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名嬰,謚平仲,萊人。萊者今東萊地也。晏子博聞強記,通於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親,不用則退耕於野,用則必不詘義,不可脅以邪,白刃雖交胸,終不受崔杼之劫,諫齊君,懸而至,順而刻。及使諸侯,莫能詘其辭,其博通如此。蓋次管仲,內能親親,外能厚賢,居相國之位,受萬鍾之祿,故親戚待其祿而衣食五百餘家,處士待而舉火者亦甚眾。晏子衣苴布之衣,麋鹿之裘,駕敝車疲馬,盡以祿給親戚朋友,齊人以此重之。晏子蓋短,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又有復重文辭頗異,不敢遺失,複列以為一篇,又有頗不合經術,似非晏子言,疑後世辯士所為者,故亦不敢失,復以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觀,謹第錄。臣向昧死上。(《晏子》宋刻本)
相關詞條
-
晏子
晏嬰,字仲,謚平,也稱晏子。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
概要 生平事跡 歷史故事 與國君 三士冢 -
晏子至
”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 ”晏嬰回答說:“齊命使,各有所主。 ”晏嬰故意裝作驚詫的樣子,問道:“臣受齊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
人物形象 簡介 清君側 二桃殺三士 展辯才 出使不受辱 《晏子春秋》 -
晏子之御
《晏子之御》為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的一篇歷史故事,以生動的事例向人們昭示了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簡介 原文 譯文 注釋 道理 -
晏子柬景公
在這次出訪之後,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國。 晏子來到楚國,楚王設宴招待他。 士兵回答說:“是齊國人,因為他偷了東西。
-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機智勇敢、...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 字詞介紹 相關信息 -
晏子使楚譯文
臨淄:淄,(zī)。 曷:通“何”,什麼。 徒:只,僅僅。
《晏子使楚》課本劇 人物形象 -
晏子逐高繚
晏子逐高繚講述的故事是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辭退了。隨從的官員們向晏子提出勸阻,說:“高繚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沒有給他一個職位,而且還要辭退...
原文 注釋 譯文 有關晏子(晏嬰) 拾得 -
晏子墓
寨里南100米處,原來有座高6米,方圓30米的晏子墓,占地約一畝。當地人傳說,這就是春秋末齊國大夫晏嬰(字仲平)的墓冢。人們普遍稱他叫晏子。
晏子墓 位置 晏子 -
《別錄》
劉向的《別錄》,本來只是把眾書的“錄”匯集起來,別為一書,所以稱為“別錄”命名之義,原很明顯。可是,由於它的全稱叫做《七略別錄》,而古人徵引時往往只省稱...
別錄 撰寫 成書 體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