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法定名詞]

晚婚[法定名詞]

在法定婚齡的基礎上,適當推遲實際結婚年齡。法定婚齡是婚姻法規定的最低的結婚年齡的界限,並不是必須結婚的年齡界限。我國現行計畫生育政策規定,遲於法定婚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三年及以上結婚者(女23周歲,男25周歲),即為晚婚。現行規定是根據中國的婚姻習慣和實行計畫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要求確定的。

基本信息

演員表

角色演員
Zaza Lior Ashkenazi
Judith Ronit Elkabetz
Yasha Moni Moshonov
Lili Lili Koshashvili
Ilana Aya Steinovitz
Magouly Rosina Kambus
Simon Simon Chen
Madona Sapir Kugman
Luba Dina Doron
Otary Leonid Kanevskiy
Margalita Libia Hakmon

影片簡介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哲學系博士Zaza聰明英俊,知識淵博,已經31了卻還沒娶妻生子,簡直成了他所在的喬治亞-以色列大家庭的污點。他們忙前跑後給他介紹了無數女朋友,甚至有17歲的早熟的高中女生,但他就不願跟其中任何一個結婚。他無可奈何地與家裡人合作,擁護著他們喬治亞傳統中令人窒息的規範——要找個年輕美貌家世好的處女。他父母不知道的是,Zaza已經有了愛人朱迪思(Judith)——帶了六歲女兒、比他大三歲的摩洛哥離婚女人,只是一直對家裡隱瞞。後來露餡了,這觸怒了大家庭所有成員,他們不顧一切要毀掉這傷風敗俗的關係。Zaza不得不面對兩難選擇,是尊重家族的規範和傳統,還是珍視生命中的愛情?

婚禮之日,Zaza跪在父親面前,滿懷感激和謙卑親吻父親的胯部,他的生命之源,保守的父親尷尬異常,開玩笑告誡他千萬別這么感謝母親。

獲獎記錄

這部電影席捲了本年度以色列電影學院獎的9個獎項,是20年來在此得獎最多的影片。

影片評價

這不是媒體宣傳的“喜劇”,起碼是部“悲喜劇”,它探索了遵從人類心靈和遵從傳統要求之間的衝突,暗示了生活的無奈和悲涼,人類面對強大習俗的無能為力。

後來的場景則是老道的,深思熟慮的,風格簡約,但達到幽默和緊張的效果。相親局面結束,影片才揭示Zaza拖延自己單身生活的真實原因,他的戀人朱迪思出場。片中出現了一段12分鐘之久的Zaza和朱迪思兩人自然主義的細節化的性愛場景,沒有華美的燈光和煽情的音樂,不是賣弄風情或劇情修飾,不是激情表演或技巧,而是關於親密和愛情,微小的動作和姿勢都是身體交往歷史的一部分。

之後殘酷現實登台。家庭成員們集體出動甚至進行武力干預,好在他們還保持了對這對不幸戀人的同情,讓觀眾理解不是人物一定壞,是傳統使然。

這是個平常的故事,但可謂“老瓶裝新酒”,導演避開淺薄笑料和流於俗套,觀察敏銳細緻,風格平穩克制,從這悲哀的故事中找到很多幽默和活力,結尾處理得出人意料,提升了影片格調。

以往關於包辦婚姻的影片要么例行公事地搞笑(如《東方就是東方》East Is East),要么像米拉o奈爾(Mira Nair)執導的印度電影《雨季婚禮》(Monsoon Wedding)那樣歡快(被安排成親的雙方墜入愛河),要么展示悲慘故事(如以色列電影《Kadosh》、伊朗電影《Leila》),千篇一律譴責傳統的陳腐愚昧。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這是導演多佛.科薩什威利(Dover Kosashvili)劇情長片處女作。他此前的畢業作業、35分鐘短片《按規矩辦事》(By the Law/With Rules,1998)受到評論界廣泛讚譽,獲得幾項國際獎,包括1999年耶路撒冷電影節最佳短片獎和1999年坎城電影節CineFondation獎。多佛1966年生於喬治亞,自1972年起居住在以色列,曾在特拉維夫大學學習哲學和電影。

因為導演自己就是喬治亞出生的以色列人,一直在剖析喬治亞家庭的習俗,拍自己關心且熟悉的生活,這是基於個人經驗創作的劇本,導演本人就有過無法向父母介紹的女朋友。

拍攝過程

影片開始用細節豐富的場景來鋪陳Zaza及父母與17歲的女孩及全家相親的過程,怪異的像中世紀的騾馬交易,比如台詞說:“你覺得這協定達成了么?”,“去帶女孩來”,有尖銳的諷刺性。導演明白樸素風格的力量,並有天分和想像力將人們僅僅圍坐說話的漫長場景處理得體。

其中一個精彩的喜劇細節是Zaza的母親將她的符咒(傳說保佑姻緣好運的小男孩被割的包皮)偷偷放在她準兒媳的床下,滿懷希望以為萬無一失,卻不知那準兒媳的舅媽還是將它收在罐子裡——裡面已經裝滿了同樣的紀念品。

本片沒有對任何一方盲目斷言,它的同情在雙方間游移,對這破壞性的狀況帶有新鮮的洞察。它擺出了一些艱難的問題又不予解答,最後結局讓觀眾深思和回味。導演否認影片是對嚴厲傳統的控訴,“你們看到批判了嗎?”他問,“我愛這些保守的人們,也希望你們,作為觀眾,也愛他們。如果你們不,說明我的影片失敗了”。儘管導演意圖在此,很多觀眾無法同情那個專橫的大家庭對朱迪思的所作所為。但導演不認為那是暴力,“或許放任個體為所欲為是更暴力的。”

導演解釋,“Zaza認為一切都是信仰,其實都是未經證實的,所以在片中,他盡力尋找比信仰更可靠的東西……在影片的開始,Zaza嘲笑這些信徒。在結尾他發現如果你想生存,你就必須成為這些信徒中的一員。”至於這基於信仰基礎上的結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導演不置可否。“我同時看到事物的喜劇性和悲劇性,盡力讓這兩類元素滲進影片的每個節拍”。導演確實不動聲色地將喜劇和悲劇結合得天衣無縫。

導演與片中主角一樣曾在特拉維夫大學學哲學,並對認識論研究很感興趣。超越片中人物質疑的“什麼是永恆的愛?”,影片也在問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什麼是可知的?愛情和傳統的衝突只是表象,導演是想表達自己關於存在主義的思考,我們相信各種規範就是為了讓棘手的世界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演Zaza的演員有點像年輕時的艾爾o帕西諾(AL Pacino),表演出色。可惜導演對朱迪思著墨甚少,使得這個人物還不夠豐滿。

Zaza的母親是由導演自己的母親扮演的,這位肥胖的媽媽既專權又很有同情心,演得不溫不火,讓人印象深刻。“我沒有找到一位能不帶口音說喬治亞語的以色列女演員,”他解釋,好在母親的表演很讓他驚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