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名稱】《吳山秋霽圖》
【類別】中國名畫
【年代】明朝
【材質】絹本,設色
【大小】縱21.5厘米,橫193厘
【落款】署“正德庚辰十月徵明”,下鈐“文徵明印”白文方印。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文物現狀】私人收藏
作品賞析
彭年的題跋,非常明確地說,《吳山秋霽圖》是專為陳淳而畫的。在此之前文徵明曾給陳淳畫過一卷《江山初霽圖》,其跋云:“丙寅歲,春雨霖,意殊憒憒,三日望後稍霽,弄筆窗間,作江山初霽圖,適友生陳淳道復至,因以贈之。”(見《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丙寅為1506年,陳淳年二十歲。一般學者推測,兩人的疏遠,大約在陳淳的父親逝世之後並與之有關,時間在1519年左右。陳父的墓誌是文徵明撰寫的,按古制,子守父喪,必須廬墓三年,可是陳淳沒等三年期滿便到北京入太學去了。這個推測恰好為我們探討文徵明為什麼要畫《吳山秋霽圖》送陳淳的理由根據。那是因為陳淳即將要遠行,國吳地山水要贈, 慰藉他羈旅中對故鄉的懷思。其心情,千言萬語,都在畫圖中,所以他特別畫得認真、細緻。由此,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推測,陳淳入太學的時間,即是贈畫的這一年,即公元1520年。 《吳山秋霽圖》一直保存在陳淳的手裡,死後才傳給他兒子陳栝。終生相伴,可見其珍愛。他在畫鄭重而規矩地題上篆書兩行,沒有署名欵。估計當時還沒裝裱。題時稱文徵明為“待詒”而不稱“先生”,時間當在文徵明於1523年入京之後。稱“待詒”是表示敬重,而不題名欵以齋號代替,是表示不敢居先生之上,這些都看不出兩人之間有什麼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