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將存滿存儲器一頁的數據記在磁帶上,稱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由塊頭,數據空間和自由空間組成。
當建立表或索引等對象時,用戶可以指定數據塊的存儲參數。數據塊的空間利用率參數用於控制數據段和索引段中空間的利用率。合理地設定這些參數的值可以節省許多存儲空間,並且提供較好的性能。數據塊的並發性參數控制了使用塊數據的並發事務數。數據塊的存儲參數分兩類:控制並發性參數,控制空間使用的利用率參數。
數據塊格式指的是在一個磁軌內數據記錄的組織形式。諸如定址信息、有效數據、記錄間隙等。
數據塊格式的每個記錄以冒號(:)開始,用回車CR和換行LF結束,每個記錄所含的ASC11碼位元組最多32個。所有信息用ASC11碼(7位,無奇偶校驗位)記錄。最後一個記錄為“檔案結束記錄”。
內容
(1)公共的變長頭:包含數據塊的通用信息,如塊地址和段類型等。
(2)表目錄:包含在此塊中有行數據的表的信息。
(3)行目錄:包含此塊中實際行數據的信息(包括在行數據區中每個行數據片的地址)
:(4)空閒空間:插入新行時需要存儲空間,更新行數據時也可能造成存儲空間的增加,這些存儲空間都需要從空閒空間中分配。
(5)行數據:包含表或索引數據,行數據的存儲可以跨越數據塊,也就是說,一行數據可以分別儲存在不同的數據塊中。
分類
定長度數據塊格式
這種數據塊格式是以廓區為固定長度數據塊的存儲區。這種格式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可按定址信息,(圓柱面號盤面號和扇區號)進行直接定址,缺點是記錄區利用率不高。
不定長度數據塊格式
這種格式的數據塊長度是變化的,它的定址信息和校驗信息較為複雜,目的是為了更負分地利用存儲空間。這種格式的特點是提高可靠性和靈活性,但其邏輯線路相對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