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變局

晚明大變局

本書是樊樹志先生五十餘年明史研究及對中國歷史思考的結晶,是繼《晚明史》之後,對晚明歷史研究的又一力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樊樹志先生五十餘年明史研究及對中國歷史思考的結晶,是繼《晚明史》之後,對晚明歷史研究的又一力作。本書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解讀中國的歷史與社會變遷,在進一步推進晚明史研究的同時,對中國大歷史的變遷發展提出了新的見解——晚明大變局是中國歷史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晚清以後中國社會發生顛覆性大變局的思想和文化潛源。
宏闊的學術視野結合細緻入微的考證爬梳,本書中,樊先生在諸如“倭寇”問題、西學問題、東林及復社問題等上,澄清了人們的諸多誤解,還原了歷史的真相。同時,樊樹志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以徐光啟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國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並還原了瞿汝夔在西學東漸過程的關鍵性作用,打破了學界歷來引用西方學者認為明代中國天主教傳教成功僅歸功“三大柱石”而忽略瞿汝夔的成說,推進了晚明史研究的高度。
樊樹志先生的語言通暢淺近,將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了大眾能讀懂的歷史敘述,真正做到雅俗共讀,在推進了晚明歷史研究的同時,給讀者提供了一本系統了解晚明社會發展的簡明通史著作。

作者簡介

樊樹志1937年出生於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後留校任教,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
代表著作《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萬曆傳》(1994)、《崇禎傳》(1997)、《國史概要》(1998)、《晚明史(1573-1644年)》(2003)、《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2004)、《國史十六講》(2006)、《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2007)、《張居正與萬曆皇帝》(2008)、《明史講稿》(2012)、《明代文人的命運》(2013)。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國史十六講》已暢銷三十餘萬冊。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海禁—朝貢”體制的突破

一 海禁政策與朝貢體制

1. 嚴禁“交通外番,私易貨物”的海禁政策

2. 俯視周邊的朝貢體制

二 日本的朝貢關係與寧波爭貢事件

1. 日本的朝貢關係

2. 大內氏與細川氏的寧波爭貢事件

三 海上走私貿易與海禁政策的較量

1. 海上走私貿易面面觀

2. 海禁的突破口: 月港與雙嶼港

3. 朱紈的悲劇: 海上實情實事未得其要領

四 嘉靖倭患的真相

1. 何謂“嘉靖大倭寇”

2. 倭患與真倭、假倭

3. “市禁則商轉為寇”,“禁愈嚴而寇愈盛”

五 王直之死與海禁的開放

1. 胡宗憲招撫王直

2. 王直其人其事

3. 開放海禁之議

4. 月港貿易合法化與廣中事例

第二章 捲入全球化貿易的浪潮

一 新航路發現與葡萄牙人東來

1. 尋找通往印度的航路

2. 葡萄牙人的中國貿易

3. 從香山澳到濠鏡澳

二 以澳門為中心的全球化貿易

1. “東方第一商埠”——澳門

2. 澳門—果阿—里斯本之間的遠程貿易

3. 澳門—長崎之間的遠程貿易

4. 澳門—馬尼拉之間的遠程貿易

三 尼古拉·一官與“海上馬車夫”

1. 泉州海商李旦

2. 尼古拉·一官——鄭芝龍

3. “海上馬車夫”——荷蘭東印度公司

4. 荷蘭東印度公司和中國、日本的貿易

四 “馬尼拉大帆船”與太平洋絲綢之路

1. 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與西班牙人東來

2. 從馬尼拉到阿卡普爾科的太平洋絲綢之路

3. 從月港到馬尼拉

4. 從澳門到馬尼拉

5. 中菲貿易的鼎盛時代

五 貿易順差與巨額白銀流入中國

1. “商業上的‘納貢’”

2. 全漢昇: 美洲白銀的1/2被運到中國

3. 弗蘭克: 中國占有了世界白銀產量的1/4至1/3

第三章 江南市鎮: 多層次商品市場的繁榮

一 江南經濟的高水平發展

1. 從“蘇湖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2. “湖廣熟,天下足”何時形成?

3. 江南的鄉村工業化

二 晚明: 江南市鎮的迅猛發展時代

1. 蘇州府與松江府的典型分析

2. 江南市鎮的規模與結構

三 絲綢業市鎮的分布及其特色

1. 絲綢業市鎮的分布

2. 絲綢業市鎮的經營方式

3. “有力者僱人織挽,貧者皆自織”

四 棉紡織業與棉布業市鎮

1. 烏泥涇與黃道婆

2. “綾布二物,衣被天下”

3. 棉布業市鎮的分布狀況及其特色

4. 棉布業市鎮的經濟結構與經營方式

5. “土布出洋”一瞥

五 經濟高度成長與奢侈習俗風靡

1. 社會風尚由儉入奢

2. 奢侈風尚的典型分析

3. 奢侈風尚的經濟意義

六 餘論

第四章 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陳獻章:“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1. “江門心學”的懷疑精神

2. “為學須從靜坐中養出個端倪來”

3. 陳門弟子: 從賀欽到湛若水

二 王守仁:“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

1. “學貴得之心”

2. 貶謫龍場:“動心忍性,恍若有悟”

3. “功高而見忌,學古而人不識”

4. 漫長的昭雪之路

三 “掀翻天地”的王門弟子

1. “不從人腳跟轉”的王畿

2. “六經皆註腳”的王艮

3. “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的顏山農、何心隱

四 李贄:“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

1. 讚揚王門弟子“一代高似一代”

2. “假道學以異端目我”

3. “快口直腸,目空一切”

4. “不死於人,死於口;不死於法,死於筆”

5. “先生起千載,高言絕群智”

第五章 西學東漸與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

一 耶穌會士東來: 利瑪竇的前輩

1. 依納爵·羅耀拉與耶穌會

2. 澳門: 耶穌會士進入中國的通道

3. 沙勿略神父: 向中國傳教的創始人和發起者

4. 范禮安神父: 中國傳教事業之父

5. 羅明堅神父: 中國傳教事業的實際開創者

二 利瑪竇神父的“本土化”傳教活動

1. “但求人與我同,豈願我與人異”

2. 《交友論》:“東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

3. 《天主實義》:“與經傳所紀如券斯合。”

4. “登上了‘月球’”

5. 為傳教士們留下了敞開功德之門

三 西方科學文化的傳播

1. 《山海輿地全圖》與《坤輿萬國全圖》

2. 《幾何原本》、《同文算指》與《圜容較義》

3. 《奇器圖說》與《泰西水法》

4. 《崇禎曆書》

四 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

1. 第一個結識利瑪竇的名士瞿汝夔

2. 可以與托馬斯·莫爾媲美的徐光啟

3. “以西法為宗”的李之藻

4. 由佛教到天主教的楊廷筠

5. “讀書必開眼”的方以智

第六章 新氣象: 文人結社與言論

一 “慮聖教之將絕”的應社

1. 文人結社之風由來已久

2. 應社與廣應社

3. “尊經復古”

二 “負韜世之才,懷救時之術”的幾社

1. “十人社”、“六人社”與“十八子社”

2. “絕學有再興之幾”

3. 剖析朝政利弊的《幾社壬申合稿》

4. “關於軍國,濟於時用”的《皇明經世文編》

三 遊走於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復社

1. 復社的尹山大會、金陵大會與虎丘大會

2. 門戶之爭與政治謠言

3. 甚囂塵上的攻訐

4. 復社的理想政治——吳應箕的個案

5. 《留都防亂公揭》

6. 報國無門的悲劇

四 餘論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