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2013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一年來,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整體運行順暢,政府信息公開諮詢、申請以及答覆工作開展順利,信息公開專欄訪問量已突破月均3萬多人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三、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情況(一)受理申請的數量:2013年度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20件,歷年累計40件。 進一步梳理整合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目錄,建立全市統一、高效的信息公開平台,規範、強化政府信息製作、審核、發布、監察等流程,保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準確、高效、安全。

本年度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閩政辦〔2013〕103號)和晉江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相關規定要求,由晉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編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情況,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和相關說明與指標統計附表等七部分內容。

一、概述

2013年,晉江市政府認真貫徹《條例》和上級關於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等檔案精神,認真總結,分析不足,致力於在“準確”上下工夫、在“公開”上求成效,完善各項公開制度,重點督促各級各部門“勇於公開、樂於公開、善於公開”,認真把關、嘗試創新,推動全市信息公開工作水平提升。一年來,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整體運行順暢,政府信息公開諮詢、申請以及答覆工作開展順利,信息公開專欄訪問量已突破月均3萬多人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一)健全機構機制,確保勇於公開。

進一步完善、增補各級各部門的政府信息公開領導機構人員,基本形成“領導牽頭負責、辦事機構主辦協調、各單位支持配合、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要求各鎮(街道)、市直政府信息公開單位對應成立相關領導小組,指定專人負責日常工作;積極爭取設立政府信息公開辦,明確專人負責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做到及時對接上級部門,統籌協調下級單位,從組織機構上確保“勇於公開”;最佳化完善信息公開工作配套制度,進一步調整政府信息公開審查流程,全面介入日常每一件公文流轉,讓屬性審查工作不再流於形式,詳細備案,做到有據可查、有章可循,從制度流程上確保“勇於公開”。同時,組織協調紀檢、效能等部門加強半年一次信息公開工作考核、抽查工作,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落實不到位的相關單位予以通報,並將考核成績計入各單位年度績效考評成績,以此樹章法、立規矩,督促各級各部門履行信息公開法律義務。

(二)加強培訓交流,推動樂於公開。

一是鼓勵各級各部門建立陽光政府入口網站,並要求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按照上級規範在網站開闢政府信息公開專欄,鼓勵有場所條件的部門建立政府信息公開信息實體查閱點,第一時間公開重要工作信息、受理民眾需求信息;二是加強與各部門關於信息公開工作的溝通交流,強化業務人員對信息公開工作作為法律義務及其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4月初,組織我市涉及政務信息公開的76個部門開展專題業務培訓,總計137人參加。針對目前基層單位人員流動性較大、工作分工不明確等問題,以半年一次的學習培訓確保各級各部門信息公開工作連續性和常態化;三是協調市保密局、數字辦等部門對網站建設、管理等工作進行協助指導;四是樹立典型,及時通過各種渠道向全市通報政府信息公開先進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在考核中,對得到上級表彰和設立網站信息公開專欄的相關單位予以加分獎勵,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工作積極性,推動全市信息公開工作常態化開展,服務社會需求。

(三)突出內容方式,力爭善於公開。

1.公開內容方面。按照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依託電子政務平台開展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及政務公開試點工作要求,2012年以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名義組織梳理“政府信息公開事項” 62項目錄。為提高各級各部門對目錄維護效率,2013年3月初,對原“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目錄進行整合歸併,進一步將公開目錄體系梳理為24類一級目錄,細化111項二級目錄,使政務信息公開和原有省政府信息公開的目錄實現統一和全覆蓋,並增設“市長專線”、“政務督查”、“片區信息”等社會廣泛關注的具有區域特色的公開目錄,從內容規範上引導部門“善於公開”。
2.公開重點方面。針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主題,圍繞“五城同創”打造晉江升級版的戰略部署和“項目落實年”等活動中公眾普遍關心、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重點督促政府各部門和鎮(街道)政府(辦事處)公開城建、民生、環保、產業政策信息以及征地補償政策、重大項目實施情況等領域重要信息。
3.公開形式方面。組織實施政務服務大廳、政府網站、信息公開專欄、市長專線等多種政務公開形式,部分有條件的單位還採取開設電子觸控螢幕,印製辦事路線圖、服務手冊、信息期刊,簡訊群發、報刊宣傳等多樣化政務公開形式。為強化對全市各級各部門公開信息的統籌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實體視窗,制訂印發《晉江市政府信息公開送交暫行辦法》(晉政辦﹝2013﹞168號),明確全市各級各部門向市檔案館、圖書館送交公開信息規範,加強全市重點政務公開信息查閱點建設,依託市檔案館、圖書館開闢為全市政務公開信息查閱中心,加快完善政務公開信息瀏覽場所建設。
4.保障工作方面。為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運作水平,建立由信息公開辦牽頭負責業務保障,數字辦協助負責技術保障,保密委、效能辦協助負責監督保障的機制,三位一體推進工作。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年來,全市主動公開政府信息4136條,全文電子化率達97.1%,歷年累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4013條。其中,機構職能類信息270條,占6.5%;政策、規範性檔案類信息500條,占12.1%;規劃計畫類信息108條,占2.6%;行政許可類信息1250條,占30.2%;重大建設項目、為民辦實事類信息233條,占5.6%;民政扶貧救災、社會社保就業類信息216條,占5.2%;國土資源、城鄉建設、環保能源類信息197條,占4.8%;科教文體衛類信息180條,占4.4%;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類信息719條,占17.4%;其他應主動公開信息463條,占11.2%。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主要類別

1.政府管理與發展計畫方面重要檔案
公開了市政府有關管理和發展規劃類檔案,如《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晉江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年)的批覆》、《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晉江市創建安全發展城市工作規劃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13年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計畫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晉江市2013年度審計項目計畫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晉江市“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等。
公開了有關救助幫困、養老服務、優撫安置、防災賑災以及市政府實施幫困和社會救助政策規定等方面的信息,如《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確定第五批新增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對象及下撥2014年全市重殘生活救助金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晉江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的批覆》、《晉江市人民政府晉江市人民武裝部關於2013年“八一”期間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2013年義務兵優待金髮放有關事項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提高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撫恤補助標準的通知》等。
公開了公共衛生方面的信息,主要有疫苗免疫和查漏補種、傳染病疫情報告、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教育、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實施方案等方面的信息,如《晉江市衛生局關於印發晉江市2013年脊灰、麻疹類疫苗強化免疫和查漏補種工作方案的通知》、《晉江市衛生局關於開展2013年醫療機構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調查工作的通知》、《晉江市防艾辦晉江市綜治辦關於開展晉江市流動人口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晉江市衛生局關於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聯防聯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晉江市衛生局關於印發晉江市衛生局突發中毒事件衛生應急預案(試行)的通知》、《晉江市衛生局關於印發晉江市201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等。
公開了教育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招生考試、教育收費、教育政策、辦事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如《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13年國中招生工作意見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2013年聯考保障工作的通知》、《晉江市教育局關於公布“吉家·家世界”杯第四屆“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結果的通知》、《晉江市教育局關於公布晉江市“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徵文、演講、講故事比賽結果的通知》等。
公開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民生保障方面的政策信息,包括社會關注的低保(五保)社會保障、安居工程建設計畫等,如《晉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晉江市2013年重點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安居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2014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五保供養金及用電優惠金的通知》等。
公開了土地徵用和房屋拆遷的補償標準、安置方案等信息,主要包括房屋拆遷公告以及舊房改造項目的有關信息,如《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晉江市青陽組團和平路拓改項目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實施方案的批覆》等。
3.公共資金使用和監督
公開了市重大建設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標情況、政府集
中採購項目目錄、政府採購限額標準、採購機構及其監督情況方面的信息,如《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審查批准2012年本級財政收支決算草案議案》、《晉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政投資項目評審監督管理的通知》、《晉江市財政局關於轉發泉州市財政局<泉州市級政府集中採購目錄及採購限額標準>的通知》等。
4.政府機構和人事
公開了政府機關的管理職能及其調整、變動情況的信息,包括政府各機關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以及政府機關副科級以上幹部人事任免等信息,如《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成立晉江經濟開發區安東園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協調小組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成立福建省晉江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等。
5.重大決定及重要政策
公開了2013年重新梳理出台的經濟扶持鼓勵政策及實施細則相關檔案,如《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的若干意見》、《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推動製造業提升發展的若干意見》等。
6.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
認真推動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重點加強財政預算決算、“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招投標信息、安全生產、征地拆遷、物價和收費等重要領域的信息公開,如通過各市直單位和鎮(街道)政府(辦事處)建立信息公開專欄,及時向民眾公開“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情況,通過信息公開網站公開了《晉江市審計局2013年1至11月已完成項目涉及被審計單位“三公經費”情況表》、《晉江市201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晉江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關於印發<晉江市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流程圖>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晉江市虺湖退漁還湖整治的公告》、《晉江市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關於開展2014年兩節期間食品安全聯合檢查的通知》、《晉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2014年春運安全管理的通告》、《晉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大檢查和重點整治百日行動期間宣傳造勢工作的通知》等。

(二)主動公開途徑

1.網際網路
公眾通過“晉江政務網”入口網站的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及其子欄目和“晉江公開網”,可查閱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各鎮(街道)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依申請公開受理”欄目可向市政府各信息公開單位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並查閱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處理狀態。
2.公共查閱點
市檔案館、圖書館匯集34個市直單位和政府部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2013年,市檔案館、圖書館接收移交公開信息紙質檔案總計6129份,接待公眾現場查閱政府信息72人次。全市34個市直單位和政府部門現場接待諮詢總計509人次,接受網上諮詢總計115人次、電話諮詢總計2482人次。
3.新聞媒體
市政府各部門利用《晉江經濟報》、晉江電視台《晉江新聞》等,及時公開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

三、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情況

(一)受理申請的數量:

2013年度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20件,歷年累計40件。受理方式主要來自網上依申請公開專欄,主要涉及政策諮詢、區域規劃建設情況及征地拆遷補償等相關內容。

(二)對申請的辦理情況:

對申請公開件均予以答覆,公開13件,部分公開3件,4件不予公開。

(三)“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工作秘密:

主要涉及內部研究、討論或審議過程中的信息和與行政執法有關的,公開後可能會影響檢查、調查、取證的執法活動或者會危及他人人身權利的信息;二是經濟安全:主要涉及金融安全和貿易安全的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我市尚未把政府信息公開事務費用列入財政收支項目。

五、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2013年無因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2013年,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強化工作流轉機制、人員培訓管理、受理申請公開諮詢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但政府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工作與公眾的需求還有差距、申請公開事務受理和反饋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主要不足和困難有:一是市級信息公開工作目前雖實現專人專職負責,但受機構編制限制,正式工作機構尚未設立。二是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業務有一定重合,各部門在以上兩項工作中,人員配置、公開工作平台以及公開內容和標準還需進一步梳理整合。三是個別單位仍存在公開信息審查不嚴謹,信息發布不及時、格式不規範,業務人員崗位調整變動快、工作統籌兼顧不到位等情況,特別是日益增加的申請公開事務對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具體解決辦法和改進措施

重點抓好三個方面:
1.積極爭取設立市級信息公開管理機構。努力做到機構健全、人員到位、資金配套,確保各級信息公開工作依法、有序、常態化開展。
2.梳理整合業務目錄和工作平台。進一步梳理整合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目錄,建立全市統一、高效的信息公開平台,規範、強化政府信息製作、審核、發布、監察等流程,保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準確、高效、安全。
3.加強各級各部門業務人員學習培訓。分批組織業務人員培訓,強化依法、規範、效率意識,提升綜合業務水平,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再上新台階,進一步樹立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形象,更好的服務民眾、服務社會。

七、相關說明與指標統計附表

(一)說明

附表中統計對象不包括市政府部門垂直管理機關,如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藥監局、質監局等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