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今報

新今報由新湘報報系主辦,新今報社編輯出版,創辦於2008年,原名湘報周刊,源於1876年創辦的《新報》。 報社人物 報社定位

基本資料 
新今報由新湘報報系主辦,新今報社編輯出版,創辦於2008年,原名湘報周刊,源於1876年創辦的《新報》。
新今報是一份新銳時評媒體,為新湘報報系重要組成部分。每周一出版。
她關注思想和文化的原生態表現;她涵蓋文化、地理、城市和生活等多個層面,卻從不靠近小資,一直引導讀者換一種方式看世界;她始終注重草根性,提倡快樂閱讀,通過詼諧、智慧的文字風格表現思想和文化的深度。 
歷史淵源
新今報源於1876年創辦的《新報》,《新報》為日報,用官方款項開辦,於清光緒二年十月初八(1876年11月23日)創刊,創辦人為上海道台馮�光,館址設於法界老北門外寧興街(今金陵東路河南路)。
該報由各省以商幫名義籌辦,而實際經費則由上海道庫撥付,主因是當時清廷未開“報禁”,因此地方官府不準辦報。但當時中國政府的告示在國土上(租界地區)張貼時,屢遭租界當局巡捕房干涉,馮�光雖多次交涉均無效,遂決定以商幫名義辦《新報》,以便在租界廣泛地傳遞清廷官府的意見。該報特別注重刊登清廷的官方告示,首版《京報》全錄,其次為各省轅門事宜,最後是本市訊息和中外新聞。
《新報》創刊適逢上海道奉命交涉贖回英商在上海建造的吳淞鐵路產權,該報公布了《鐵路會議條款》、《鐵路開行日期》、《火輪車路章程告示》等全部相關文獻材料,有些還以中文、英文同時刊出。所刊船期、行情、商務告白較嚴肅、準確。每天出版8張,多為新聞性內容。清光緒三年五月初一(1877年6月11日)該報取消刊登英文稿件,同時把《新報》的報名由橫排改為直寫,以示與外商所辦報紙相區別。同時該報也開始刊登文人詩詞,當時主筆袁祖志(翔甫)、襄編姚�(少蓮)、楊兆均(誠之)均為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職員。
《新報》連續出版了6年,清光緒八年(1882年)左宗棠出任兩江總督,派邵友濂接任上海道台,當時中法戰爭在即,為避免出現意外的“輿論麻煩”,《新報》被下令停辦。
報社宗旨
換種方式看世界
報社人物
社長兼總編輯江單,男,武漢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新湘報》創始人,曾在湖南、廣西、福建、北京、廣東等報社擔任記者、編輯、深度調查記者、部門主任、執行總編等職。2004年3月創辦《新湘報》,2008年創辦《新今報》,現任《新今報》社長兼總編輯、《新湘報》社長兼總編輯。
常務副社長陶沙,男,湘潭大學法學碩士。曾在多家中央媒體駐湘記者站擔任記者、首席記者、記者站副站長、站長等職,現任《新湘報》常務副社長、《新今報》常務副社長。
執行總編輯婁義華,男,貴州餘慶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從事新聞工作十餘載,先後擔任《當代詩壇》雜誌編輯、《湖南人口報》記者、長沙電視台女性頻道編導、新華社湖南分社記者、長沙晚報報業集團《東方新報》主編等職,曾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體工大隊八一女排新聞官。現為中國管理科學院行銷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世界中文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湖南省體育記者協會理事。多家媒體的專欄作者、特約評論員、特約記者。現任《新今報》執行總編輯、《新湘報》評論互動部總監。
報社定位
新今報自創辦以來,一直堅持關注思想和文化的原生態表現,始終注重草根性,提倡快樂閱讀,通過詼諧、智慧的文字風格表現思想和文化的深度。 
資源優勢 
新今報采編、管理骨幹以各大媒體評論員為基礎,網羅知名評論員100多名,均為精英媒體中的精英。
業界影響
自2008年創辦以來,新今報已出版23期,並在北京奧運會、四川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發生之際出版增刊。
新今報除常規發行渠道外,還首創電子郵件免費新聞雜誌,每周通過電子郵件向10萬餘位訂戶發放最新的新今報內容。
報系介紹
新今報是新湘報報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2004年至今的長久發展,新湘報報系已形成以新湘報為龍頭,新今報、中國鋼鐵市場周刊、海峽周刊為特色的媒體體系,形成深度報導、新聞時評、經濟報導、民生新聞、視頻直播五大新媒體架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