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智慧型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新熱點,如何通過智慧型製造商業模式的競爭成為全球工業的領跑者?如何通過流程創新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形成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實現智慧型製造條件下的經濟轉型?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進行市場態勢的觀察和判斷?這些對於面臨工業轉型升級的智慧型製造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本書從大量的企業實踐案例入手,對這幾個問題進行解讀,通過分析製造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期建立智慧型製造環境下的新商業模式和新價值生態鏈。
作者簡介
奧拓·布勞克曼(Otto Brauckmann )
多年來在多家製造業企業從事製造執行系統(MES)的引進、安裝及諮詢工作。作為資深的商業模式和先進制造業技術領域的權威,他以獨特的經濟視角和對製造業市場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對未來製造業的商業模式和行業經濟趨勢做出了市場預測。近年來,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主持和參加了越來越多的先進制造業研討會及製造前沿技術的相關課題。
編輯推薦
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工業創新發展新模式
借力信息化打造製造業全新商業模式,迎接智慧型製造變革
洞悉未來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培育形成新的生產方式
重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揭示製造業的升級路徑
推動經濟的轉型,準確把握新常態。
名人推薦
“立足中國國情,面向未來發展,中國明確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著力突破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核心關鍵技術,大力實施智慧型製造工程,培育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
——國務院副總理 馬凱
“智慧型製造,不僅要採用新型製造技術和裝備,還要將迅速發展的信息通信技術滲透到工廠,在製造業領域構建信息物理系統,從而徹底改變製造業生產組織方式和人際關係,帶來製造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轉變。”
——工信部部長 苗圩
“發展智慧型化生產工具,設計研發實現眾創、眾包,製造過程實現自動化、數位化,企業業務流程實現信息化集成,同時促進制造業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最終朝著智慧型製造和雲製造方向邁進。””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 朱森第
“製造業從傳統模式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轉變;製造業從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製造業從高污染、高能耗向綠色製造轉變;製造業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在這轉變的過程中,智慧型製造是重要手段。”
——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伯虎
“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製造業創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正在推動著製造業的新一輪重大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改變著製造業的組織方式,加速形成新的企業與用戶關係,從而極其深刻地影響著產業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善林
目錄
前言
第1 章 從生產到服務
1.1產品的告別
1.2客戶選擇的是產品方案,而不是產品本身
1.3案例:圖釘
參考文獻
第2 章 創造附加價值的新形式
2.1告別工廠
2.2匿名生產
2.3自適應生產:將設備與市場連線
2.4混合型附加價值創造
2.5工業4.0:當機器可以與機器對話
2.6數位化改造/
參考文獻
第3 章 工業化的新形式/ 0
3.1從企業到平台
3.2用信息的交流替代等級制度
3.3知識管理的困難和挑戰
3.4工業化在日常工作中的實現
3.5供給客戶的新方式
3.6信息技術方面的挑戰
3.7經濟上的挑戰
3.8合作的挑戰
3.9障礙的挑戰
參考文獻
第4 章 新形式的競爭
4.1商業模式、策略及流程
4.1.1文獻中的商業模式
4.1.2如何用大理石鑿出一頭獅子?
4.1.3總結: 商業模式、策略及流程
4.2從產品的競爭到商業模式的競爭
4.2.1滿足客戶需求
4.2.2創新
4.2.3商業模式的有效時期
4.3商業模式對企業的重要性
4.3.1商業模式定義了公司價值
4.3.2商業模式創造產品價值
4.3.3商業模式決定了投資回報
4.3.4商業模式決定了技術
4.3.5商業模式決定了客戶群
4.3.6商業模式創造了企業
4.3.7商業模式改變企業
4.3.8商業模式是悄無聲息地形成的
4.3.9流程:一個新的管理範疇
4.3.10商業模式的科學方法
4.3.11尋找市場規律
4.3.12尋找客戶利益
4.3.13尋找成功因素
參考文獻/ 0
第5 章 至今為止的企業發展/
5.1成長的路徑——概述
5.2資源開發
5.2.1我們是專家
5.2.2新的市場和新的產品
5.3管理—開發
5.3.1再造工程
5.3.2最佳實踐
5.4策略開發
5.4.1尋找新的企業策略的途徑
5.4.2尋找新的策略的方法和實例
5.4.3藍色海洋
5.4.4啤酒墊策略
5.4.5從行業到策略轉移
5.5流程—研發(核心競爭力)/ 0
5.6在商業模式中的聯繫——起示範作用/ 0
參考文獻/ 0
第6 章 在供應鏈中創造附加價值
6.1商業模式作為核心競爭力
6.2企業如何增長
6.3客戶的新權利
6.3.1隨時可訪問
6.3.2快速
6.3.3價格優勢
6.3.4定價
6.3.5供應範圍——長尾效應
6.3.6報價介紹
6.3.7購物體驗
6.3.8預訂服務
6.3.9付款
6.3.10貸款
6.4垂直整合作為商業模式
6.5中斷供應鏈實例
6.5.1從配送到物流:DHL
6.5.2套用方面的知識: 費舍爾壁塞
6.5.3租而不買: Hilti(喜利得)
6.5.4直接經銷: Wuppertal(伍珀塔爾)的Vorwerk公司
6.5.5系統銷售Würth
6.5.6專業的客戶接口服務: 電話服務中心
6.5.7創新的家具銷售: IKEA(宜家)
6.5.8從產品到品牌
6.5.9將流程“外包”給客戶
6.5.10外包: 外包生產
6.5.11套利
6.5.12企業外數據中心
6.5.13客戶進行先期貸款
6.6內包: 生產作為商業模
6.7供應鏈中的清掃
6.8創新作為商業模式
6.8.1創新的誤區
6.8.2來自未來的創意
6.8.3創新的風險
6.8.4將客戶變成發明家
6.8.5創新外包
6.8.6流程創新而不是產品創新
6.8.7複製成功
6.9收入模型
6.9.1盈利的藝術
6.9.2如何定價?
6.9.3定價流程
6.9.4採購替代品
6.9.5總體擁有成本
6.9.6不含成本的價格
參考文獻
第7 章 在物聯網上觀察競爭對手和市場
7.1如果企業能夠知道網際網路知道的
7.2沒有人知道的比所有人還多
7.3聆聽是新一代的詢問
7.4智慧型商務
7.4.1我們是誰?
7.4.2觀察客戶
7.4.3觀察競爭對手
7.4.4觀察產品——專利調查
7.5觀察市場——Vieregge(菲爾埃格)市場分析方法
7.5.1網路搜尋
7.5.2搜尋關鍵字
7.5.3案例:麵包房裡的“屍體”
參考文獻/
第8 章 產品作為流程的結果
8.1流程作為生產參數
8.1.1流程決定了附加價值
8.1.2流程作為銷售的先決條件
8.2流程的經濟性
8.2.1流程時間作為運營成本
8.2.2沒有計畫的等候時間、流程改善的潛力
8.2.3流程時間的管理
8.3流程的邏輯
8.3.1單件及整體收益
8.3.2案例模型——裝配機器
8.3.3生產效率和方差
8.3.4隱藏的工廠
8.3.5停泊比生產還要貴
8.3.6損失計算
參考文獻
第9 章 通往經濟性的科學方法
9.1策略的經濟性
9.2生產經濟
9.2.1成本核算和成果核算
9.2.2成本核算及成果核算的假設
9.3經濟性的理論與實際
9.3.1工業化初期的生產系統
9.3.2沒有客戶的生產
9.3.3套套理論
9.4流程的經濟性
9.4.1以流程為導向的生產系統
9.4.2流程作為新的生產要素
9.4.3訂單作為成就貢獻者
9.4.4流程作為可擴展的生產要素
9.4.5對於流程改善的影響因素
9.4.6用數字來表示流程經濟性
參考文獻
第10 章 統計數據——從數字海洋到經濟性
10.1數據統計——企業的作業系統
10.2在實踐中的數據
10.3混亂的數據
10.4數據的要求
10.5員工所帶來的可行性
10.6矛盾
10.7通往數據系統的路
10.8健康地老去
10.9數據的創造性
10.10建立一個數據系統
10.10.1可行性與能力
10.10.2可測性
10.10.3反對意見
10.11從數據到經濟性
10.11.1利潤總額每時間單位作為統計數據
10.11.2數據作為員工的操作目標
10.11.3訂單效率指數(OrderEfficiencyIndex)
10.11.4操作方面參數舉例
參考文獻
第11 章 通往以商業模式為導向的生產系統的方法
11.1以商業模式為導向的合作
11.1.1從工作到合作
11.1.2從工人到流程負責人
11.1.3目標和措施
11.1.4活動重點與目標重點
11.1.5領導力
11.1.6錯誤使用員工所造成的浪費
11.2以商業模式為導向的組織
11.2.1傳統的規劃與執行分離
11.2.2知識共享的等級制度
11.2.3廢除等級制度
11.2.4追求完善的必由之路
11.3以商業模式為導向的物料流通
11.3.1物料流通作為附加價值創造的組成部分
11.3.2物流成本, 無附加價值
11.3.3經濟物料流通的措施
11.3.4進度控制
11.3.5短期訂單調度
11.4以商業模式為導向的溝通
11.4.1造紙廠
11.4.2非創造附加價值的接口
11.4.3物料流通和信息流通
11.4.4交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