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叢書系列:十月革命·陣痛與震盪

新史學叢書系列:十月革命·陣痛與震盪

《十月革命:陣痛與震盪(珍藏版)》內容簡介:俄國的十月革命被奉為共產主義革命的經典和巔峰,一般讀者並不是太了解,作者是這個領域的權威學者,用翔實的資料全面敘述了十月革命的來龍去脈。作者的敘述和語言跟很多的學者不一樣,聞一不用注釋。這樣可能在學術方面欠嚴謹點,但在閱讀上卻會流暢很多。另外他的語言非常生動和華美,娓娓道來。《十月革命:陣痛與震盪(珍藏版)》是讀者了解十月革命、了解蘇聯的前世今生最好的一本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史學叢書系列:十月革命·陣痛與震盪(珍藏版)》並沒有講述有關十月革命的全過程和全部問題,只是表述了作者聞一對變了形的十月革命、誰領導了十月革命、誰合法,誰不合法等問題的個人看法。認為這些問題是真正理解十月革命的關鍵,是涉及今日能否較為深入、較為客觀地接受十月革命偉大遺產和教訓的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

聞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著述:《蘇聯的過去和現在》(戰士出版社)1980年。《布哈林傳》(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蘇聯史綱(1917-1937)》(合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蘇聯史綱(1953-1964)》(合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

圖書目錄


開篇 花開花落九十年
第一篇 “阿芙樂爾”的炮聲
第二篇 列寧在十月
第三篇 《十月》和《列寧在十月》
第四篇 不在斯莫爾尼
第五篇 “帶槍的人”
第六篇 “我們找水兵去!”
第七篇 一切從“準尉總司令”開始
第八篇 盧那察爾斯基眼中的武裝起義和十月
第九篇 十月的斯維爾德洛夫和史達林
第十篇 10月26日的三道命令
第十一篇 十月中的“區聯派”
第十二篇 十月革命時期的“蘇維埃”
第十三篇 1918年新年:“警衛累了”
第十四篇 施泰因貝格和捷爾任斯基:一場非常較量
第十五篇 為什麼會有出版問題?
第十六篇 工農革命、十月變革、偉大社會主義革命
第十七篇 《和平法令》難以求得和平
第十八篇 布列斯特——開啟了怎樣的一扇門?
第十九篇 從莫斯科到喀山:建軍路上
第二十篇 喀山之戰:鳳凰涅槃
第二十一篇 史達林的專列:南下征糧
第二十二篇 察里津城下——史達林謀取軍權
第二十三篇 察里津之戰——史達林組建軍隊
第二十四篇 圍繞伏羅希洛夫的一場大爭鬥
第二十五篇 有“麵包”法令嗎?
第二十六篇 “糧食壟斷”——為了分配日益枯竭的糧食資源
第二十七篇 反對富農——進行最後的鬥爭
第二十八篇 貧苦農民委員會(一)——“十字軍討伐”的新手段
第二十九篇 貧苦農民委員會(二)——無所不包的權力機構
第三十篇 “餘糧徵集制”——最後的“麵包法令”
第三十一篇 農民和土地:布爾什維克和左派社會革命黨的根本分歧
第三十二篇 最後的決裂:全俄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
第三十三篇 米爾巴赫:一個謎(一)——左派社會革命黨組織了這次謀殺嗎?
第三十四篇 米爾巴赫:一個謎(二)——勃柳姆金如何準備和實施謀殺?
第三十五篇 米爾巴赫:一個謎(三)——為什麼要謀殺米爾巴赫?
第三十六篇 皮爾蘇茨基需要什麼?——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一)
第三十七篇 蘇波戰爭:列寧、托洛茨基和史達林——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二)
第三十八篇 波蘭:通向歐洲的“紅色橋樑”——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三)
第三十九篇 兵敗華沙城下——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四)
第四十篇 誰之過?列寧的說法——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五)
第四十一篇 誰之過?史達林的說法(上)——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六)
第四十二篇 誰之過?史達林的說法(下)——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七)
第四十三篇 誰之過?托洛茨基的說法——1919—1920年蘇波戰爭之謎(八)
第四十四篇 “世界革命”——十月革命的一根主要支柱
第四十五篇 共產國際——從加強無產階級的準備到加速世界革命
尾聲:“戰時共產主義”和共產主義

後記

收集在這本書中的文章以《第90個十月》為題,以專欄形式,自2007年8月開始在《學習時報》開始連載,時至今日還有最後幾篇沒有發完。這兩年對我來說,因思考而漫長、因行文而躊躇。我本來沒有計畫寫這么長的文字,而結果卻幾乎是洋洋大著。應該感謝《學習時報》的責任編輯曹穎新小姐,她的極度的等待耐心和埋頭於文章的辛勤促使我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文字。我還要感謝《學習時報》的負責同志給我的寬容、指導和督促,使我有機會兩年來在這份有極大影響的報紙上一直占著本應該讓給更多人的篇幅。
六七月間,負責編輯《新史學叢書》的向繼東先生詢問我,有沒有什麼書稿可供他選用。我和向先生相識有年了(只是文字之交,我們一直沒有見過面),在他主編的《中國文史精華年選》中曾經連續3年編選過我的文章。我當即將《第90個十月》的文稿發給了他。他選中了,並且由出版《新史學叢書》的廣東人民出版社呈報批准。負責我這本書的肖風華先生以極快的速度辦好了簽契約的事宜,並以極快的速度編輯我這本書。我本想以《第90個十月》或《黃卷青燈問十月》的書名出版這本書,肖風華先生以讀者對象和市場銷售為前提,給我擬了現在這個書名。
我要說明的是,現在這本書中的文字比《第90個十月》的文字多了一倍多。這是因為,《學習時報》的篇幅有限、有一定的額度,所以當初我在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大都控制在2500~3000字之間。有些文章,我寫得長,送給報紙時,我刪節在了合適的字數之內,因而不得不捨棄掉不少的材料和思考文字;有些文章,我本來就寫得短,沒有將那些該用的材料都用上去。這次在修訂本書時,所有的文章在中心思想、總的行文上都和報紙上的文章完全一致,所增加的只是材料和檔案資料,只是我把已經表達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更完善一些。
我選用了大量的老照片和當年的宣傳招貼畫,它們無疑會給乾枯的文字增添不少的色彩,也會為讀者增添不少的閱讀興趣。許多的照片和圖片是國內從沒有發表過的。
因為時間的緊迫,我和肖風華先生北京廣州兩處同時動作,我邊發稿他邊編輯,流水作業。時值南方大水,北方酷暑,也就正如肖先生所說,辛苦了。我和廣東人民出版社是第一次合作,合作很愉快,我希望和他們能有進一步的愉快、有成效的合作。感謝他們在高溫天氣下的辛勤勞動!
聞一
2009年7月28日
於北京南橫陋室

序言

歷史是一個連續的、不間斷的發展進程。在這個進程中,有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標誌和象徵,有不同的執政者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同的決策、治國方略和行動。但是種種不同,萬千變化都不能,也無法割斷這個連續的、不間斷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有一根線,一根把過去和現在、現在和將來串聯在一起的線,一根把祖先和兒孫,兒孫和後來者串聯在一起的線。不管現實世界裡,人們怎么願意把這根線描繪成是單色的,紅色的、黑色的等等,但這根線卻永遠是五彩斑斕、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齊全的。
歷史的發展像條河,歷史是條河!
歷史的發展像條河,有時奔騰澎湃,一瀉千里,有時蜿蜒逶迤,九曲十八彎。流過一望無際的平原時,浩蕩而行;穿行於峽谷山石之間時,聲威俱下。
但是,大河卻總是永遠從它流出的高山、丘陵,溝壑,奔向海洋的。無論是泱泱大水.還是涓涓細流,它從不回頭。它的前進之途上,充滿阻隔、艱險、關隘,但大河之水最終總要衝破阻礙它前進的一切。
歷史的發展、歷史之河的流淌也是這樣,它也永不回頭,永遠朝那個遠處的方向奔去,無休無止。在它前進的道路上,也有阻隔、艱險、關隘、飢餓、瘟疫、災害、戰爭,留下了好好壞壞、醜醜惡惡、是是非非、曲曲折折,任人指點,任人評說,任人笑罵。以俄國歷史為例,在最近的100年來,歷史的發展就遭遇了無數的阻隔、艱險、關隘。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俄國疲憊不堪,前線大量士兵死亡,因而厭戰和倒戈;農民因戰爭、饑荒、瘟疫,而民不聊生;工人因糧食短缺、失業、無以為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