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塘黃家古建築群位於永州市冷水灘區上嶺橋鎮明塘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奉乾隆四年賜的諭旨興建“節孝流芳”牌坊後,逐步建造起來的古建築群,距今已有630多年歷史。注:將上嶺橋鎮與竹山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上嶺橋鎮。 明塘黃家最初是在元末明初從江西搬遷到今明塘沖,後在明洪武年間又從明塘沖搬遷到今村所在地,而原來的明塘沖被陳姓居住。因黃家祖宗懷念明塘沖的那口明塘,故在村口人工建造了一個水塘,也曰 白魯塘,而村里人都姓黃,故村名叫明塘。

目錄

•1地理位置簡介:

明塘村位於永州市冷水灘區上嶺橋鎮明塘村——東郊區,祁冷一級公路口2公里,距二廣高速公路永州東入口6公里,距冷水灘城區13公里,交通便利。

明塘黃家村依山而建,村後中間是石頭嶺,右手是馬坪嶺,左手是大坪嶺,在陰陽地理學說屬於左青龍,右白虎,因而村里人財旺發,經過幾百年的繁衍,附近的十塘五壩一嶺一角都是黃家後代,

(明塘村溪岸有一大塘,水常滿,形似明鏡,故名《明塘村》又名《明塘黃家》。村委會駐12組,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4.9 平方公里,耕地138.4公頃,372戶,2500人上升。)

祁冷一級公路-明塘村進路口 祁冷一級公路-明塘村進路口

明塘村歷史簡介:

在永州市冷水灘區的東大門,冷祁大道的右側座落著一處端莊秀麗的江南古院一明塘黃家,大院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積約200畝,是原永州府出北門最大的古自然村。這裡山青水秀,地沃人和,居住著黃庭堅的後裔。

明塘黃交家是明朝洪武16年(公元1384年)由洪州分寧(江西省修水縣)江廈黃族中的黃庭堅第一十代孫黃有終(壬三郎)遷居於此,迄今己有630年。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涪翁,北宋著名詩人,文字家,書法家,江西分宜進士,曾岀任宣州知州,國子監教授,校術郎,檢討官。與杜甫、陳師道,陳與義有“一祖三宗”之稱,與恩師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黃庭堅公生前曾兩次到零陵,

在朝陽岩,浯溪均留有黃庭堅的聖跡。當年壬三郎也許是覓祖跡而來,當他行到此地時,憑一雙慧眼一看便認定此乃人傑地靈之處,故決定在這裡立村定居,並將此村依離此不遠的一張名叫明塘的大塘而命名為明塘黃家。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黃家大院子坐西朝東。然後有一石頭山,名叫小石山,山勢連綿不斷,四季鬱鬱蔥蔥,像一條睡臥之青龍,院前有口大水塘,喚作白露塘,面積三十餘畝,常年清清澈澈似一方平置之明鏡。

黃族自遷居於此後,人丁興旺,發展迅速,只有五、六代,便發展成了三房,並修建了三座祠堂。到清朝中期,明塘人口更加發達,竟達“八百伙落”吃飯。每到傍晚時刻,正所謂“人繁語眾,聲響如雷戶接村連,煙飛若霧”。所以人們稱之為“蜂衙”之地。由於此地人興財旺逐漸過於擁擠,便逐代逐代往四川,邵陽鹹陽衡陽等地分遷。到清朝年未便成形了“十塘五壩”的分布格局。逐漸發展成湘南的名門望族,明塘黃家大院子尚居住著千多名黃庭堅的後裔。

明塘黃家不但人丁興旺,更是人才輩出。黃家人遵祖訓崇尚人才,十分厚學重教,他們為“厥後人詞”,族上成立了義學會。

單大院子的族人就捐集了良田七十餘畝,以供獎勵學習優秀者及補貼寒門學子之用。並刻立了義學會碑:置於祠堂之中。而黃門學子們也確不負重望,逐代以來,才人輩出,舊時就有進士十餘名,太學生、貢生、舉人、秀才數不勝數、新社會更是人才濟濟,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層出不窮,足見此域確實是塊風水寶地。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黃家明朝時期屬零陵騎龍團,清朝時屬興仁鄉,民國時屬昇平鄉,解放後分別屬冷塘鄉、陽山觀公社、香花壩鄉、竹山橋鎮、現歸上嶺橋鎮所轄。明塘大院子是黃族人最集中的居住地。大院子正中是三座祠堂。四條青石板古大路縱橫院內,直通零祁兩城的青石板古商道穿院而過,以明,清和民國初期為主的古建築依路而建,錯落有致。一座座四閃三間二廂式小宅院及二進堂三進堂式小院落設計古樸美觀,宅宅照牆護院,院院石獅守門,房上飛檐翹角牆上白粉飾邊,前低後高,從院前一眼望去,圭角映日,現顯你眼前的是一個美麗而壯觀的江南古宅大院,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好奇感油然而生,流連忘返。明塘真不愧是名門望族,人傑地靈之所。尚保存著很多文物古蹟,如明朝時期的古建築,青石板古商道,清朝時期的節孝牌樓公館,鄉村古街道等。

節孝牌坊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節孝牌坊位於明塘大院子左前方院內青龍街的入口處。是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欽加三品翰林院庶吉士李蕊,奉命授零陵縣令為表彰黃府李母老孺人守節奉孝而修建的。

坊高約12米,寬約6米,磚石結構,牌坊上方豎書“奉旨旌裱”下面橫寫著“節孝流芳”四個楷書大字。整個建築雄偉壯觀,矗立在穿院而過的零祁古商道永之上,引人注目。黃府李母老孺人是明塘黃氏十四世黃正昌之妻,當其正在青春年少之三八妙嶺時不幸喪夫。雖悲痛欲絕,但終憐幼子高堂,不得不強起飲淚,攜孤扶老強作未亡人。自此李氏不辭勞苦勤織苦耕,奉老教子。在李母的精心照顧和培育下其父母均年逾古稀,兩個兒子,七個孫子和七個曾孫個個發奮自強,致使家道日舒,光復了先緒。李母節孝之舉成了當時的佳話傳遍百里,也傳到了正昌公之族孫黃汝明的姻教弟,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庶吉士李蕊耳中。將此故事傳入了皇宮。當時的皇帝乾隆爺聞之大加讚賞,並授意立坊嘉彰。李蕊便奉旨授意進士出身的誥封修職郎黃汝明及進士出身的永州府零陵縣縣令黃世飛速辦此事。為此黃汝明和黃進飛(均是黃正昌之族孫)共同出面為黃母李老孺人修建了這座節孝牌坊,還將太孺人節孝之事載入了當時的零陵縣誌。

白魯塘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白魯塘位於明塘大院子的前面,闊數幾十畝,常年青波閃閃,綠水滔滔,大院子的居多半繞塘而建。該塘三面臨樓,前面是一望無際田野。春夏之時,南風徐來,滿院清風涼爽,真是使人心曠神怡。該塘左有青龍街,商通八方,右有白虎井,泉流四季。四周異景奇觀比比皆是。如牌坊屹立,圭角有敞日之形;古樹成森,直乾有參天之勢;翠竹臨池,風影有藏月之意;釣翁垂塘,銀波有吞像之心。奇怪的是此以“白魯”為名?或日:白者乃潔也,魯者為愚即拙本之意其塘以白魯為名,寓意象人一樣內蘊精華,外墩渾樸。黃氏祖上黃庭堅也曾以“魯直”為自己的名字。看來壬三郎深藏不露,命此名意在黃氏人才輩出,忠心不移。幾百年來,明塘人文蔚起,科甲蟬聯,想也大都得斯塘一助吧。

青龍街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青龍街在明塘大院子內有一條鄉村古街,直通零祁兩城的青石板古商道從街上經過,街上青一色的石灰岩地板鋪地街兩旁全是磚木結構的明、清、民國初期的古建築,多為四閃三間兩廂式及二進堂三進堂式古宅院,設計古樸大方、華麗美觀。青龍街雖然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改造或倒塌,但仍不失古樸原貌。建築物上的雕龍畫鳳,栩栩如生,石門墩上的珍禽異獸生動活現。只要你一踏進節孝牌坊,就有那么一股老街的味道,街兩旁的古商鋪舊痕依稀可見,仿佛讓人有時光倒流,穿越時空隧道之奇感。那一塊塊油光溜滑的青石地板和那些一記記深淺不一的坑窪足跡見證了當時此街的繁華。據長輩人說青龍街原有“秦安客棧”“四通商號”“濟生堂藥鋪”等十多家商鋪,白天商客川流不息,晚上燈火徹夜長明。青龍街不僅是一條普通的鄉村老街,他還承載著明塘厚重的歷史文化。

小石山

小石山位於大院子的正後方,山雖不高,卻山勢連綿不斷,像一條臥龍,而小石山正是此龍之頭,故明塘人視此山為“後背靠山”小石山是以石灰岩為主夾以小量泥土的石頭山。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山中有一溶洞,名叫黃龍洞,可容數百人,山上異石林立,猶如雨後春筍,石中小徑縱橫,好似天然迷宮,不熟地形的人很難順利走通。山中長滿樑、松、柏、樟、等各種常青之樹,山下天生多處清泉井眼,真是綠樹森森,四季如春,流水涓涓常年不斷。青石板台階直通山中,山里陰涼快活,空氣清新宜人,確實是涼避暑的好地方,想來閒時,若能邀上一位知己,提上兩壺涼茶,擺上“三三”古棋置身此山中,品茶對弈,真的是非凡人之欣賞的神仙之快活。

白虎井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白虎井石明塘大院子的右手邊白魯塘內側有一神奇之井,叫做白虎井。其泉水清澈而又甘甜,泉水直從井底湧出,逢澇而不溢,遇旱而不竭。該井的井口及井璧均用石灰岩料石護砌,井深達十多米,砌有25級台降。其泉水清潔透明一一水存井內時,明亮直見井底之石,水盛桶內時,競有桶底浮於水面之感,每逢夏季入暑時,泉水冰浸入骨,待到降冬天寒時,水面熱氣騰騰。其泉水水質潔淨,清冽甘美,用來泡茶色味殊絕,用:來釀酒醇正芳香。幾百年來,此泉滔滔不絕,汲汲不竭,不僅為明塘數百戶人家提供了飲水之便,還為白魯塘提供了:源源不斷水源供給,使白魯塘之水長流不腐,清潔而又環保。

神仙石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在明塘大院子的白魯塘邊有一塊異石無足而能行走此石原在白魯塘之正北面,現己行致塘東北角的小石橋之下故被人們稱稱文為“神仙石”此石像水獺一樣坐鎮在白魯塘口,使各種魚類只能進白魯塘而不能退出,所以人們又稱之為“黃獺石”每逢春漲,游魚從橋下揚鰭而上,只要一碰上此石,其尾使有一顆紅印記,當地人稱之為“小躍龍門”,凡此塘沖之魚都會碰此石而帶紅印,且魚味非常鮮嫩可口,四味悠長,品之粘嘴,咽之滑爽,進之補體,食後難忘,因此白魯塘之魚從來不外賣,只有黃氏族人或貴賓才能有食之口福。

廻龍台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廻龍台明塘黃家有一座清朝前期的戲台子,名叫廻龍台。位於大院子前1000米處。台子高約六米,建築面積大約600平方米。台面高約1.5米,寬約20米,深約八米左右,屬磚、木、石結構。設計美觀大方,飛檐翹角,雕龍畫鳳,台子的對面是一座四扇三間二進堂的公館,亦屬清朝前期建築,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中間是一塊可容千餘人的大草坪。此地是明塘族人集中活動的場所,以前每逢過年過節時,明塘黃家自己的民間祁劇班子會在台上演大戲和文藝節目。有時零祁兩縣的祁劇老藝人也會來此獻藝,介時里八鄉的村民,親友、戲述們能來的全部都會來,什麼甘蔗、瓜子、油炸粑粑應有盡有。到那時台上刀槍晃動,台下人聲沸騰。演員的高唱聲,後台的鑼鼓聲,觀眾的喝彩聲、小孩的打鬧聲匯成盛世昇平的交響曲。可惜的是台子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拆掉了。後建成了國小校,現為村委辦公室。公館也於2008年被冰凍凍塌了一半,現正臨毀待修。

三神洞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大院子後的小石山,是一條連綿不斷的石灰石山脈,延綿幾千米。在這條山脈之上分布著多處溶洞。關於岩洞有人謂之為“神龍出洞迎風拜觀音”,這一語道出山中的三個主要岩洞。人們俗稱為三個岩洞為“三神洞”“神龍洞”“觀音洞”和迎風洞。這些洞中的,石鐘乳形象各異,千奇百怪。如觀音洞中有一種乳石活像觀音坐蓮之形,故稱“觀音洞”,洞內寬敞高大可容千餘人。民國三十三年躲日本,整個院子的人全部藏在這個岩洞裡。在洞壁上半存黃氏清末舉人黃新普所寫的毛筆字。關於黃龍洞,人們認為原有一條巨龍在此修煉,道成升騰後,留下了這個空洞,故稱之為“神龍洞”。洞口高約三米,寬約兩米。洞口動身高寬相差不遠,窄長無腹,延綿百餘米。整個洞壁光滑而不平,凹凸不平的小凸小凹好似一片片的龍鱗,如鬼斧神工之所造。洞尾有三條岔洞形同龍尾。人們十分好奇,原來明塘的人都想親臨一睹。還有迎風洞更是神奇。洞口雖不大,但洞內寬敞複雜,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天堂,中是廳堂,下是陰河洞內流水潺潺,回聲隆隆,神秘莫測。只要你移到洞口邊有一股神秘的清風撲面而來,故稱之為“神風洞”。尚無人探究,極具開發潛力。

翻開明塘古村的歷史,它像散落在永州大地的一顆明珠,樸實而古樸,勤勞而節儉。走進明塘古村如同走進了一部長長的歷史長卷中,在它風雨滄桑中,積澱著傳統美德和民風。明塘是一個有歷史有尊嚴的鄉村,在瀟湘大地中揮灑著獨有的篇章。是一個有溫度耐得住寂寞的乾年老村。

明塘村名人錄

黃玉楙 生卒年月不詳,進士,湖廣永州懦學教授、湖湘書院主講。

黃霦 生卒年月不詳,進士,浙江兵備道。

黃進飛 生卒年月不詳,進士,桂陽縣令,零陵縣令黃汝明生卒年月不詳,進士,浩封修職郎黃永煜生卒年月不詳,進士,永州:府懦學正堂黃慮世 字開聖(1909年~1949年)19歲入黃埔軍校學習,黃埔第七期畢業,後任桂軍少將師長,曾參加徐州大會戰是抗日英雄。

黃祥林字時浣(1893年~1972年)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後任國民黨南京軍事檢察官,少將軍銜,曾隨軍長劉伯龍參加過抗戰。

黃福林(1895年~1978年)參加過長征,人稱“老八路”享受政府優待。

黃有德(1924~1994年)志願軍41軍戰士,但是在上甘嶺戰役中負傷,二等殘疾軍人政府特殊優待。

黃大忠(1924~2015年)志願軍警衛排長,上甘嶺戰役中榮獲二等功,享受政府特殊優待。

明塘村 明塘村
詞條圖冊 詞條圖冊

2農業發展經濟概況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湖南省永州市下轄村]

明塘村爭創省級美麗鄉村,最新相片

冷水灘區以創建國家旅遊休閒示範城市為重點,全面落實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圍繞旅遊升溫戰役做文章,從冷水灘區的本地歷史社會自然人文資源條件出發,綜合實施全域旅遊布局規劃、全景覆蓋、全域聯動、全民參與的旅遊經濟戰,全力以赴打好以全域旅遊為重點的城鄉統籌大會戰上嶺橋鎮明塘村、打一造條精品線路:主要是冷祁快速通道沿線美麗鄉村體驗游、熙可食品公司以明塘村、大壩頭和三大橋等村為基地,

明塘村井邊的夜景 明塘村井邊的夜景

永州萬喜登農業園區域開發永州萬喜登農業園區域開發地,位於永州市冷水灘郊區的上嶺橋鎮雙水村、劉家村、古塘村、明塘村、嶺塘村和渲溪村等六個村境內,整個項目區劃分為生態農業產業區、農耕文化公園、生態養生園三個大區和一個觀景中心,其中生態農業產業區包含蔬菜種植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含立體種養)、水產養殖中心、家禽畜牧養殖基地、水稻種植基地;農耕文化公園包含民俗風俗街、農家野趣園、水果採摘體驗區、遊樂園;生態養生園包含生態旅遊酒店、農耕文化度假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