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納斯

昂納斯

昂納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1926)荷蘭物理學家,首先發現超導體.1911年,發現當溫度降低到4.2K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其後又發現錫、鉛、鈮等金屬在低溫下也出現超導現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昂納斯(Onnes)多被譯作翁納斯,卡麥林-翁納斯(Kamerlingh-Onnes,Heike)荷蘭物理學家。

1853年9月21日生於格羅寧根;1926年2月21日卒於萊頓。卡麥林-翁納斯早年在家鄉念書,1870年進入格羅寧根大學學習。1871年去海德爾堡,在本生和基爾霍夫兩位導師指導下學習。他返回格羅寧根考博士學位(於1879年因提出地球自轉的新證明而獲得)。1882年起任萊頓大學實驗物理學教授。

人物成就

他在該校建了一個低溫實驗室,向新的低溫進發,從而使萊頓大學成為世界著名的低溫研究中心。卡麥林-翁納斯之所以選擇低溫研究,是因為他對他的同胞范德瓦耳斯的研究感興趣。據他看來,要研究氣體的特性,就必須十分精確地測出體積、壓力和溫度,而溫度很低時能得到重要的數據。為了獲得低溫,則必須使用液化氣,於是他的興趣又轉到液化氣體、特別是液化氦氣的問題上一一在二十世紀頭十年內雖經種種努力,但仍未能實現氦的液化。卡麥林-翁納斯製造了一個精巧的裝置,它先用蒸發液態氫的拉法使氦充分冷卻,然後再讓杜瓦所利用的焦耳-湯姆森效應發揮作用。結果在1908年首次制出液態氦,並把它放在一個瓶子內,該瓶子放在盛有液態氫的一個較大的瓶子裡,而後者又放在盛有液態空氣的一個更大的瓶子裡。原來,液態氦的溫度比絕對溫度僅高 4度。1910年,他發現,讓一部分液態氦蒸發,就能將剩下的(仍為液體)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0.8度。卡麥林-翁納斯直到去世始終未能制出固態氦,但在他去世幾個月後,他的一個合作者利用低溫加高壓,攻克了這道難關。獲得液態氦不止是僅僅創造一項低溫新紀錄或最終液化了最後一種氣體。卡麥林-翁納斯研究了材料在液氦溫度下的特性,於1911年作出了驚人的發現,即某些金屬,如鉛和水銀,在這樣的低溫下,電阻會全部消失。這樣便發現了超導現象。卡麥林-翁納斯還發現,如對物質加上足夠強的磁場,即使在本可以實現超導的溫度下,超導現象也會消失。超導現象還不是全部。在緊靠絕對零度處,又發現了有其它一些奇怪的特性。

人物榮譽

一種液態氦(“氦II”)的特性與所有其它物質的特性截然不同。於是又開闢出一個超低溫的全新領域。(目前物理學家仍在努力尋找一種十分簡單明了的超導解釋)。現代計算機可以利用超小型開關,使大量的電路裝進一個很小的空間內。這些開關在超導狀態下工作,因而必須在液態氦內冷卻。卡麥林-翁納斯於1912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的朗福獎章,次年,他又因使氦液化而更進一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