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

春秋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 1988年金勝村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出土 圓口,平折沿,附耳,束頸,深腹,圜底,獸蹄形三足;鼎耳、器腹飾夔紋和蟠螭紋,頸飾牛頭雙身蟠螭紋,鼎足跟部是高浮雕的獸面紋;形體碩大,為所見春秋時期最大鼎,高93厘米,口徑102厘米,重達 220公斤。 鼎作為煮牲、盛牲器,是祭祀祖宗或宴請貴賓時的核心,可分為鑊鼎、升鼎和羞鼎。鑊鼎就是煮肉中的大鍋,而升鼎就是將鑊鼎中煮熟的各種牲肉盛放其中的小鍋。根據《周禮》,鑊鼎依形制大小,依次分為牛鑊、羊鑊和豕鑊,這么大的鼎,應該是用來煮牛的。

外形特徵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 1988年金勝村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出土

圓口,平折沿,附耳,束頸,深腹,圜底,獸蹄形三足;鼎耳、器腹飾夔紋和蟠螭紋,頸飾牛頭雙身蟠螭紋,鼎足跟部是高浮雕的獸面紋;形體碩大,為所見春秋時期最大鼎,高93厘米,口徑102厘米,重達 220公斤。

用途

鼎作為煮牲、盛牲器,是祭祀祖宗或宴請貴賓時的核心,可分為鑊鼎、升鼎和羞鼎。鑊鼎就是煮肉中的大鍋,而升鼎就是將鑊鼎中煮熟的各種牲肉盛放其中的小鍋。根據《周禮》,鑊鼎依形制大小,依次分為牛鑊、羊鑊和豕鑊,這么大的鼎,應該是用來煮牛的。

墓主人簡介

研究表明,金勝村春秋大墓的墓主人是趙簡子。

牛頭雙身蟠螭紋獸蹄形足 牛頭雙身蟠螭紋獸蹄形足

趙簡子(又稱趙鞅,或志父)以卿主政晉國,挾強大武裝,合諸侯之兵,戌周十載,又鑄“刑鼎”,頒布晉之法典。同時,趙簡子為了趙氏在晉國政局中立於不敗之地,開始了北進的行動,即在其新的采邑地(今太原古城營一帶)建設了一個軍事城堡,並以此為中心,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這就是居於晉水之北的晉陽。晉陽地處晉中盆地北端,靠山面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趙簡子派遣謀臣董安於治理晉陽。據《戰國策·趙策一》載:“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庸之,其高至丈余……公宮之室,皆以煉銅為柱質”。晉陽城初具規模。公元前497年秋,趙簡子因“邯鄲午事件”被政敵范氏、中行氏攻伐,遂退保晉陽,藉此渡過難關。董安於之後尹鐸再治晉陽,既加固城牆,儲備糧草,又減少稅收,富民強兵,晉陽成為一座軍政合一、易守難攻的堅固城市。

稍後,趙簡子多次主持盟誓活動,聯盟魏、韓、知,孤立了范、中行二卿。

晉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鐵(河南濮陽)之戰爆發,趙簡子身先士卒,奮勇殺敵,雖因傷“伏歿嘔血”,仍“鼓音不衰”(《左傳·哀公二年》),取得了決定陸勝利,范、中行二氏從此衰落下去。之後三年內,趙簡子攻朝歌,戰潞城,擊百泉,又轉戰邯鄲,再攻柏人(今河北省隆堯縣西南),伐衛國,圍中牟。最後,趙筒子征伐鮮虞,消滅了范、中行二卿。

細節,蟠螭紋, 細節,蟠螭紋,

從此,趙簡子的領地從晉陽擴大到邯鄲、柏人等地,范、中行二氏的釆邑全部被知、趙、魏、韓四家所吞併。趙簡子也取得晉國執政卿的地位,故司馬遷言“趙(簡之)為晉卿,實專晉權”。

這樣,晉國六卿只剩下了趙、韓、魏、知四卿,開始了四卿霸權的時代。晉陽一直是趙卿氏族與晉國諸卿角逐、與列國諸侯爭雄的根據地。公元前453 年因晉陽之戰,趙、韓、"魏三家分晉,揭開了戰國的序幕。此後,晉陽仍是趙國北部的軍事重鎮,直至宋初毀滅為止。晉陽在歷史長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