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製作鏡子的工匠在店鋪的鏡匣里陳列了十面鏡子。打開鏡匣一看,只有一面潔白明亮,其餘九面都是朦朧模糊的。有人說:“這十面鏡子優劣不相稱的太厲害了。”制鏡工微笑著道歉說:“不是鏡子不能做到全是潔白明亮的。大概商人的意願,僅僅只能賣出鏡子而已,如今來買的人,一定看過許多鏡子,選擇與自己容貌相宜的鏡子。那清澈的鏡子不能掩蓋極細微的缺陷,不是面目較好的人就不能用,喜愛模糊的鏡子的人十個中有九個,而喜愛明鏡的十個中難有一個。”
字詞注釋
1 賈奩:商人的櫃。賈(gǔ):坐商,這裡指店鋪。
3 良楛(kǔ):好壞。
5 解頤:開眼做笑。
6 市:集市。
7 歷鑒:一個一個地照。
8 周睞:全部看個遍。
9 是用:因此。是,這。
10 什一:十分之一。
11 或:有人
12 宜:合適,適宜
13 列:陳列
14 奩(lián):鏡匣
15發:啟,打開
16 楛:粗劣,不精緻
17 侔:相等,相稱
18 皎如:潔白明亮
19 霧如:朦朧模糊
20 唯售是念:只想能賣出去。這是倒裝句。唯......是:表示倒裝,意為“只......”
作品鑑賞
本文記述制鏡工匠談投合人們愛憎好噁心理的生意經,揭示出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實:人們挑選鏡子,並不講求鏡子質量的優劣,而務在“求與己宜”——選擇與自己容貌相宜者,明鏡“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故喜昏鏡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鏡者十難有一。用這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實來比況君主用人,即是說君主用人,同人們挑選鏡子一樣,亦在“求與己宜”,因而,賢良之才不遇英明之君,便不合而遭棄置。用意在為革新派人士辯冤,說他們遭貶被殺,並不是他們真有什麼罪,而在於憲宗不是英明之君,是憲宗的愛憎好惡所至。引子重在闡明明鏡何以遭棄置,為革新派人士辯冤,詩則重在揭示昏鏡何以受重視,諷刺憲宗君臣。詩的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明快,意旨明白易了。
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要點引導
本文是作者《昏鏡詞》的序言,可以看作一篇寓言小品。作者在序言裡向人們講述了一個社會怪象:鏡工放在店鋪里出售的竟然十面有九面是“昏鏡”(即模糊不清的鏡子),只有一面是明鏡。但是現實中昏鏡暢銷,明鏡滯銷。問問鏡工,才知道買鏡的人大多有缺陷而不願看到自己的缺陷。因為明鏡不能遮掩細小的瑕疵,因而乏人問津。生意人想的只是能儘快售出鏡子,因而店鋪中昏鏡充斥,並非是不能做成明鏡。
作者想要說的是,人們很少會直面自己的缺點,真正的“明鏡”不去用,卻將那些善於遮醜的“昏鏡”視為寶貝。
寓意
作者想要說明的是,人們很少會直面自己的缺點,向唐太宗那樣能夠接受逆耳忠言的明君是很少見的,因而不再需要像魏徵那樣敢於直言勸諫的“明鏡”,而那些善於遮醜的“昏鏡”卻能處處得寵。
昏鏡詞
《昏鏡詞》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此詩用寓言藝術,揭露和諷刺了唐憲宗寵幸宦官佞臣而迫害永貞革新人士的現實,把自己心中的難言之隱巧妙而貼切地表現了出來,構想奇特,出語新穎,嬉笑怒罵而富於生活趣味,又把用作比喻的鏡子題材的內容發揮到極致,表現了作品諷刺智慧的妙趣和對生活體察入微的理趣及情趣。
原文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瑕疵自不見,妍態隨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詞句注釋
1.美金:質地好的金屬。
2.瑕疵(xiá cī):毛病。
3.傾城: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4.瓊瑛(qióng yīng):美玉。
5.秦宮:鹹陽宮。這裡指鹹陽宮的寶鏡。
昏鏡詞白話譯文
昏鏡不是用優質的青銅所制,它模糊不清,光澤已經消失。
容貌醜陋的人往往自欺欺人,說這昏鏡竟與其他明鏡無異。
在昏鏡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可以隨心想像自己是如何美麗。
陋容者一日照它四五次,自以為漂亮得全城人都傾慕不已。
他用有花紋的錦繡製成這鏡帶,又用美玉做的匣子來盛放這鏡子。
像秦宮寶鏡那樣的明鏡難道不貴重嗎?但因它不合心意,反而被陋容者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