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在自然科學史和文學史上都影響深遠的不朽傑作,被魯迅譽為“昆蟲的史詩”。
自誕生以來,它深刻影響了很大一批人對自然、生命、科學和鄉土的觀念,直到今天仍不時地在世界各國引起閱讀熱和探究熱。
《昆蟲記》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它以生動活潑、輕鬆詼諧的筆調描寫了一個神秘而神奇的昆蟲世界。
在不為人注意的牆角里、草叢中、泥土下,泥蜂、毛毛蟲、蜣螂、聖甲蟲、糞金龜、紅螞蟻、蝗蟲、綠螞蚱、蝴蝶、蜘蛛等小傢伙們在戀愛、打架、遊戲、築巢、捕食、逃生、繁衍後代——儼然一個生機盎然、趣味無限的小社會。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方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幼年時他跟隨祖父母生活在鄉間,蝴蝶與蟈蟈這些可愛的昆蟲是他親愛的朋友。上國小時,他常跑到鄉間野外,兜里裝滿了蝸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蟲類。
法布爾十五歲考入師範學校,畢業後謀得國中數學教師職位。一次帶學生上戶外幾何課,忽然在石塊上發現了壘築蜂和蜂窩,被城市生活禁錮了多年的“蟲心”突然煥發。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到一本昆蟲學著作,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
1879年,他購買了一所老舊民宅,在這裡,他靠自己的雙手建立了一座“昆蟲樂園”。其實所謂的昆蟲樂園,就是一個荒蕪雜亂但適合昆蟲生活的園子。他在這裡觀察蟲子、記錄蟲子的生活,完全沉浸在奇妙的昆蟲世界。
這一年,法布爾整理二十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問世了。此後一直到去世,他一直住在這裡,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
你會發現,法布爾是在用人的角度看待昆蟲。在他的筆下,這些小傢伙們不再是無足輕重的生命,也不再是愚蠢簡單的低級生物,他充滿溫情地記述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也將這種溫情傳達給閱讀著每一頁的我們。
如果你看過雅克·貝漢的《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和《海洋》,你就會明白這種視角——人類在地球上不是主人,所有的生命都有喜悅的追求,所有的生命都有對恐懼的逃避。美好的情感是惟一重要的東西。
我們需要與自然界的和平相處,因為人類不可能孤單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文學名著以其獨特的社會視角、深刻的思想意義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歷經歲月的淘洗仍能經久不衰。
在各種快餐讀物充斥的今天,重新回歸經典,於我們實在有著深重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