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景泰縣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全縣耕地面積4.57萬公頃,水澆地2.41萬公頃,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條件優越,適宜枸杞生長。枸杞是甘肅省傳統道地藥材。歷史上自唐代至清代所著的《千金翼方》《本草綱目》《本草崇原》等醫藥著作皆以甘州枸杞為佳,並以甘州枸杞為道地。景泰枸杞鮮果橙紅色,果實圓柱形或橢圓形,表面紅色或暗紅色,果皮柔韌,肉質柔軟,味甜,具芳香氣味。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景泰枸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鮮果橙紅色,果實圓柱形或橢圓形,縱徑10-35米米,橫徑8.0-15米米,單果重0.55-1.05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0.8%,鮮乾比4.6-4.8:1。乾果紡錘形,略扁,稍皺縮,百粒重為10.62-27.78克/100粒,表面紅色或暗紅色,果皮柔韌,肉質柔軟,味甜,具芳香氣味;不完全粒<1%。果實含種子31-43粒,腎形,扁而翹,長1.4-2.0米米,種子發育正常。

景泰枸杞的理化指標:水分≤13.0克/100克,灰分≤5克/100克,浸出物≥55.0克/100克,枸杞多糖≥1.8克/100克,總糖≥50克/100克,脂肪≤2.90克/100克。

藥用價值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

果實(中藥稱枸杞子),藥用功能與寧夏枸杞同;根皮(中藥稱地骨皮),有解熱止咳之效用。枸杞多糖是一種水溶性多糖,是枸杞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相對分子質量為68-200,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其中又以枸杞多糖的免疫調節和抗腫瘤作用的研究最多。現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促進免疫、抗衰老、抗腫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勞、抗輻射、保肝、生殖功能保護和改善等作用。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景泰縣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全縣耕地面積4.57萬公頃,水澆地2.41萬公頃,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條件優越,適宜發展生態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開發。

水文情況

景泰縣黃河過境長度約110千米,年徑流量993~1040立方厘米/秒。縣內有“中華之最”景電高揚程提灌一、二期工程,提水量28.6立方厘米/秒,灌溉10個鄉鎮,沿黃自流灌溉區覆蓋五佛鄉、中泉鄉2個鄉鎮,引大入秦工程提水量1.5立方厘米/秒,受益正路鄉、寺灘鎮2個鄉鎮,水利資源豐富,有效灌溉面積2.41萬公頃。是黃河上游重要的灌溉農業區。

氣候情況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

景泰縣屬溫帶乾旱型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溫為9.1℃,年均日照2725.9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618.3千焦耳/平方厘米,無霜期140~145天左右,年降水量179.5米米,年蒸發量為2361.0米米。氣候乾燥,空氣污染少,溫差大,積溫高,日照長,光熱豐富,是北方地區最適宜林果栽培生長的地區之一。

歷史淵源

枸杞是甘肅省傳統道地藥材。歷史上自唐代至清代所著的《千金翼方》《本草綱目》《本草崇原》等醫藥著作皆以甘州枸杞為佳,並以甘州枸杞為道地。

1998年,景泰縣在草窩鎮結合生物治鹼試驗種植50畝枸杞。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

2005年之後,景泰縣枸杞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生產情況

2016年,景泰縣枸杞面積達到了4.8萬公頃,年產枸杞乾果720多萬公斤,總產值1億多元,農民人均林果純收入300多元。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

截至2017年,景泰枸杞的種植總面積達9.4萬畝,年產量近2600萬斤。

產品榮譽

2007年,景泰枸杞榮獲甘肅省第二屆林果花卉展交會金獎、枸杞醋榮獲銅獎。景泰枸杞被列為甘肅十大名果之一。

景泰枸杞 景泰枸杞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景泰枸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景泰縣位於甘肅省腹地北陲,騰格里沙漠南緣,甘寧蒙三省(區)交界處,地理坐標在東經103°33′至104°43′北緯36°43'至37°38′,總面積5485平方千米,海拔1275~3321米之間。景泰枸杞產地主要在東經103°23′至104°35′,北緯36°43'至37°50′之間,涉及草窩灘鎮、紅水鎮、上沙沃鎮、一條山鎮、漫水灘鄉、寺灘鄉、喜泉鎮、條山農場等9個鄉鎮的94個行政村和農場為“景泰枸杞”地理標誌覆蓋種植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安全要求

安全要求

景泰枸杞環境狀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要求,農藥符合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肥料符合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預包裝食品標籤等符合《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大氣監測質量達到國家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一級標準,景泰枸杞產地環境按照NY5013(無公害產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執行,景泰枸杞產品按照國家相關質量標準要求執行,生產全過程控制按NY/T5013-2001規程進行加工、包裝、儲運。

分級

根據感官指標和初加工技術,其中將色鮮、果個大的枸杞用不同篩孔的篩子過篩,分為貢果(180-200粒/50克)、枸杞王(200-220粒/50克)、特優(220-280粒/50克)、特級(280-370粒/50克)、甲級(370-580粒/50克)、乙級(≥580粒/50克)六個等級。

運輸

景泰枸杞已進行烘乾精緻包裝,運輸時做到輕裝、輕卸,嚴防機械損傷。運輸工具清潔、衛生、無污染。公路汽車運輸時嚴防日曬雨淋,鐵路長途運輸時注意通風散熱。

•特定生產方式

建園技術

(1)選用優良的栽培品種及其壯苗:品種:寧杞1號、寧杞2號、寧杞7號、蒙杞1號。苗木規格選擇:地徑0.5厘米以上,株高50厘米以上,有3-5條側根的扦插苗,且根系不能失水;最好栽前起苗,根系保濕運輸。

(2)適宜的栽培密度:小面積人工管理園為1-1.5×2米,也可採用初始高密度栽培,即:1-5年生0.5-0.6×2米,5年生以後調整為1-1.5×2米。

(3)栽植:株距1米以上者,挖50×50×50厘米見方的坑,按每穴5-10公斤的有機肥和250-500克的氮磷鉀複合肥與挖出的土壤混合均勻,回填栽植;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頸低於地面10-15厘米;防止倒伏。栽後立即灌水,或栽植根系周圍土壤澆灌3-4公斤水。

(4)保濕增溫:栽植穴用50-80厘米寬的地膜進行覆蓋。

栽培管理技術

(1)施肥管理施肥原則:以有機肥、礦質肥、生物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多量多次施肥;土壤施肥與葉面施肥相結合。在有機肥供應滿足的情況下,逐漸控制化學肥料的用量,使氮肥用量控制在每年300-450公斤/公頃。化肥應根據作物需肥規律,以氮、磷、鉀的配方施肥為主。施肥技術早施基肥:每年9月中下旬在樹冠外圍開寬30厘米、深40厘米的溝均勻施入,施肥量按每株施純腐熟的有機肥3-5公斤(2-3年生)或5-10公斤(五年生後)。適時追肥:萌芽前、6月初和9月施基肥時,分三次土壤追氮、磷、鉀複合肥;6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隔15天葉面噴施濃度0.3-0.5%氮、磷、鉀比例為1:1:1的液體肥料,噴施時間為上午9-11時,以葉面濕潤為宜,葉面噴肥在枸杞栽培中尤其主要。5月中下旬發枝盛期追肥0.05公斤/株;6月中下旬開花結果期追複合肥0.05公斤/株。

(2)土壤水份管理:枸杞對水分需求特點:枸杞對水分適應幅度很大,水分充足,樹體生長快、結果多,果實顆粒大;水分不足,結果少、果實顆粒小,一般年生長期內,萌芽前至6月中旬,每隔15-25天灌水一次;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期間灌水二次,全年灌水8-10次。年中關鍵的供水期是萌芽前、5月中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底、土壤封凍前。

水分管理

在年生長期內萌芽前至6月份是一年中降水量較少的時期,也是樹體生長,花果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當灌透水(浸潤深度60-80厘米)和地面覆蓋地膜保水方式保證水分良好;7-9月份是雨季。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同時注意土壤間隙性乾旱、高溫和乾熱風等的脅迫造成葉片失水乾枯,力爭灌水解決土壤乾旱,採用秸稈覆蓋樹盤、樹體噴水等措施,降低土壤溫度、樹體溫度,促進根系吸水,防止葉片高溫灼燒;11月下旬灌透冬水並保墒。

整形修剪

(1)樹形培養:枸杞根系分布淺,枝條相對柔軟易劈裂,加之栽培地區多風,一般採用低乾矮寇樹形,樹高1.5-1.6米,樹冠幅度1.6-1.8米,骨幹枝少,結果枝多,上下分為兩層,外形上小下大的鐘狀形。定乾與骨幹枝選留培養:栽植當年苗乾50-60厘米高處定乾,萌芽後,距地面35厘米以上部位選擇3-4個向四周均勻生長的健壯側枝,保持其分枝角度45-50,長度達35厘米左右時,在30厘米處短截,形成樹冠的第一層骨架枝。剪去35厘米以下樹幹的全部側枝或萌芽。基層(第一結果枝)培養:第二年在上年骨架枝上選留新的徒長枝,在30厘米處短截,促發側枝,形成第一結果層樹冠。第三年控制樹體生長高度,充實第一層樹冠,壯實骨架枝。第二結果層培養:第四年選留2-3個發自第一層骨架枝上生長健壯,枝間距30厘米的新徒長枝,在距第一層30厘米處短截,促發側枝,形成第二層骨架枝和結果枝。此時樹體高度達1.2-1.5米樹冠幅寬達1.6米左右,結果枝100條左右,進入盛果期。放頂成形:第五年或第六年,第二層結果枝枝時,選留樹頂中央2-3箇中間枝做頂,形成樹高1.5-1.6米,幅寬1.6-1.8米,有兩層結果層,200條左右結果枝,外形上小下大呈鍾狀形。

(2)成樹齡的修剪:抹芽剪乾枝:春季芽萌動後,剪去冬季乾枯枝,抹去樹苗莖、主幹、內膛、頂部無用萌芽。及時清除或改選利用徒長枝;在5-8月枸杞生長旺盛期,及時剪除根頸、主幹、骨架枝和樹冠頂部上的徒長枝,減少養分消耗,或在樹冠、樹頂空缺處短截補空、補頂。

清理樹冠,維持樹形樹勢:①樹頂控制:剪去超過樹冠高度的徒長枝,控制樹高和生長勢;選留2-3個頂部中央的中間枝,並剪去超過30厘米部分開成浮頂,防止禿頂,樹勢衰弱。②清膛清層:剪除結果層內的老枝、針刺枝、細弱枝、病蟲枝、橫穿枝以及層間擋光枝,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樹冠截底補空:在夏秋季節,在樹冠下部貼地面枝條,距地面30厘米處短截,防止果實著地和影響土壤管理;對因管理不當,機、畜、風損傷,病蟲危害等造成樹冠空缺處,選留長在主幹或主枝上的徒長枝,在伸向空缺部的2/3處短截,促發側枝,補滿樹冠。及時短截回縮,防止結果枝外移:結果多年後,為防止結果枝外移,逐年間隔分批重回縮側枝,促其更新,萌發新的枝條,樹冠緊湊,內外層都能結果。

病蟲害防治

枸杞病蟲害防治嚴格按照《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枸杞因氣候乾燥,病害發生較少,危害甚微,但蟲害較多,危害嚴重,是栽培管理的主要環節。枸杞病蟲害綠色防治主要採用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①徹底清園收穫完成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田間病原。②精細整地每年秋冬或早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改善枸杞品質。③枸杞萌芽後,合理懸掛防蟲網,有力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使產品無害化。

(2)化學防治:從萌芽開始,整個生長期都有危害,取食幼芽、葉片、花果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果實絕收。害蟲種類多,危害期長,危害嚴重。枸杞負泥蟲防治方法:用2.5%敵殺死3000倍液噴霧;枸杞癭蟎用1.8%阿維菌素2000倍液或20%四蟎嗪2000倍液;枸杞蚜蟲用10%吡蟲啉2000倍液,或3%啶蟲脒2000倍液,或噻蟲嗪4000倍液;炭疽病用40%氟矽唑1000倍液,或32%咪鮮胺1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褐斑病用10%苯醚甲環唑800-1000倍液。化學藥物一般交替使用,以免蟲害引起抗藥性。總之,蟲害防治以落葉後、萌芽和開花前樹體噴布礦化農藥石硫合劑防治為主,生長期用高效、低毒、低殘留量農藥控制為輔。

果實的採收與制乾

果實從6月中旬開始採收,一直持續到10月下旬,果實盛果期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果實成熟的標誌為果實全面鮮紅髮亮,此時為最佳時機,過早色澤與品質不佳,過熟採收時果實易破裂,制乾時葉柄脫落處易流汁,影響商品性和商品率。生產中成熟一批採收一批,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隔6-7天採收一次;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隔4-5天採收一次;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每隔10-15天採收一次。果實制乾一般採取晾曬、熱風烘乾和低溫三種方式。嚴禁使用硫磺或亞硫酸鹽和低亞硫酸鹽等有害物質熏蒸。小面積栽培可晾曬制乾,大面積栽培用熱風烘乾。制乾過程中,不論那一種方式,都必須嚴格控制溫度,以防果實起泡。晾曬制乾時,採收1-2天內果實放在緩和的陽光下晾曬,以後可以在強光下晾曬;熱風烘乾前12-24小時溫度在40-50℃,24-36小時溫度在50-55℃;36-48小時在55-65℃。

•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中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不得向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使用費。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景泰枸杞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會。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