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興替史事論考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平裝: 364頁
ISBN: 9787206053252
條形碼: 9787206053252
尺寸: 20 x 13.8 x 1.6 cm
重量: 358 g

內容簡介

《明清興替史事論考》是作者在是教學之餘對明清史學習的一些看法。主要是明朝政治制度、思想史;明清之際軍事、政治史和有關清朝東北地方史等一些內容。其中“論”的意思實在還是主觀見解,基本是見仁見智的東西。“考”的部分,作者還是比較謹慎的,儘量將相關的資料查找全面,分析細緻一點,目的就是使研究的東西更真實一些。

目錄

自序
假皇帝與代管家——朱元璋廢相後明代閣權之爭與批判
一 廢相與專制皇權的極端發展
二 太監擅權是皇權之另類表現
三 首輔輔政權力的非法制化
四 皇權對權臣防範與整治
五 “民貴君輕”理想的徹底破產
致君堯舜與強權政治——論明代士大夫與專制皇權的衝突
一 儒家民本與皇權專制發展的矛盾
二 “致君堯舜”理想變幻想
三 信念的堅守與抗爭
四 重新祭起的“天人感應”
五 儒家理想的最後幻滅
理論的崩潰與理想的幻滅——明代中後期的仕風與士風
一 “空談誤國”說的著眼點
二 科舉改革本意與儒學功利化
三 士風敗壞與心學之推演
四 黑暗政治與惡化的仕風
五 仕風與士風的交相激盪
六 無奈中的批判與希望
明人士、商互識論
一 此消彼長的士商地位
二 竊喜的富有與無奈的卑賤
三 虛榮的功名與財富的艷羨
四 “平等”依然是夢想
明代仕途蹭蹬下的文人心態——“洪朝選案”的時代思考
一 洪朝選案與張居正
二 洪朝選其人其事
三 濁流勇退下歸隱與恬淡
四 對政情的透視與憂思
五 餘論
論“己巳之變”與明清興替
一 以攻為守的戰略轉變
二 解決矛盾尋求出路
三 “己巳之變”始末
四 事變對明朝的致命打擊
五 事變對後金的影響
明末皇太極北擄中原人口考實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搶掠數字考實
明末菸草傳入東北史事芻議
一 菸草到東北的傳人路線
二 菸草與東北社會日常生活
三 早期的禁菸及其失敗
四 禁菸與後金的社會問題
天花與清初史事評議
努爾哈赤政治思想及時代特徵
一 王權思想與社會整合
二 聯合、平權與保守思想的形成
三 進退兩難的艱難選擇
四 經驗主義與老人政治
英雄與時代——後金政體演變論
一 由“旗制”到“八旗制度”
二 “八旗”權力與國家政權的矛盾
三 “共治國政”與倒退的選擇
八旗漢軍的名稱及含義沿革考釋
“三王”、續順公及所部“隸旗”考辨
八旗漢軍的建立及其歷史作用
一 八旗漢軍的初建
二 漢軍建立是集權化的措施
三 漢軍建立與治漢攻明策的改變
四 “內治”與擴張的準備
五 漢軍與清政權的建設
清初八旗漢軍的地位和作用——兼論清初政權的性質
一 “以漢攻漢”的核心力量
二 “以漢治漢”的特殊作用
三 漢軍的地位與清初政權性質
清代八旗漢軍的瓦解及其社會影響
一 漢軍經濟與文化的逆向適應
二 漢軍的身份與文化回歸
三 駐防漢軍的快速漢化
四 “漢軍出旗”與清廷的歧視及減負
清初抑制西學探論
一 明末清初西學之命運
二 西學的工具化與中國化
三 清初西學宮廷化之原因
四 對西人西教的抑制與防範
康熙帝與外籍教師團
一 康熙帝對西學勤奮好學
二 康熙帝身邊的西人教師
三 康熙帝身邊西士之作為
四 康熙帝堂習而堂的目的
楊光先與清初“歷案”的再評價
一 楊光先反西學西士的本質
二 “歷案”與楊光先防範意識
三 西方殖民主義現實威脅
四 西方干涉中國內政的先聲
五 楊光先人品及其他
六 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情感批判
郝浴父子與奉天鐵嶺銀岡書院
一 郝浴以直蒙冤發遣
二 銀州遣戍生涯
三 銀岡書院與郝浴父子
康熙中期東北治策的轉變
一 難以兼顧的家鄉
二 根據地與“根本之地”
三 局部封禁與全面封禁
四 滿洲本習封禁深意
清代東北地區教育實施的特點和經驗教訓
一 東北封禁與特殊教育環境的保持
二 “國語騎射”教育的強行維持
三 滿漢有別的教育實施
四 強調吉、黑兩地防範的最後意義
五 東北教育的緩慢發展
論清代奉天與內地間糧食海運貿易
一 奉糧內運的起始與限制
二 奉糧內運性質與規模
三 封禁的突破與東北開發
四 奉糧內運的廣泛影響
清代滿族民俗政治化論析
一 滿族民俗與早期政治化傾向
二 清代統治民俗政治化之表現
三 滿族統治者的反漢化措施
四 有關民俗政治化之餘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