設在巷子內,倉門 就對著巷子。常平倉是封建社會裡府、州、縣地方政府設立的糧倉,之所以叫“常平”,就是因為糧倉的作用是調節糧價,谷賤時收進,谷貴時賣出,保持城市糧價平衡。不過,到了清朝中晚期,常平倉只是徒有虛名,常平不了糧價,而成為地方官員營私舞弊的工具。到了清末,由於武狀元曹維城清初曾住在這條巷子裡,常平倉之名被人忘記,俗稱狀元巷之名卻響亮起來。民國以後,曹狀元巷逐漸發展起來,巷道拓寬,商店、小販雲集,1931 年這裡空地上出現了群星電影院,放映露天電影,熱鬧非凡。20 世紀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地名變成了“新市場”,名副其實。解放後1981年這裡稱叫市場路。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改名曹狀元街。曹狀元街在今電信綜合大樓北側,是一條連線富水南路與中華南路的街道。

曹維城的故居

曹維城的故居是典型的貴陽大宅院建築,前有朝門,中為四合院,一直保存完好,1992年因該地建高樓拆除。

曹維城介紹

曹維城,字價人,貴陽人。約生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 ),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 武進士第一, 即武狀元。中狀元後曾在雲南任副將職,有善政,“ 六詔流惠澤” 。在封建社會裡當個武狀元不容易,他武藝高強出眾自不待言 , 尤其善使長劍及畫戟 ,“長劍倚青天,高門列畫載”, 是形象而具體的寫照。曹維城的生活年代,史書記載不詳,大概是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知何年去世。曹維城雖是武狀元 , 但並非人們想像中的武棒棒,而是能詩善畫之人。曹維城與黔中名士朱文、吳中蕃、潘德徵相交甚好,常有詩文酬唱。朱文,字湄雲,明末清初廣順州 ( 今屬貴州省長順縣 ) 人,詩人。 吳中蕃,字滋大,貴陽人,明末崇禎十五年 (1642年) 舉人 , 著有《敝帚集》。潘德徵 , 字道子 , 清康熙時舉人,著有《玉樹亭詩集》。朱文有《曹狀元頭招飲,以詩見嘲,因和之以詩》,其詩開頭即說:“我愛曹公子,風流多蘊藉。二十奪狀頭,三十稱詩伯。”說明曹維城 30 歲時詩已經寫得很好。曹維城風流倜儻,富貴不驕,為人豁達,鍾情松石,好招客飲酒,追歡忘形。著有《飄然子集》,未刊行。清 (道光 ) 《貴陽府志》載有曹維城 《初秋登黔靈山贈瞿脈上人》 詩 , 詩云:“居與佛廬近,探幽不厭頻。開來天外寺,隔斷世間塵。檐敞風煙細,窗虛景物新。 白雲常住處,從爾問禪真。” 曹維城的畫 , 今已難覓 , 是一大憾事。

曹石簡介

據《黔詩紀略後編》記載 , 曹維城之子名曹石 , 字乖崖 , 亦為雍正二年 (1724 年) 武進士 , 任過侍衛宮、副將。曹石繼承其父愛詩傳統 , 著有《秋菸草堂詩稿》三卷。曹維城及其子曹石 , 堪稱一門兩文武全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