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敖里村位於丙妹鎮西南部,距鎮政府約31公里,轄上敖、上寨、中敖、擺邦和下敖5個自然寨 ,6個村民小組,共有290戶,1600多人,主要居住著苗族。全村國土面積18.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4畝,其中田513畝,地51畝。海撥550米,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花崗岩資源。各自然寨都坐落在大山峽谷間,生產條件低下,民眾幾乎靠一邊種田、一邊外出打工維持生活,經濟社會發展緩慢,是丙妹鎮的貧困村寨之一。
敖里村原屬於從江縣雍里鄉,是原雍里鄉的十三個行政村之一,政府駐地為雍里鄉雍里村。2016年1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3號)同意撤銷丙妹鎮、雍里鄉建制,設定新的丙妹鎮。新設定的丙妹鎮轄原丙妹鎮、雍里鄉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丙妹鎮江東社區。
村落歷史
敖里,苗語稱為“正郭”,意思是平坦的田壩。敖里四面環山,中間是平坦的田壩,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凹下去,形成山坳,因此最初人們常叫“坳里”,即山坳里的意思;後來,為了方便,“坳里”漸漸地被人們書寫成敖里,並一直沿用至今。
據敖里民間相傳,古敖里的自然寨分布格局與現在有所不同,古敖里有黨郭、養弄、養告和正郭四個自然寨,每個自然寨都有70餘戶,主要靠種田、種地、養蠶為生。後來,由於匪患和饑荒,原住敖里人漸漸地遷出,逃往榕江一帶,原來下轄的四個自然寨中,黨郭和養弄兩個自然寨逐漸消失,只有養告和正郭保留至今,即現在的中敖和上敖。
據可以查證的史料顯示,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已經有了敖里這個地名,下轄上敖、下敖等自然寨,至今至少有200年的歷史。隨著歷史的變遷,到清朝末年,又有大部分村民從廣西高顯村遷移而來,此外, 還有少部分從大洞、歸林、令里、高武等地遷移而來,在不斷地遷出遷入過程中,敖里人民又開闢了新的聚居地,逐漸形成了上敖、上寨、中敖、擺邦、下敖5個自然寨的格局。
民族特色
敖里風景優美,美食豐富,有醃魚、香豬、牛癟、糥米、重陽酒、油茶等民族特產, 是常年招待客人的佳品。敖里民族風情濃郁,節日盛多,人民熱情好客。有蘆笙比賽、跳蘆笙舞、唱苗歌、鬥牛等民俗活動,是體驗苗族文化、苗族風情的理想地。
主要節日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黑飯節、端午節、 吃新節、 中秋節 、重陽節 、苗年等節日。
發展歷程
過去的敖里,經濟落後,交通閉塞,人民生活貧苦,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敖里村人民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直在默默而辛勤地付出著:
2001年至2002年,敖里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完成農網架設工程、人畜飲水工程,基本解決了民眾的用電、用水問題。
2002年,為開通敖里第一條公路,村民在村乾的帶領下,用鋤頭、鐵鍬,鐵錘等工具,歷時四年多,經過幾次停工,幾次復工,終於在這2006年夏季建成通車。
2004至2005年,在代課教師朱維姣捐資5萬元建校的鼓舞下,敖里民眾團結一心,投工獻料,建成了村級完全國小的教學樓、操場等基礎設施。
2009年,敖里村完成了農村步道建設工程。
2010年,敖里村又相繼完成街道建設工程、全村公路聯通工程。
2012年,在各 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強力支持下,敖里村第一座民族特色家具廠——敖里實木家具廠正式成立,標誌著敖里村朝著工業化道路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2015年底,宰略至敖里上敖水泥路建成通車,大大縮短了敖里與外界的時空距離,敖里人民的出行方式與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的改善。
2015年底至2016年初,敖里村接通網際網路,同時移動聯通4G信號也覆蓋敖里全境,讓敖里與外界緊緊相連。
2018年底,令里岔路口至敖里上敖水泥路建成通車,敖里全村實現組組通水泥路,敖里的交通變得更加通暢便捷。
2018年底,敖里村正式入選“貴州省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近些年來,在國家政策和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敖里人民正團結一心建設好敖里,朝著更輝煌燦爛的明天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