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沈周滄州趣園圖

今之人皆號曰:“我學董巨”,是求董巨而遺山水。 此圖所繪滄州為明代屬直隸河洵府的滄州,地處北方,沈周未曾到過,他只是表現山川之性和趣,故圖名“滄州趣”。 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筆墨形式,則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卻喪失了,所謂“求董巨而遺山水”。

【名稱】明 沈周 滄州趣園圖
【年代】明代
【簡介】紙本,設色,縱30.1cm,橫400.2cm。故宮博物院藏。
引首柳楷題“滄州趣”三字。後紙自識:“以水墨求山水,形似董巨尚矣。董巨于山水,若倉扁之用藥,蓋得其性而後求其形,則無不易矣。今之人皆號曰:“我學董巨”,是求董巨而遺山水。予此卷又非敢夢董巨者也。後學沈周志” 引首鈐“煮石亭”印,款下鈐“啟南”、“石田”二印。
此圖所繪滄州為明代屬直隸河洵府的滄州,地處北方,沈周未曾到過,他只是表現山川之性和趣,故圖名“滄州趣”。畫面作平遠布局,主要擷取江南水鄉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雜樹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麗風光。同時又融入了北方山巒雄闊之勢,積疊的山石多尖峻的稜角,顯得堅硬凝重,坡岸、平台亦轉折尖直,稜角分明,其質地多呈北方石山的特徵,無疑增添了山川的雄健宏闊氣勢。畫法亦源自董巨,運用善於表現江南山水的披麻皴、點苔、圓潤中鋒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運筆於中鋒中時見外筆、側鋒,轉折粗重,平台輪廓多整飭線條,細勁有力;披麻皴也變為研拂式的短筆皴,率意凝重;點苔亦墨深筆厚,圓橫交錯。總體筆墨形式剛柔相濟,蒼中帶秀,既具董巨的秀潤之韻,又呈較強的硬度和力感,恰當地表現了沈周心目中的滄州之趣。
後紙自題是對本圖藝術表現的很好的註腳。意即作為文人畫家所崇尚的前賢董源、巨然,描繪自然山水猶如名醫倉扁用藥,是先了解本性,後求其形狀,於是無往而不易,必深得山水之真性情。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筆墨形式,則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卻喪失了,所謂“求董巨而遺山水”。沈周創作此畫,即從表現自身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出發,並著重揭示其本性和真趣,在此前提下才靈活運用董巨的筆墨,故雖自謂“予此卷又非敢夢董巨者也”,實則卻深悟了董巨山水之妙並得其遺意。可見沈周對“師法古人”和“師法自然”兩者的認識是相當辯證的,也是他卓然有成的原因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