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理想

《曹操的理想》是百家講壇節目,將於2010年6月12日至18日播出,已改名《走近曹操》。

主講人

于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學位。2006年出版《三國前傳:漢末群雄天子夢》,該書講述了漢末三國始的一系列歷史問題,分析透徹,受讀者歡迎。2010年6月其在《百家講壇》主講的系列節目《曹操的理想》將於中國文化遺產月作為特別節目播出。

講座目錄

一、紈絝子弟的青春夢

二、破滅的討賊夢

三、臥薪嘗膽的強者夢

四、分道揚鑣的兄弟

五、燃燒的英雄夢

六、夾縫中的堅持

七、未來不是夢

分集介紹

走近曹操(一)紈絝子弟的青春夢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專權,而曹操恰恰就成長於一個大宦官家庭,少年時期的曹操,就是一個不良少年的典型,他整天過的是飛鷹走狗,遊蕩無度的日子。照此下去,曹操只能憑藉家庭的蔭蔽,混個一官半職,虛度一生。但是幸運的是,曹操命中有神人相助,而且是三個神人,這三個神人改變了曹操的生命軌跡,少年曹操竟然從一個浪子,變成了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那么這三個神人究竟是誰呢?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中,曹操的成長之路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起起伏伏呢?

走近曹操(二)破滅的討賊夢

為了應對即將面臨的兵變,東漢政府組建了一支西園軍,重新被任用的曹操擔任了西園軍的典軍校尉。此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在亂世之中,自己做稱職地方大員的理想是實現不了了,從此曹操有了新的理想,他要報效國家,為國家討賊立功,那么,這要討的賊究竟是誰呢?在討賊的過程中,曹操對理想又有了怎樣的新認識了呢?

走近曹操(三)臥薪嘗膽的強者夢

公元190年,十幾萬關東聯軍集結在一起,慷慨激昂地準備討伐國賊董卓,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關東諸軍打著討董卓的旗號,實際上是各自心懷鬼胎,都在伺機發展自己的勢力。不久,聯軍之間發生了摩擦,最終大家不歡而散。在聯軍中位微言輕的曹操,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實現自己討賊立功的理想,首要問題就是要發展自己的實力,那么弱小的曹操究竟是如何走上強者之路的呢?在現實與理想發生矛盾的時候,曹操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走近曹操(四)分道揚鑣的兄弟

當初,曹操與袁紹是有共同理想的,他們都痛恨漢末的毒瘤宦官,他們都參加了討伐國賊董卓的聯盟,他們一直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加戰友。然而當曹操奉迎天子到許都之後,袁紹和曹操的矛盾最終升級。曹操想尊崇天子,來實現自己立君為民的理想,然而袁紹在成為威震四方的諸侯後,已經心生異心,想著另立皇帝的問題了。對於曹操而言,此時袁紹已經成為他實現理想的最大的攔路虎,那么袁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曹操又是如何除掉這隻攔路虎的呢?

走近曹操(五)燃燒的英雄夢

消滅了袁紹之後,曹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最強者,北方已經再沒有人可以和他抗衡,然而放眼南方,荊州還有劉表,控制著大江南北,從容自保,以觀時變;江東的孫權,年紀輕輕,依靠父兄的積累,也是雄心勃勃;西南的巴蜀之地,還有劉璋據險割據一方。他們的存在,讓夢想著安天下的曹操壯懷激烈,五十三歲的他親帥大軍南征劉表,吹響了平定南方的第一聲號角。令人琢磨不透的是,曹操雖然打著征劉表的旗號,但是真正的目標卻是另有其人,那么這個人是誰呢?他為什麼會值得曹操興師動眾呢?

走近曹操(六)夾縫中的堅持

赤壁之戰是整個三國時代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赤壁之戰的爆發才由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霸轉為真正意義上“三國鼎立”。兵敗赤壁後,曹操明白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平定南方的大業還要從長計議。放眼望去,少有大志的劉備已經是羽翼豐滿,大有平定天下之勢,孫權坐擁江東根深蒂固,也實在是不好惹,再加上劉備和孫權已經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曹操形成了夾擊之勢,曹操為此是壓力重重,那么重壓之下的曹操究竟是如何調整策略,來應對孫、劉聯盟呢?

走近曹操(七)未來不是夢

在樊城之圍,曹操與孫權聯手,給孤軍北伐的關羽以毀滅性的打擊,六十五歲的曹操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孫權和劉備這兩隻老虎,他是沒有時間來平定了,在剩下不多的時間裡,曹操更多的考慮著接班人的問題,安天下的理想只能靠下一代來實現了。

曹操一共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曹昂和愛子曹沖已死,在其他兒子當中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有曹丕、曹彰和曹植。那么在曹操心目中,誰是繼承他未來理想的合適人選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