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自然環境究竟如何影響特定區域內的產業形態和社會面貌,本書通過以明清及民國時期徽州茶業為中心的若干專題研究,對該影響機制進行了實證考察。徽州地區茶葉炒制的工藝流程、茶業機構的分布特點和茶業都市的興衰歷程,均可置於當地的山水結構、風俗習慣等自然、人文環境中加以解釋,進一步追問風俗習慣等人文現象的決定因子;同時,我們也將看到更多發端於自然基底的鏈式反應。此外,本書也對海外學界的徽州研究成果作了迄今最為詳盡的一份綜述。作者介紹
鄒怡,1980年2月出生,浙江海寧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講師。研究興趣集中乾明清及民國時期社會經濟史,已在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和《史林》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作品目錄
序導言 徽州及徽州茶業的研究現狀
第一節 學術史回顧
第二節 海外徽州研究學術脈絡的梳理
第三節 徽州茶業研究文獻述評
第一章 松蘿山、松蘿茶與松蘿法
——清中葉以前徽州名茶歷史的初步梳理
第一節 對松蘿及徽州茶業早期歷史的已有研究
第二節 明以前徽州茶業的歷史
第三節 松蘿茶創製時間的再考證
第四節 松蘿法及其傳播
第五節 閔汶水及其文人唱和
第六節 從冒名松蘿到統名松蘿
第七節 結論
第八節 附識
第二章 徽州六縣的茶葉栽培與茶業分布
——基於民國時期的調查材料
第一節 徽州茶葉栽培和茶業分布的自然條件
第二節 徽州地區的茶樹栽培技術
第三節 徽州六縣茶業的空間分布
第四節 分析與結論
第三章 從枝頭到市場
——清、民國時期徽州茶葉加工技術初探
第一節 綠茶的初制工藝
第二節 綠茶的精製工藝
第三節 紅茶的初制工藝
第四節 紅茶的精製工藝
第五節 清代制茶場景之推想
第六節 結論
第四章 屯溪地位的確立
——來自茶業周邊產業的證據
第一節 遠在廣州的拉力
第二節 周邊產業的集聚
第三節 生活服務產業的跟進
第四節 分析和結論
第五章 徽州茶葉的生產場景及相關社會問題
第一節 採茶與初制之場景
第二節 茶號中的場景
第三節 茶號中的婦女及相關社會問題
第四節 外來茶工及相關社會問題
第五節 分析和結論
第六章 產權視角下的徽州茶農經濟
第一節 產權交易中的茶地規模
第二節 收穫物的支配方式
第三節 茶地產權的繼承與分割
第四節 結論
第七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鮑倫法先生採訪記錄整理稿
附錄2:徽州研究相關英文論著目錄
附錄3:徽州研究相關日文論著目錄
附錄4:徽州研究相關韓文論著目錄
附錄5:徽州研究相關港台論著目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