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晏墉(835-891),江西東南晏氏第一世(始)祖,字仰高、又字宗道,唐太和九年(乙卯,835年)四月十三戌時生,唐大順二年(辛亥,891年)三月初八卯時卒。
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己丑科歸仁紹榜進士及第[1],考官為禮部侍郎王凝,該科進士有司空圖、林慎思、歐陽玼等三十人。唐懿宗時自山東青州(今山東臨淄)出仕,初任浙江金華薄,唐僖宗時遷任江南西道[2]觀察判院[3]。任滿將進,民攀轅不捨,適胡鄉兵變[4]。因肇基江西瑞州[5],占籍高安晏原(今江西省宜豐縣宜花橋鄉團結村)。娶王氏(839-895),封夫人。生一子晏延昌。晏延昌生二子:長子晏郜、次子晏邵。晏邵生七子上蒙山(高安縣),晏郜生八子下江南,繁衍分遷至湖、廣、川、陝、雲、貴、浙、蘇等全國各地。晏原(宜豐縣)此吾東南晏氏之所由始也。
家族世系
他是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晏殊的高祖【1】。他是江西東南晏姓第一世祖,妻王氏(839-895),生一子晏延昌。
第二世:晏延昌(861-926),他是晏殊的曾祖,宋真宗皇帝誥贈太師中書令追封韓國公。妻同安張氏(861-930),生長子晏郜,次子晏邵。【1】
第三世:晏郜(891-971),字乾夫,他是晏殊的祖父,宋真宗皇帝誥贈太師中書令,追封英國公。妻傅氏(894-963),繼配未詳。生八子:長子晏旦(937-1004)字百升,次子晏固(944-1017)字百堅,三子晏諫(948-1020),四子晏清(949-1008),五子晏亮(953-1034),六子晏聰(955-1022),七子晏貞(958-1025),八子晏漸(962-977)。【1】
第四世:晏固(944-1013),字伯堅,他是晏殊的父親,妻吳氏(946-?)生四子,長子晏融,次子晏殊,三子晏穎(十八歲,夭亡),四子晏寧。宋真宗皇帝誥贈太師中書令追封楚國公。【1】
第五世:晏殊(991-1055),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官居宰相,封臨淄公。字同叔、謚元獻,生淳化二年(辛卯,公元991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卒至和二年(乙未,公元1055年)正月二十八日。娶妻李氏、孟氏、王氏,生九子六女:長子晏居厚字履實(早逝),次子晏成裕字慶余,三子晏全節(為晏穎嗣子),四子晏宣禮字經國,五子晏崇讓字則義(後避諱改名知止),六子晏明遠字達衢,七子晏祗德字克敬,八子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九子晏傳正(1041—1099)字淳儒。【1】
第六世:晏幾道,與其父晏殊同負盛名,後世稱大晏小晏。【1】
相關事件
據歐陽修《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銘〈至和二年〉》記載:他登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己丑科進士及第12。他與該科狀元歸仁紹,以及司空圖、林慎思、歐陽玼等三十人同榜。該科考官為禮部侍郎王凝。3。
參考文獻
1 唐紅衛著《二晏研究》
[1]《唐代狀元榜》
[2] 歐陽修《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銘〈至和二年〉》
[3] 清同治十年刊本《福建通志》
[4]《新唐書·地理志》
[5] 北宋哲宗年間(1085年—1100年)晏幾道修《東南晏氏統修譜》
2 歐陽修《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銘〈至和二年〉》
3 歸仁紹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