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豫劇皇后陳素真《春秋配》劇照](/img/0/9c7/nBnauM3XxIDOzAzN3EDN3QDM0QTM5IDMxETMzQTNwAzMxAzLxQ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李十三(1748一1810),本名李芳桂,清代著名劇作家。祖籍陝西華州(今華縣)。
他寫下了八部本戲,二部折子戲,民間習慣稱之為“十大本”。八部本戲是:《春秋配》、《白玉鈿》、《香蓮佩》、《紫霞宮》、《如意簪》《玉燕紋》、《萬福蓮》、《火焰駒》,兩部折子戲是:《四岔捎書》和《玄玄鋤谷》。
《白玉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秦腔正宗”李正敏常演的名劇:五十年代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以碗碗腔的形式搬上舞台,受到觀眾歡迎。
《萬福蓮》先由陝西著名戲劇作家黃俊耀改編為《女巡按》在西安演出,戲劇大師田漢觀看後改為京劇《謝瑤環》,名振京華,謝為京劇梅派經典劇目。
《火焰駒》拍成秦腔藝術片,在全國上映,影響久遠。
劇情
《春秋配》講述了一對才子佳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陳門吳素真《春秋配》劇照](/img/d/7b6/nBnauM3X2cDN2MDO4EDN3QDM0QTM5IDMxETMzQTNwAzMxAzLxQ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春秋配》是一出唱功戲,尤以“撿柴”一場最為經典,這也是陳素真大師花費心血精益求精之作。那段“羞答答出門來將頭低下”的正宗祥符調慢板唱腔,一詠三嘆,九曲迴腸,唱得人如痴如醉,具有回味無窮的魅力,這正是當年汴京城“戶戶‘羞答答’”的原因所在。這場戲的表演也很見功力,姜秋蓮受後母辱罵毒打之後的委屈、幽怨、痛楚,作為一個閨中少女拋頭露面野外撿柴的羞澀、難堪,對素昧平生而解囊相助的公子李春華的感激,由感激而產生的朦朧的愛慕之情,以及因愛慕而急於了解對方更多情況卻又沒有勇氣直接詢問只能讓乳母代為傳話,這一系列複雜的感情通過精心設計的唱腔和動作表現出來,一個無辜受難、矜持嬌羞而又情竇初開的古典少女形象站立於舞台之上,引發人無限的憐愛與同情。
京劇劇目
劇目簡介
傳統戲。劇情簡介:商人姜韶外出,繼室賈氏虐待前妻之女秋蓮,逼往山澗拾取蘆柴,乳母隨行代勞。遇書生李春發詢悉詳情,乃贈銀俾買蘆柴。秋蓮歸,賈氏誣女不貞,欲鳴官。乳母伴秋蓮乘夜逃走,遇巨盜侯尚官,![京劇](/img/8/114/nBnauM3X2ITO1QDMyEDN3QDM0QTM5IDMxETMzQTNwAzMxAzLxQ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劇情梗概
少女姜秋蓮,因受繼母虐待,與乳娘到郊外撿柴。書生李春發路過,見秋蓮悲泣,問明情由,贈銀給秋蓮買柴回家。秋蓮歸告繼母,母誣女不貞,欲鳴官,乳娘伴秋蓮乘夜逃走。劇目評論
《春秋配》寫書生李春發與姜秋蓮、張秋聯二位女子的愛情經歷。儘管未出才子佳人常套,但情節離奇,故事曲折,且懸念層出,能引人入勝。小說最後以大團圓終,李春發與姜秋蓮、張秋聯結為一夫二妻,故名《春秋配》,戲曲中《春秋配》一出,即由本書改編而成。《春秋配》在清代遭到焚毀,其原因當是由於書中所寫男女情事與封建禮教不合,且對封建專制社會有所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