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集成管理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

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管理理論為指導,在管理行為上以集成機制為核心,在管理視野上突破政府機關的部門與行業限制,從新的角度和層面來對待各種信息資源要素,提高各種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於最佳化和增強管理對象的有序性,最終推動一個高技術與高效率電子政府的建立,節約辦公空間和成本,提高效能。

理論介紹

基本內容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三大核心要素邏輯管理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三大核心要素邏輯管理

集成管理:綜合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促使各集成要素功能匹配、優勢互補、流程重組,要素之間以最合理的結構形式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新的系統並使得系統整體功效倍增的過程。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模式:實現政府戰略與目標集成、組織集成、過程集成和政府部門信息集成的整體集成。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的核心:實現質量管理、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之間的集成。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的價值:有效解決職能交叉比較嚴重、管理方式比較單一、獎懲機制不很健全、行政效率有待提高、監督檢查薄弱等狀況。

現實意義

將集成管理套用於政府部門的管理過程,建立集成管理模式體系,是推進政府部門管理創新、與國際先進管理理念接軌的重要舉措,對推動服務型機關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大量的企業和實務部門,雖沒有系統性地梳理實踐並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但已經藉助套用質量管理體系、實施績效考核等方式,有意無意地融入了集成管理的理念。其作用體現在:

(一) 有利於政府對外部環境的有效回應:藉助於集成管理,為顧客、市民和社會提供有效服務。一是增進了行政事務的透明度,二是通過技術手段規範了程式、履行了職責、做到了持續改進。不僅有利於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質量,在客觀上也推進了政治文明建設,促進行政管理體制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二) 有利於增強內部效能和素養:增強工作人員責任感,提高辦事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加強運作規範。

(三) 有利於政府開展全面績效管理:將集成管理引入政府管理中,對政府管理全過程進行績效評估,得到更全面、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數據,幫助政府部門進行更全面、科學、合理的評估。

關鍵要素

質量管理

績效管理

風險管理

管理內容

戰略目標系統、管理控制系統、服務保障系統、公共服務提供控制系統、改進控制系統

信息化套用

系統概述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信息系統(簡稱GIMS ),是基於“集成管理思想”為政府部門的政務管理構建績效管理信息系統,旨在通過信息技術來提升政府部門的政務管理效能、提高政府部門政務管理的執行能力以及提升政府部門已建政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效力,提高政府績效管理能力。

系統通過與各類業務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對接,自動獲取與績效管理相關的數據用於考核和評價,減輕績效考核的工作量,提高績效數據採集的真實性和可靠度,逐步實現政府績效考核的智慧型化、科學化。

系統功能

1.門戶系統—2.績效目標管理--3.績效考核管理—4.質量管理(體系檔案管理)--5.風險管理—6日常工作管理

系統特點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

著眼於與現有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有效銜接,融合檔案管理體系和改進管理體系,著力打造績效指標自上而下落實、工作績效自下而上提升的環境,立足管理對象的差異,採取分級分類的管理模式,以部門指標考核為出發點,以工作人員考核為落腳點,以客觀量化考核為核心,以事實為基礎的工作評價為輔助,通過績效指標的科學設計、有效控制和客觀評價,實現對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績效管理。

系統創新

基於客戶實踐、計算機技術、科學管理理論為基石的系統

達到組織績效、部門績效和個人績效有機統一的系統

促進質量管理、政府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深度融合的系統

系統價值

促進質量管理、政府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的深度融合

達到組織績效、部門績效和個人績效的有機統一

實現過程管理與過程績效的協調一致

確保行政執法及相關活動獲得預期績效

深入推進政府部門集成管理體系建設

完善過程管事、制度管人、目標引導的管理機制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信息化技術支持:行知匯德

相關書籍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 政府部門集成管理

圖書全名:政府部門集成管理

主編:周建安

副主編:石勇

出版時間: 2013年12月第一版

出版社:中國質檢出版社

中國標準出版社

主要內容:本書以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建設綜合管理體系的實踐過程為基礎,通過對集成管理的理論研究、方法分析和功能闡述,提煉總結出政府部門建立集成管理體系的方法、步驟、原則和相關流程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