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美國新聞周刊。《時代》(TIME) ,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亨利·盧斯(Henry Luce)創辦,
1923年3月3日首刊。以報導國際、國內新聞為主,並大量使用圖片。有國內版和國外版。
國內版在紐約出版。
國外版分大西洋、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等版。各版內容基本相同。(關於本雜誌請詳見時代周刊)
歐洲版(Time Europe,原名為Time Atlantic)1923年3月3日創刊於倫敦,涵蓋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亞洲版於香港岀版。
加拿大版的總部位於多倫多。
封面中國
吳佩孚(時值直奉軍閥大戰)
1924年9月8日。小字說明為:吳總司令。“General Wu"。
蔣介石(時任北伐軍總指揮)
1927年4月4日。小字說明:總司令蔣介石。"General Chang kai-shek"。
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
1931年10月26日。小字說明:中國總統與夫人。“President of China & Wife“。
愛新覺羅溥儀(末代皇帝)
1934年5月5日。小字說明:亨瑞溥儀。"Henry PuYi”。
汪精衛
1935年3月18日。文字說明:汪總理。"Premire Wang“。
1936年2月24日(時值遠東危機)
遠東四大“元首“:日本明治天皇,”偽滿洲國“溥儀,蘇聯史達林和中國蔣介石。
陳誠
1941年6月16日,文字說明:重慶城的保衛者。
蔣介石(同盟軍中國戰區的總指揮/抗戰時期)
1942年6月1日。
宋美齡
1943年3月1日,文字說明:她和中國知道忍耐意味著什麼。
吳國楨
1950年8月7日。文字說明:”formosas Wu“。
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先後登上過《時代》,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形象都遭到了惡意扭曲。
毛澤東
1950年12月11日 標題:紅色中國的毛。
紅色的基調和蝗蟲明確表現意識形態的含義。
1951年6月18日, 封面人物周恩來標題:共產主義者周恩來。
小字說明:美國的敵人也是中國的敵人。
1954年3月10日,封面人物周恩來(時值韓戰結束) 標題是:紅色中國的周恩來。
小字說明:一邊參與戰爭,一邊談論和平。"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1950年,封面人物蔣介石(退據台灣)名字前無頭銜。
1956年3月5日。封面人物:羅瑞卿大將(時任公安部部長)
標題是紅色中國的警察領袖羅瑞卿。
1958年12月1日 封面人物毛澤東
封面的右上角引用了拿破崙的一句話,譯成:中國是一頭睡獅,醒來後她竟震驚世界。
1959年10月12日封面人物劉少奇
左上角:紅色中國的第一個十年,工作,清洗(如果是指政治運動的話),失望。
(1959年4月,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劉少奇同志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
1960年8月8日。毛澤東與切-格瓦拉、赫魯雪夫同登封面。
1961年12月1日,封面人物 李富春(時任國家計委主任)
1962年11月30日。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3年9月13日。標題是:紅色中國,狂妄的被孤立者。
船頭上的四個人物是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和鄧小平。
圖片:一艘過分擁擠的大船,船舷上摞著補丁,船上熱鬧非凡,標語上寫著打倒赫魯雪夫,打倒資本主義;史達林,列寧和赫魯雪夫的畫像被抬出來示眾,船尾是中國的飛彈,有人在上面以武力示威;有人從船上落水,水中有人拚命的往船上爬。
1963年中蘇論戰進入白熱化。
1964年11月13日,封面人物周恩來(時任外交部長)
標題是周恩來受到蘇聯柯希金的歡迎。
(11月5日至13日,周恩來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紀念活動。)
1965年2月26日,封面人物陳毅(時任外交部長)左上角寫著:亞洲的敵人。
1966年9月9日,封面人物林彪(時任國防部長)右上角寫著:中國人的噩夢。
1967年1月13日,封面人物毛澤東左上角寫著:中國陷於混亂。
中美建交之後,扭曲的漫畫形象代之以正面的彩色照片。
1971年4月26日美國桌球運動員在長城的合影。
標題:China:A Whole New Game
右上角:First Color Photos Yanks in Peking
(1971年4月,中國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小球轉動了大球”,桌球外交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
1971年11月8日,封面人物 周恩來。左上角寫著:中國人來了。
1972年2月6日,封面人物 周恩來標題是:尼克森的中國之旅。
畫面表現著尼克森與毛,周的見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中國的歌舞表演。
1975年2月3日,封面人物周恩來從面部表情看十分的疲憊。
標題是:中國在關注毛時代以後的發展。
1976年1月19日,“周的繼任者鄧小平“,右上角寫著: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
(1976年4月7日鄧小平被撤職。
1977年7月17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決定恢復鄧小平的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1976年9月20日,封面人物毛澤東“毛以後的中國”
(1976年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中國務院總理周恩來(1月8日)、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7月6日)、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9月9日)相繼逝世。)
1977年3月21日,封面人物是毛澤東和江青。
標題寫著:獨家報導,毛的妻子講述她自己的故事---從演員到皇后。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粉碎,“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至此結束。
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進行宣判。)
1978年12月25日。
封面人物是美國總統吉米卡特
標題是:與中國打交道,與以色列免談。
表明卡特政府的對外政策。
1979年1月1日,鄧小平被評為本年度的風雲人物。
標題寫著: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實行改革開放。)
1979年2月5日,封面人物鄧小平標題寫著:鄧來了。
1979年鄧小平訪美。
1979年3月5日,越南的地圖 標題是:兩個共產主義國家開戰。
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越戰爭(亦稱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
1983年9月26日,標題是:鄧小平走出了毛的陰影。
1984年4月30日,“中國的新面貌,里根將會看到什麼?”。
1985年9月23日,“中國正在遠離馬克思”。
畫面很清楚地對毛和鄧兩個不同時代的生活進行了對比。一邊是遊行的隊伍高舉著馬克思的畫像,農民在田裡插秧;另一邊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樓大廈,漢堡包,照相機等消費品。
1986年1月6日,鄧小平再一次成為年度風雲人物。
1987年6月8日,標題:中國走向瘋狂---文化大革命的回憶。
1996年1月29日,鞏俐成為第一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華人藝人。
1996年10月28日 ,王菲成為第二位登上《時代》封面的華人藝人。《時代》稱王菲是“流行樂女王”。
1997年3月3日。鄧小平(1997年2月19日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 鄧小平逝世)
標題:下一個中國:鄧的繼任者能否把中國變成一個為世界所接受或喜歡的超級力量。
1999年封面人物周潤發(憑藉影片《喋血雙雄》)
2000年7月10日 封面人物周潤發和楊紫瓊李安指導《臥虎藏龍》在美掀起武俠熱潮。
2002年1月21日 封面人物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張藝謀電影《英雄》熱映,本期的主題就是張藝謀的“英雄”。
2002年4月29日張惠妹 被《時代》選為2002亞洲二十大風雲人物之一。
2002年10月14日封面人物賴昌星。
(2012年5月18日,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賴昌星無期徒刑)
2002年11月18日。封面人物姚明
在NBA休斯頓火箭隊效力在美掀起熱潮,該期《時代》稱他為“巨人先生”。該期同時也提到了王致郅。
2003月03月03日,封面人物 周杰倫
2003年4月28日,封面人物周星馳
《時代》形容周星馳“由什麼都沒有開始,經過努力,用智慧、決心及堅持自己對無厘頭電影的期望,成為一位喜劇巨星。”
2003年5月5日。SARS的真相。
2004年2月2日,封面人物春樹, 標題 China’s New Rebels (1983年出生的中國作家)
2004年2月23日 ,封面人物Asia’s Families(李嘉誠父子)
標題THE FAMILIES THAT OWN ASIA
2005年10月3日,封面人物李宇春。
作為該周刊評選的25位年度亞洲英雄人物而登上《時代周刊》的。
除了李宇春,內地還有電影演員張靜初、作家陳桂棣夫婦入圍,而來自香港的有電影《臥虎藏龍》的監製江志強,來自台灣的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共有6位中國人入圍美國編輯眼中的亞洲英雄名單。(亞洲版)2008年7月25日 中國飛人劉翔。
2007年8月8日,封面人物女演員劉芸。評價是:“劉芸代表了中國剛剛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年輕、快樂、不愁吃穿、無拘無束、真實自然。
2007年3月22日,封面人物維權釘子戶吳萍女士。
2008年12月8日,封面人物男演員李連杰。
2008年汶川地震
曾經獲得《時代》美國版封面人物的華人知名人物還有何振梁,李嘉誠,李登輝,楊振寧,張學友等。
時代每年年底都會選出該年度的時代年度風雲人物,是對該年最有影響力的人、事或物。
中國情緣
被公認為代表著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主流社會聲音的美國《時代》周刊,在新年第三期隆重推出題為“中國世紀”的封面文章,讓全世界都為之一振。其實,幾十年來,《時代》一直以其獨特的報導風格和對中國的特殊關注,而受到中國人的矚目。自上世紀20年代初創刊以來,《時代》對中國的報導就沒有間斷過,而其創辦者亨利·盧斯更是有著極為特殊的中國情結。
不遺餘力聲援中國抗日
亨利·盧斯1898年出生在中國山東省的登州(今蓬萊),其父是美國基督教會長老會派到中國的傳教士。在中國,盧斯度過了14個春秋。後來,他違背父母的意願返回美國。25歲時,從耶魯大學畢業的盧斯創辦了《時代》周刊,並迅速將其打造成美國三大時事性周刊之一。1930年和1936年,他又相繼創辦了影響世界的《財富》周刊和《生活》雜誌。正因如此,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將盧斯稱為“美國近代最有名望的7個人之一”。
特殊的成長經歷讓盧斯對中國始終保持著一種特殊的情結,他甚至認為,中國是自己除美國之外最熱愛的國家。早在1924年9月8日,《時代》就將軍閥吳佩孚列為封面人物,而這只是它關注中國的開始。童年的盧斯目睹了上世紀國中國的貧窮和戰亂,對中國既愛又恨。長大後,他又堅信只有依靠美國方式才能幫助中國實現“富強”和“民主”。為此,他在美國利用手中的雜誌,不遺餘力地為中國搖旗吶喊。抗日戰爭初期,美國社會還深受“孤立主義”思潮的影響,盧斯卻對中國報以同情,他向中國前線派遣了十多名戰地記者,率先在《時代》上大量報導中國抗戰。不過,這些報導都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和目的性——在大量報導、抨擊日軍暴行的同時,他還竭力樹立蔣介石中國戰時領袖的形象,以此獲取美國公眾的同情和政府的援助。為此,蔣介石、宋美齡接二連三成為《時代》封面人物,兩人甚至在1938年被評為年度風雲人物中的“風雲夫妻”。國民黨將領陳誠也登上過雜誌封面。
可以說,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盧斯是真正關心中國的少數美國人之一。《時代》對中國大批量、轟炸式的報導,也確實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很多美國人通過《時代》了解到了抗戰的中國,在輿論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和民間對中國的援助也迅速增加。
固守偏見歪曲新中國形象
如果說盧斯對中國的熱愛,在客觀上極大地支持了中國抗戰,那么,他對蔣介石的偏愛就背離了他作為職業新聞人的初衷。
蔣介石的反共立場、基督教徒身份以及宋氏家族的背景,都使得盧斯將他視為美國式中國未來的希望,並在幾十年間全力給予其輿論支持。其實,早在 1927年,時為北伐軍總指揮的蔣介石就登上過《時代》封面。1932年,盧斯時隔20年回到中國,受到了蔣介石政府國賓般的接待,在此期間,他還迅速與宋氏家族結下了深厚的私交。當1943年宋美齡訪美尋求援助時,盧斯則專門成立了“紐約公民歡迎蔣夫人籌備委員會”。據統計,在盧斯執掌《時代》的幾十年間,蔣介石夫婦前後十幾次登上封面,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中國第一伉儷”。為了極力美化國民黨的統治,盧斯對記者從中國發回的國民黨腐敗不堪、潰不成軍,以及共產黨深得民心的大量客觀報導視而不見,卻弄虛作假極力掩蓋歷史的真相。這種喪失了原則的偏愛,最終使盧斯在中美關係史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美國的對華政策。1945年日本投降時,盧斯準備再次讓蔣介石成為《時代》封面人物。當時,他的密友、《時代》駐華資深記者白修德(此人後來曾獲普利茲新聞獎)對此堅決反對。他致電盧斯說:“如果《時代》明確地、無條件地支持蔣介石的話,我們就沒有對千百萬美國讀者盡到責任。”由於在這一問題上的嚴重分歧,二人最終分道揚鑣。
國民黨政府垮台後,抱著強烈反共心態的盧斯,開始極力扭曲新中國及其領導人的形象,為此,他自創過這樣一句“名言”——“一個有用的謊言勝過有害的真相”。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都先後登上過《時代》封面,但形象都遭到了惡意扭曲。曾有專家認為,《時代》的許多偏見,都成為了二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理論來源。即使在冷戰結束後的今天,《時代》對中國的報導,偏頗之處仍時時可見。不但渲染有關中國的負面報導,還對西藏、台灣以及中日關係等問題進行歪曲報導。
新世紀更加關注中國
《時代》的反華態度,直到盧斯晚年才有所轉變。特別是在他1967年去世後,這種變化越來越大。在中美建交過程中,《時代》給予了充分關注,往日那種強烈的偏見也在淡化。1971年,當著名的“桌球外交”啟動時,該周刊就於當年4月26日刊登了一幅美國桌球運動員在長城上的合影。當年11月8 日,《時代》又將周恩來列為封面人物。1972年2月18日尼克森成功訪華後,《時代》又在3月6日的封面上,設計了一個抽象的漢字“友”,將畫面切割成四塊,分別為尼克森與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會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歌舞演出的情景,明顯體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成功,中國開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時代》對中國的關注隨之進入到一個新時代。這種變化,最典型的體現在對中國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關註上。從1976年1月到1997年,鄧小平至少7次成為《時代》封面人物,並且兩度成為年度風雲人物。迄今為止,能夠兩次當選該刊年度風雲人物的,只有邱吉爾、艾森豪等少數幾位世界領導人。這一階段,《時代》的報導範圍也不再僅僅局限於對中國內政的關注,文體明星、普通中國人紛紛走入其視線。
步入新世紀,《時代》與中國的距離更加貼近了。2005年評選出的14位世界最有影響力人物中,就有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董事長傅成玉和著名演員章子怡。所有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時代》特殊的“中國情結”正走向一個新的時代。
同一年,電影《功夫》入選2005年《時代》周刊評選出世界上“最好的10部電影”之一,排行第八位。
著名歌星李宇春2005年依靠“超女”比賽所帶來的人氣登上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2007年憑藉其唱功與商業價值再次登上影響力更大的《時代》雜誌美國版的版面。
2010年《時代》“年度最具影響力100人”評選中,中國青年作家韓寒在200位候選人物中位列第二。
多媒體的互動性
網際網路革命導致的傳媒業整體競爭格局的變化給雜誌帶來了新機遇。更重要的是,隨著傳媒、通訊、軟體、娛樂、網際網路、金融資本、影視、電子工業的相互滲透、交融和影響,已經不能再孤立地就雜誌而論雜誌,雜誌正在成為和其它類型的交流形式發生互動影響的新工具。《時代周刊》也是最早全文上網的雜誌之一,從其網站上可以瀏覽自1994年以來各期的所有內容美國線上和時代華納合併後,時代雜誌集團利用美國線上龐大的顧客資料庫和對網際網路行銷的專業經驗,僅《時代周刊》已經增加了50萬的訂戶。.而《時代周刊》網站更吸引人的還是其特色欄目。如該網站曾經舉辦過“20.世紀最具影響人物”的評選,《時代周刊》為讀者提供了百位候選人。其中領袖人物中有列寧、毛澤東、邱吉爾、羅斯福、曼德拉等,藝術家有畢卡索、斯特拉文斯基、史匹柏等,實業家有福特、蓋茨等,科學家思想家有弗洛伊德、愛因斯坦等,英雄偶像有海倫·凱勒、林白等。另一比較引人的特色欄目是每年一度的“封面人物”在《時代》網站上也有體現。這裡收集有自1927年以來所有《時代》封面人物的背景資料。《時代周刊》網站舉辦的一些有特色的活動還有1999年評選“十佳”與“首惡”。也引起了讀者的廣泛興趣。
除了網路的互動,《時代》和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的合作也非常的成功。CNN有和TIME共同策劃製作的電視節目。多媒體的互動在《時代》得到了很好體現。
樹立對讀者的服務意識
讀者定位是辦刊的基礎是贏得讀者、占領市場的關鍵。只有定位準確期刊才能發展自己固定的讀者群,才能形成品牌。《時代》對讀者的重視體現在:
A:幾乎每一期《時代》都刊登著讀者調查問卷、優惠訂閱或有獎訂閱卡;《時代》為了方便讀者,每次都把訂單附在雜誌上,並對訂閱九個月、一年等不同情況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它還為讀者提供多種訂購支付方式,如支票、匯款或用卡支付等,讀者的訂單是免郵費的,同時你可能還會收到《時代》為你寄去的如銀質相框等小禮品;
B:《時代》開頭第一個欄目就是《讀者來信》(Letters),這一舉措足以體現它對讀者的高度重視;
C:除此之外,雜誌還經常舉辦讀者有獎競猜活動;如在2002年前幾期中,《時代》就曾和Cathay Pacific航空公司聯合舉辦過一次有獎競猜活動,獲得頭獎的幸運讀者可以獲得免費乘機觀看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厚禮;
D:《新聞小測試》;這是《時代》的一個和讀者互動的比較有特色的欄目,對每周的新聞選出比較有特色的,設定問題讓讀者回答,把答案附在後面。它的選材不僅僅局限在時政類的新聞,也有一些諸如“后街男孩之一的尼克卡特被捕是因為什麼?”等娛樂性、生活類的問題。在1999年最後一期的《新聞小測試》(News Quiz)中,提出了100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很好的和讀者一道對上個世紀進行了歷史性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