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作者是饒宗頤,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描述的是多次流連於教堂的古堡,牆上拖著不知歲月、像辮子一般的藤蔓,淒寂、靜謐支配著每個人的命運。最使我驚愕的:據統計所知,這裡是世界音樂水平最高的地方,同時亦是人類自殺率最高的所在,這些自然是出於上帝的安排!人,久已皈依於上蒼,獲得神的豢養了,在安靜毫無干擾的神秘國度里,寂寞是他們最好的享受。

基本信息

文化之旅

作者:饒宗頤著
ISBN:10位[7538250115]13位[9787538250114]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未知
定價:¥9.00元

目錄

小引
皇門靜室的“國小”
金字塔外:死與蜜糖
佛教聖地:Banāras
維也納鐘錶博物館
周原:從美陽到慶陽
秭歸:屈原故里
關聖與鹽
玉泉山,關陵
新加坡五虎祠
由Orchid說到蘭
謝客與驢唇書
武夷山憶柳永
朱子晚歲與考亭
吐魯番:丟了頭顱的艹艹(菩薩)
南澳:台海與大陸間的跳板
高雄縣潮州鎮
附:潮民移台小史
柘林與海上交通
皖公山與隋禪宗三祖塔磚銘
新州:六祖出生地及其傳法偈
法門寺一:有關史事的幾件遺物
法門寺二:論韓愈之排佛事件
師子林與天如和尚
《我的釋尊觀》序
《比較考古學隨筆》序
嶺南考古三題
韓文譯本《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序
從對立角度談六朝文學發展的路向
“唐詞是宋人喊出來”的嗎?
明非亡於武器之後人
言路與戲路
……

書摘

 多次流連於教堂的古堡,牆上拖著不知歲月、像辮子一般的藤蔓,淒寂、靜謐支配著每個人的命運。最使我驚愕的:據統計所知,這裡是世界音樂水平最高的地方,同時亦是人類自殺率最高的所在,這些自然是出於上帝的安排!人,久已皈依於上蒼,獲得神的豢養了,在安靜毫無干擾的神秘國度里,寂寞是他們最好的享受。可是過度的寧謐,反令人感到生命單調的可怕。“生”的意義已下降至零度,反而要求快點了此殘生,美其名曰解脫。孤寂到了極點,人竟真地成為自了漢,到這樣的境地,甚么是生存的意義已變成莫大的疑團。詹姆士對宗教的解釋,認為人在孤寂的時候才能了解甚么是絕對(absolute),方可以超越上帝。孤寂可以激發人的宗教情緒,西方哲人冀圖培養宗教果實於孤寂之中,但沒有想到不堪寂寞的後果,卻能產生了不可想像的反作用。
我選擇維也納來作我要寫文章的題目,本想借音樂藝術的頂尖作為自我躲避的場所;竟有點像莊子所說逃空谷而聞到跫然的足音,反而引起許多逆料不到的情意結,我不願意再繼續地寫下去了。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複雜混亂的時代,也是一個承先啟後的時代;從三國的鼎立,到南北朝的對峙,又是一個對立的時代。除了是政治的對立,還有思想的對立和文字的對立。思想的對立,主要表現在廟堂和山林的對立;換言之,在野的想出來做官,做官的卻想退隱。文字的對立,即是胡與漢的對立。這樣的對立,貫串了整個時代;而文學的發展,便在這對立情況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最大發展,是“集部”的形成和推進。集是收集的意思,除了匯集個人的作品,還把別人的作品收集累積。過去是沒有這樣的“集”的名目,漢人是把思想性、政治性或各種的文章組織成集,是屬於“子部”的。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集就不同了,這種蒐集的工夫,我們把他叫做collectivework。除了個人自己蒐集以外,還有奉詔編集的,例如裴松之注《三國志》,據《宋書·裴松之傳》記載,是宋文帝命裴松之采三國異同作注。裴松之於是“奉旨尋詳,務在周悉”,“鳩集傳記,增廣異聞”。這個時代,王家和私家都紛紛從事輯集的工作,集的發展就成為南北朝文學的特徵。
我認為魏晉南北朝文學如此的多姿多采,文字上胡漢的對立亦是一個重大關鍵。所謂“胡”,在漢代是指匈奴,魏晉以後,已不止是匈奴了。這時代的胡語,印歐語系,連帶伊朗語系也包括在內了。從敦煌經卷中的佛教經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當時的胡語究竟是甚么樣的。在胡、漢對立中,歷史上有一件事,是大家都未曾注意的,就是漢靈帝時,中國開始盛行胡化。《後漢書·五行志》說“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這個所謂胡者,事實也不單是指印度的。在語言文字的胡漢對立當中,首先面對的是翻譯的問題。關於內典的翻譯,梁朝僧祐(《文心雕龍》作者劉勰的老師)《出三藏記集》,收釋道安《大品般若經序》,文中提到“五失本三不易”的說法,就是討論佛經的翻譯問題。在胡漢的翻譯中,胡人曾有很大的推動力;其中最有成效的,我認為不是鳩摩羅什,而是更早期的支謙和康僧會二人。支謙是月支人,其父於漢靈帝時歸化中國。他“十三學胡書,備通六國語”(《祜錄·支謙傳》)。在孫權黃武元年(二二二)開始翻譯佛經,至孫亮建興中(二五二至二五三)共譯了四十九部之多,他的譯文非常優美。至於康僧會,“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賈移於交阯。十餘歲出家。”(《祐錄·康僧會傳》)他在孫權赤烏十年(二四七)來到建業,並開始翻譯佛經的工作。他譯的《六度集經》,文字好得很。康僧會是以文言來翻譯的,文字水平極高,其風格又與支謙不同。我認為做翻譯的人,應該先通一種文字,再通別種,這樣的翻譯才好。我們看錢鍾書的翻譯文字非常好,我就說是他的中文好,中文比英文好,所以他翻譯法文、德文都是那么好。因此,翻譯之功,支謙、康僧會二人當在鳩摩羅什之上。有了翻譯以後,對文學視野的拓展,起了很大的推動力。
在胡漢對立的問題上,駢文也有很密切的關係。駢文的前身,就是駢字。清雍正時編了一部《駢字類篇》,他在序文解釋駢字的意思,“比事屬辭,蓋駢文義也。”六朝時代,駢字的發展特別多,像《世說新語》中就有不少駢字,《文學篇》舉《文學篇》一個例子來說:“桓玄下都,羊孚時為兗州別駕,從京來詣門箋云:‘自頃世睽離,心事淪薀,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其中睽離、淪薀,都是駢字。有人統計《世說新語》裡頭的駢字有一千五百四十一個,還不包括常用名詞;《楞嚴經》里的駢字有四千二百個。到了謝靈運時代,他的詩文真是駢字滿眼了。我覺得駢字的發展,是駢文發展的基礎;而佛經的翻譯,給我們有很大的推動。很多佛經的序文,差不多有百分之六、七十,是用駢文寫成的。這可反映駢文與佛教關係的密切了。這也是我在胡漢對立問題上的一點看法。
在“集”的方面,除了為個人著作、他人著作,以至某種文體編集之外,更有“別傳”和“方誌”的收集。魏晉以來寫別傳的風氣很流行。雖然別傳帶有小說的色彩,但又可在正史傳記以外提供另外的資料;在文獻學上的價值是重要的。劉孝標註《世說新語》,就把當時的別傳收集起來。根據宋人高似孫《緯略》統計,劉孝標的注中收錄別傳一百六十八家,數量是驚人的,所以他的注特別出名,就是因為他保存了這么多的原始資料。這種方法當然是學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至於方誌的收集,則有《水經注》。今天研究《水經注》的不在地理方面,因為地理也不一定準確。酈道元是北方人,未到過南方,所以廣東、雲南的水道,都有錯誤之處。然而,史稱“道元好學,歷覽奇書》(《北史·酈范傳》)。故《水經注》徵引的方誌很多,給後人提供不少寶貴的文獻資料。例如今天發現的南越王墓並不是尉佗的墓,而是他的孫子趙昧的墓,據《水經注》所引裴淵《廣州記》謂“城北有尉佗墓,墓後有大岡,謂之馬鞍岡”。及王氏《交廣春秋》謂“佗之葬也,因山為墳,其壠塋可謂奢大”。從這些地方志的敘述中。可知尉佗墓之大。《水經注》在這些小地方也講得非常清楚,文字亦很優美。《水經注》的可貴地方,就是酈道元蒐集地方志的結果。
此外,類書的編集也對六朝文字起了推動作用。魏晉以來,講究用典;而典故不能全放在腦袋裡頭,要靠翻書的。類書始於曹丕的《皇覽》,據《隋書·經籍志》,《皇覽》有一百二十卷,現已散佚。後人輯有《冢墓記》及其他片段共二十餘條資料;在我看來,它不甚像後來的類書。當時負責編撰的有韋誕,劉劭、桓范、繆襲和王象等五人,其中最主要的是秘書監王象。六朝時代,從類書的編撰也可以反映出南北的對立。大家都知道,梁武帝學問很好,亦雅好文學,但心胸卻不廣。他的弟弟蕭秀也“精意術學,蒐集經記”(《梁書·安成康王秀傳》),曾招劉孝標編一部類書名曰《類苑》,共一百二十卷。孝標曾在梁武帝的圖書館看過書,後來因策錦被疏用典故事開罪了武帝,武帝沒給他任何升遷的機會。武帝亦因這部《類苑》,詔徐勉舉學士入華林,花八年的時間,編了七百卷的《華林遍略》。目的就是要超過他的弟弟,不讓蕭秀占先。
這是南朝的事。後來《華林遍略》傳到北朝去,當日開始傳到揚州,賈人以為奇貨。值高洋領中術監,集書手多人一日一夜寫畢。退其本,曰:“不需也。”這是很有名的故事。後來祖珽聽從陽休之的計策,把《華林遍略》改造,補充一些材料,特別是補入了《十六國春秋》——這書是蕭方等於二十二歲時寫成的,後來散佚了很是可惜!祖珽的輯補成為《玄洲苑御覽》,後來改名為《聖壽堂御覽》,後又更名為《修文殿御覽》,因為北齊大同有七個修文殿。《御覽》的名稱就由北而來,後來北宋的《太平御覽》命名便是仿此。敦煌鳴沙山石窟發現一寫本,伯希和列目P.2526號,存有烏部鶴類四十六條、鴻類十八條、黃鵠類十五條、雉類四條,合共八十三條資料。羅振玉肯定就是《修文殿御覽》,訂名為《修文殿御覽殘卷》,收入於《鳴沙石室佚書》中;吾鄉潮陽鄭氏刻《龍溪精舍叢書》,據羅氏影本刻入,亦依題為《修文殿御覽》。但是,洪業卻加反對(見《所謂者》,《燕京學報》十二期),他認為《修文殿御覽》主要是徵引《十六國春秋》,而殘卷第七十七條不引《十六國春秋》而引《趙書》,內有小注,斷定殘卷並非《修文殿御覽》,而是《華林遍略》。現在暫且不管殘卷究屬何書,類書的編撰,正好反映了梁武兄弟間的對抗,南北的對立。編輯類書工作的競爭,這說明類書在撰文運用事類的重要性,也對六朝文學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我們讀顏之推《觀我生賦》,其中他自己的注語說他負責編撰《修文殿御覽》的。據《北齊書·文苑·顏之推傳》曰:“之推撰《觀我生賦》,自注曰:‘齊武平中,署文林館侍詔者,僕射陽休之、祖孝征以下三十餘人。之推專掌其撰《修文殿御覽》、《續文章流別》等,皆詣進賢門奏之。”說到顏之推,大家都熟知他的《顏氏家訓》,原來他也編類書、編文集的。有趣的是,南朝有昭明太子編《文選》,北朝也繼摯虞《文章流別》,來一個《續文章流別》。從文集的編撰,也反映到南北對立的層面上來。
說到編集之事,六朝時除了各種文體都有集外,連聲音材料也有集。最早是呂靜《韻集》,他是《字林》的作者呂忱的弟弟。可惜此書已佚。據《魏書·江式傳》:“呂忱弟靜,放故左校令李登《聲類》之法,作《韻集》五卷,宮、商、角、徵、羽各為一篇。”呂靜此書,開後世韻書的先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