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溝鎮[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新溝鎮街道]

新溝鎮[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新溝鎮街道]

新溝(鎮)街道,位於武漢市東西湖西部,漢水與漢北河匯流之處,為漢江沿線四大名鎮之一。東北與辛安渡辦事處接壤,西南隔漢水、漢北河與蔡甸區、漢川市相望。全鎮面積23平方公里,鎮區約2平方公里,距區政府29公里,距市中心35公里,荷沙公路、漢丹鐵路、漢川電廠鐵路專用線穿過本鎮。 境內交通便利,物產豐饒,轄8個農業大隊、3個社區,總人口2.55萬,區域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64.87公頃,水域面積561.33公頃,林地153.33公頃,素有“一堤二水三分田”美譽。

街道歷史

新溝鎮是東西湖地區的一個行政單位。東西湖自隋唐時期直至解放初,一直隸屬於漢陽縣。新溝鎮也隸屬漢陽縣。1952年,漢陽縣建立十一個區政府,五個區轄鎮,新溝鎮屬漢陽縣第十區,是年始有鎮的建置。1961年,經武漢市人民委員會同意將新溝鎮從新溝農場劃出,單列鎮建制。當時全鎮面積0.73平方公里,人口3800人,鎮轄一個街道居委會,1984年將新溝大隊劃入,1988年將新河大隊劃入,1990年全鎮總人口9022人,全鎮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12550.48畝。1998年3月,東西湖區委批准成立武漢市國營新河農場,新溝鎮與新河農場為兩塊牌子一個班子,即場(鎮)合一建制,並相應成立場(鎮)行政機構,從此新溝鎮煥發新姿。

新溝鎮[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新溝鎮街道] 新溝鎮[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新溝鎮街道]

早在明清時期,新溝鎮就已是方圓十里八鄉常用品供應、農產品交易的中心,形成了“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的興盛繁榮景象。如今,300多年過去,新溝鎮的地理位置愈發優越:被稱為“黃金通道”的107國道、蘭杭高速、漢渝鐵路、江漢航線、106省道貫穿,居於東西湖區內的武川公路、吳新線,規劃建設的東吳大道西延工程、革新大道西延工程、荷金公路等道路管網沿線,距京珠高速武漢北入口8公里,距蘭杭高速武漢北入口、新溝火車站、漢江碼頭均在1公里內。武漢市輕軌1號線也規劃延伸至園區。

《漢陽縣誌》載:“新溝鎮在本邑西境,系水陸通衢,民國以來,商務日興,現設有縣佐、警察以資保衛。”由於地理優勢,清末民初就已形成集市,是沿漢江、府河(現為漢北河)和周邊地區小商品和農產品的集散中心,民國以來,一直是區鄉治所,“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的諺語,正是當年新溝鎮經濟繁榮、社會活躍的寫照。

解放前新溝鎮只有正街、橫街、河街三條呈工字形街道,長條石鋪路、街道多為瓦木平房,間有少數兩層磚木結構樓房,鎮內商業繁榮,沿街雜貨店、布店、米店、藥店、當鋪、榨坊、糟房、木作坊等工商行業鱗次櫛比,是天門、沔陽、漢川、孝感、黃陂一帶土特產的集散地之一。當時鎮上首屈一指的雜貨店謙大祥,不僅鋪面寬闊,商品齊全,而且店後設有槽坊、糕餅坊、蠟燭坊和醬園,自產自銷,照明還用沼氣發電,別具一格。還值得一提的是康益壽藥店,以祖傳秘方精製的“脾寒丸”(治瘧疾)遠銷鄂西四川一帶,確有藥到病除之效。因此康益壽也成為鎮上有名的殷實富戶。

1938年,新溝淪陷以後,在美機轟炸武漢市區時。大批商家富戶遷來新溝暫住,鎮上曾一度出現虛假的繁榮,但總的說來,遭到日寇鐵蹄蹂躪,新溝鎮社會情況每況愈下。商業日趨蕭條,不少商店倒閉破產,如本鎮鼎鼎有名的王通益、楊復順兩大榨坊、餵有黃牛20餘頭,擁有大型木榨10餘座,8磙雙碾槽一套,油缸若干口,蒸餅爐兩座,並有管事、店員、小倌、外勤、榨油工共60餘人,倉庫堆集常年生產的芝麻、黃豆、菜籽等原料,可謂資金雄厚,“兵強馬壯”,但經不起日寇偽軍的敲詐勒索,瀕臨破產。

在解放戰爭時期,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倒行道施,橫徵暴斂,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米珠薪桂、民生凋敝,新溝鎮市面一派蕭條景象,貨源不暢,銀根緊缺、商店紛紛倒閉。花色齊備的鴻昌布店、日雜一應俱全的湯源興、恆昌、蕭永興、李永泰等雜貨店先後倒閉。各噪一時的可連、長陽大酒店相繼關門,楊復順大榨坊老闆被迫背井離鄉,楊大興廣貨鋪老闆債台高築,如牛負重,憂憤身亡。

解放前,新溝鎮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布道十分活躍,香火繚繞,宗教氣氛十分濃郁,上段磯頭塆有古剎護國寺,下段王家村有天王廟府,河對岸有郭氏尼姑庵,鎮中心有天主教堂。每逢宗教會期,真是熱鬧非凡。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亮子會”,成群結隊的善男信女,一路排開,直赴黃陂木蘭山朝山敬香,沿途“無量壽福”的禱告聲不斷。以求一方平安,真是虔誠隆重之至,不同一般。本鎮也是東西湖地區新制教育最先興起的地方,在19世紀之初的1905年,即有官辦國小堂一所,學生60名。1920年前後又增設教會國小2所,學生約80名,由於歷史原因,直至解放前,這幾所國小學生一直徘徊在300名左右。

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溝鎮枯木逢春,東風化雨,生機一派,面貌煥然一新。而今,新溝鎮不論是經濟商貿、市政交通,還是在文化教育,民風習俗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溝鎮是精緻的,精緻的是古鎮屋檐下的絢爛過後的那種平和從容;新溝鎮是大氣的,大氣的是300多年來文化積澱下的超越時空界限的那種海納百川的思想和胸懷;新溝鎮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是在經歷繁華落盡的沉寂後的重新崛起,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近年來,新溝鎮依託區位優勢,逐步走出了一條高新技術產業和農業萬畝連片兩翼發展的新路子。以工程機械再製造產業基地、產業集聚示範園區為建設載體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無公害蔬菜、鮮食旱雜糧、瓜果、名特優水產品為支柱的農業產業格局。2011年,全街實現全口徑財政總收入2.4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276.61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實際利用內資2.99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新溝鎮積極開展誠信服務,致力於營造政策環境、投資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城鎮公共資源得到更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城鎮功能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觀。自1998年以來連續三屆榮獲湖北省小城鎮建設“楚天杯”;2004年被建設部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2、2005、2007年連續三次榮獲“全國文明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008、2011年連續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通過不斷地構建獨特的競爭新優勢,吸引著一大批富有遠見的海內外投資者在這片土地上播種、耕耘。

新溝鎮市場經濟蓬勃發展,集市貿易活躍,商品種類繁多,已基本形成以服裝、副食批發為主的商業街,鎮內有工商行業53家,商業網點344個,從業人員880人,菜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固定攤位100多個,2000年集市貿易成交額3890餘萬元,此外,還有飲料廠、食品廠、糧油公司、棉花公司、煤氣站等企業。

改革開放以後,新溝鎮的市政交通和基本建設的成就尤為突出,全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幹線貫通。漢渝鐵路穿境而過,荷沙公路經鎮區連線107國道,漢江水遠航線從境內穿過,可上至襄樊,下達長江出海,域內鎮辦自修棋盤式公路,東北連京珠高速公路,東達武漢市區,西至漢川。南抵蔡甸,特別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投資千餘萬元興建的新溝鐵路貨場專用線,長約1.60公里,吞吐量達10萬噸以上,成為東西湖西部的倉儲和貨物轉運中心,新溝鎮可謂交通四通八達,商賈雲集輻輳。

隨著城鎮規模的擴大和各項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新溝鎮的基本建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新溝鎮新興建築公司承擔著本鎮和其他基建任務,城鎮初具規模較大的工程有:漢川電廠支墩、疊集井泵房、新溝財政所、工商所、新溝人民政府大樓、新溝醫院、漢新油脂加工總廠、新溝電影院等,此外,還有居民住宅樓、集資樓、商品房、廠房及其他配套設施,近十年來,新興建築公司與幾家私企施工隊一起,為改變新溝鎮面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發展思路

近年來,新溝鎮街以黨的十七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求實的態度,紮實的作風,創新的機制,將我們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在鞏固已獲得的“全國文明街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省文明鄉鎮”、“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全省小城鎮建設‘楚天杯’”、“全市成人教育先進單位”、“農科教和科技興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的基礎上,集中力量,聯繫實際,以為民眾辦實事、解難題為著力點,努力探索加強街道三個文明建設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街經濟總量明顯增長,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2007年全街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0060 萬元,可用財力38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1 元。同時,城鎮公共資源得到更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城鎮功能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觀。98年以來連續三屆榮獲湖北省小城鎮建設“楚天杯”;2004年被建設部確定為 “全國重點鎮”;2002、2005年連續兩次榮獲“全國文明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在城鎮建設的帶動下,新溝鎮的公共事業,文教衛生等也有了飛躍的發展。

1987年,新溝鎮廢除了原供飲用水的水塔,代之以能200噸的清水庫及循環池、配備了淨化器,供水能力達到了2000噸/日。1990年改造老管網,實現全鎮管網覆蓋,全長13公里,1997年,成立西湖自來水有限公司,動工興建西湖自來水廠,1999年6月,正式建成供水,水廠占地40畝,供水能力2.5萬噸/日,新增主管線6.6公里。

在90年代開始建設新城區後,制定了鎮區綠化規劃,1999年,又在新老城區結合都興建了萬平方米以上的綠化與閒休相結合的濱江公園,並在公路和主要街道修建了沿街花壇,綠化面積達6.7 萬平方米,人均綠化面積在6平方米以上,綠化覆蓋率達31.7%。新溝鎮區還設立環衛所,現有垃圾中轉台一處,專用灑水機2台,自卸垃圾清運車2台,人力車10輛,有20餘名職工。

“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會出現文化建設的高潮。”改革開放以後,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在新溝鎮綻出朵朵新花,桃杏滿園,落英繽紛。

截至2000年止,新溝鎮初等教育全部達標,全鎮現已有國小三所,中學一所,幼稚園三所(私立),學校占地總面積90581平方米,建築面積16831平方米,在校學生934人,其中有中學生934人,其餘為小學生及幼兒生,全鎮在崗教師58人,大多為本科及大專生。

1982年經市教育局驗收,新溝鎮成為無盲鎮,1990年經複查驗收,全鎮達標青壯年非文盲率99.21%。

近年來全鎮文化載體不斷發展,現已有文化站、圖書室、書法室、球類室等,特別是在1991年新建的影劇院,面積1200平方米,有座位800個。鎮政府還投資40餘萬元,購置有線電視設備,用戶800餘家,有16套節目,現代文化活動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新溝鎮人民醫院是本鎮衛生事業發展的有力證明。

新溝鎮原來醫療機構只有衛生所,1988年由新溝鎮接管後,更名為新溝鎮人民醫院,並投資30餘萬元改建醫院門診樓,1995年創一級甲等醫院。1999年,又投資170萬元重建住院部,共三層樓,占地面積3331餘平方米,至2000年底,該院醫療器械設備總值約74萬元,大型設備5萬餘元,並先後添置血球計算器、尿液分析儀、纖胃鏡、X光機、顯微鏡、牙科綜合治療儀、B超、十二孔滅影燈、心電圖儀、雷射機等,配備有高級救護車,住院病床50張,醫院配套設施齊全,全院醫護人員100餘名,為全鎮人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黨的領導下,古鎮煥新顏,新溝鎮正躋身於武漢市“衛星”城鎮的行列。

經濟概況

全體黨員幹部同志,緊密聯繫新溝鎮街工作實際,以爭創市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為目標,積極探索兩型社會建設新路,取得了良好的學習實踐成效。全街經濟總量明顯增長,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2007年全街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0060 萬元,可用財力38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1 元。同時,城鎮公共資源得到更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城鎮功能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觀。2009年,全街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5530萬元,同比增長2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312萬元,同比增長2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4.15億元,同比增加1.3億元,增長45.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 10.9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31.3%;實際利用內資1.8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農業總產值14150萬元,同比增長6%,農民人均收入7048元,同比增長11.3%。建成了一批生態農業示範區和無公害蔬菜基地。抓好11000畝無公害蔬菜、2500畝苗木花卉、15000畝鮮食旱雜、8000畝名特優水產養殖基地的推進工作,其中重點加強投資500萬元的600畝蔬菜大棚示範基地建設,樹立了一批綠色農業品牌。在全街推廣農業循環經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