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滿花城:廣州迎春花市

裝:平裝內容簡介迎春花市作為廣州的一種節日民俗,早已為大家所熟悉。 古人的一種普遍觀念,是“萬物有靈”:什麼東西都有個神存在。 又相傳灶君是大老粗,不識字,於是還得備好一張“灶君疏”。

圖書信息

叢 書 名: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
作 者:馮沛祖
出 版 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2-1
版 次:1
頁 數:179
字 數:230000
印刷時間:2009-2-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4067201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迎春花市作為廣州的一種節日民俗,早已為大家所熟悉。但對其如何起源,在各歷史時期有什麼不同的形式等,卻不見得一一了解。本書就對迎春花市做了一個系統的總結,從廣州的年俗說起,不僅有每年的花市從規劃路段,到搭建牌樓及檔位出租情況等細節的介紹;還有各種年花所體現的文化含義;花市的人文價值等等。看完本書後再去逛花市,會讓人有很多新感受——原來每年逛花市不僅僅是去“擠一擠”那么簡單,它還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情結,一種延續已逾百年的民俗。

作者簡介

馮沛祖,1955年生於廣州。花城出版社高級編輯。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州市民問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廣州史地、人文、風俗的研究,從事文學創作,迄今已發表研究專著、小說、隨筆、遊記、文藝評論、劇本、翻譯等各類作品數百萬字。 著有廣州文史類著作:《廣州風物》、《廣州滄桑錄》、《廣州城建史話》、《廣州史籍略述》、《廣州園林雜記》、《羊城八景古今錄》、《小谷圍》(合著)、《春滿花城》,另有廣州史地研究文章五十餘篇,分別載於《文史縱橫》、《廣州建設報》、《羊城晚報》、《周末畫報》、《廣州文藝》、《廣東園林》、《廣州人防》、《廣州的故事》、《別有深情寄荔灣》等報刊書籍。 著有長篇小說《俠義英雄傳》、《廣州教父》、《怪才陳夢吉》等七部,多家報紙曾予連載,電台長篇小說連播。

圖書目錄

繁花似錦娛歲華
年俗消亡,倖存花市
封路搭棚建牌樓
檔位公開招標招租
奼紫嫣紅,群芳爭艷
歲歲年年花不同
喜氣洋洋過大年
一年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
以花為主的文化集市
民間花市
迎春花會,花市的延伸
文化花市世代流芳
廣人愛花,源遠流長
花市的形成和發展
民國時期花市
十里長街一城春
花市,廣州的名片與品牌
代代傳承歷久不衰

線上試讀

繁花似錦娛歲華
年俗消亡,倖存花市
過去廣州人過年,大概是自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謂之“入年關”,也就是開始感受到過年的氣氛了。舊有《新春習俗歌》,是這樣唱的:“臘月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臘月二十七,里外洗歸一;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髒物都搬走。”這首民謠說的是廣州郊區農村的習俗。廣州城裡習俗則是:二十三謝灶,二十四開炸,二十五蒸糕,二十六掃屋,二十七洗嘢(粵方言,東西),二十八包粽,二十九貼門對,三十團年。
進入“年關”做的第一件事,是“謝灶”,又稱“送灶”或“祭灶”。“灶”即“灶君”。古人的一種普遍觀念,是“萬物有靈”:什麼東西都有個神存在。比如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水井有井神,於是爐灶便有灶君。過去還有“官三民四家(水上居民)五”之說,即做官人家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一般平民在二十四、水上居民在二十五舉行謝灶儀式。舊俗把祭灶日稱作“小年夜”。相傳這灶君每年這時候就要上天庭稟報他所在的那個家庭的情況,玉帝將根據其奏述,對各家或賜福或降禍,所以百姓對灶神很敬畏。“謝灶”就是送灶君老爺上天。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市、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有些地方還有一匹紙馬,給灶君老爺代步飛升。有的地方還特備一件黑衣、一雙黑靴。總之要讓這灶君吃得好,用甜品封他的嘴,又來去方便,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講好話。又相傳灶君是大老粗,不識字,於是還得備好一張“灶君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