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通論

在教學論學科視界裡,教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需要多維考證的概念。 教師是在教學世界裡引導學生髮展同時發展自己的人。 學生是在教師指導下在教學世界裡自主籌劃並實現生命可能性的人,其素養主要有學習道德、學習感情、學習智慧與學習體能。

簡介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重點教材,注重新型師範教育模組課程的建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全面體現“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和“實用、適用”的教學要求。
本書是教學論的基本教材,以教學論的基本範疇和問題為主線,反映了當代教學論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新成果,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學科體系。
本書主要供高等師範院校教育學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教學使用,也是在職中國小教師培訓和教育科研人員從事教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熊川武 1957年生,湖南人。師從華東師範大學瞿葆奎教授,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理解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主要從事教育學原理與教學理論研究,在國內率先倡導反思性教學,創立“理解教育”和“自然分材教學”,並經常深入中國小指導;主持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教育科研課題;榮獲“上海市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寶鋼優秀教師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獎項;出版《反思性教學》、《“理解教育”論》、《實踐教育學》、《普通教育學》、《教育研究新視域》、《學習策略論》、《學校管理心理學》等10多本著作。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教學是處於教學世界中的人員按照社會要求、利用相關資源籌劃並實現自身生命可能性的活動,是一個有獨特本質的完整系統。教學論正朝著有效性、關懷性、建構性與反思性的方向發展,它的研究對象是教學世界的主要關係及其合理性。這意味著教學世界諸要素的關係,既要合目的性,又要合規律性。教學要素的基本關係是理解關係,因而教學中消除“誤解”與增進“確解”是教學論的基本問題。教學理論的體系緣此展開。教學論研究大致有五個方向:科學性、解釋性、行動性、批判性與後現代性。儘管它們有矛盾的一面,但它們提供的思想都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
第一節 教學的實質
作為非學術用語的“教學”,幾乎可以涵蓋一切通過經驗的傳授引導別人的活動。當然,這種表述似難登學術殿堂。在教學論學科視界裡,教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需要多維考證的概念。古往今來,許多學者為之付出了心血,因而出現了諸多關於教學的闡釋。
一、對教學的不同解讀
二、現有教學定義的發展空間
三、教學的定義
第二節 教學論的發展歷程
一、教學論的產生與發展
二、教學論發展的大體趨勢
第三節 教學論的研究對象
教學世界的複雜性,決定了人們對教學論的研究對象認識上的眾說紛紜。這既是令人高興的暢所欲言的學術現象,又是需要人們花費力氣進行梳理的複雜理路。
一、百家之說
二、教學論的研究對象
三、教學論的基本問題
第四節 教學論的研究方法
作為教育理論家族的成員,教學論的研究方法與教育研究方法相同,因而這裡只作簡要介紹。
一、教學論研究的主要派別
二、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本書的邏輯體系
從教學論的基本問題出發,在削剪教學的一些細枝蔓葉、歸併部分次要因素的基礎上,本書嘗試從“宏”與“微”、“虛”與“實”、 “靜”與“動”三個維度展開。

第二章 教學人員

教學人員是進入教學世界設計並處理各種教學關係的理解者,通常分為教師和學生兩大部分。教師是在教學世界裡引導學生髮展同時發展自己的人。從教學角度看,教師的素養主要包括教授道德、教授感情、教授智慧與教授體能。教師對教學的理解主要體現在敬業上,這種敬業與他們的素養相連,因而可以從道德、感情與智慧方面感受教師的敬業。學生是在教師指導下在教學世界裡自主籌劃並實現生命可能性的人,其素養主要有學習道德、學習感情、學習智慧與學習體能。在學習活動中,這些素養統一發揮作用。師生的相互理解與作用構成和諧的教學機制,這種機制建立在兩者主體性與主體間性相互作用的基礎上。
第一節 解讀教師
古往今來,說師論教者不計其數,相應見解積沙成丘。這裡無意重述先賢之見,只談教師應有的素養。
一、教師的素養
二、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敬業精神
第二節 理解學生
常言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些思想用在理解學生上,得出的結論必然是要賞識學生。賞識不是無根據的褒獎,不是遠離實事求是原則的肯定,也不是沒有必要批評的一味讚揚,而是既“識”又“賞”,即在了解學生生命現實性與發展可能性的基礎上讚賞其潛力和才能並鼓勵其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是成長中的生命個體,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他們必然存在不足。善意地指出不足,多從正面引導,比抱怨和牢騷似乎管用得多。 有學者指出,學生是“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更具體地說,學生是在教師和他人的幫助和指導下在教學世界裡自主籌劃並實現生命可能性的人。處於特定的教學世界是學生與非學生的人的發展的最大區別。這個世界需要學生形成特定的素養,否則,他們難以順利發展。
一、學生的素養
二、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素養
第三節 師生相互理解與作用
一、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與要求
二、學生對教師的理解與要求
第四節 師生主體性與主體間性
以上三節,實際上已從具體層面上解讀了師生主體性與主體間性,其中更多地體現了師生之間主體性的差異。因此,這裡主要從抽象意義上闡釋師生主體性與主體間性,以便師生在更高層次上認識與發揮自己的主體精神。
一、師生主體性
二、師生主體間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