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平裝: 6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10075129
條形碼: 9787010075129
尺寸: 23.8 x 16.8 x 3.4 cm
重量: 998 g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三十年:從歷史走向未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若干歷史經驗研究》主要內容:“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三十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國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現了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市場機制與巨觀調控的內在統一,實現了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相互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取得進步。
改革開放事業遠非一帆風順,前行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伴隨著思想的撞擊與升華,帶著制度新生的陣痛、曲折與輝煌。改革開放之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停滯和倒退沒有出路。儘管前行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黨和人民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會動搖。“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了中華民族的和平發展、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滿懷信心,不斷將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目錄
導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從歷史走向未來
第一章 通向改革開放之路
一、改革開放前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
(一)三年恢復時期經濟建設成就
(二)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勝利完成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三)對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的初步探索
(四)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曲折道路和建設成就
(五)“文化大革命”時期艱難前行的經濟建設
二、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體制與發展模式的基本問題
(一)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與結構失衡
(二)計畫經濟體制及其中國特點
(三)“一大二公”的農村集體經濟和城鄉分割體制
(四)1978年前的經濟形勢及困境
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國內政治背景及國際形勢
(一)國際環境的變化和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
(二)世界新技術革命加大了我國追趕先進的壓力
(三)撥亂反正最初兩年的政治環境
(四)“文化大革命”後的社會思潮
(五)真理標準大討論為改革開放奠定了理論和思想基礎
四、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偉大歷史功績
第二章 經濟體制改革三十年的主要歷程
一、改革的啟動和局部試驗(1978-1984)
(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率先突破
(二)國有企業放權讓利的改革探索
(三)財政體制實行“分灶吃飯”
(四)對外開放格局初定
(五)非國有經濟的恢復及發展
二、改革目標的不懈探索(1984-1992)
(一)國有企業改革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二)價格“雙軌制”——價格闖關
(三)計畫、物資、投資及金融體制改革協同推進
(四)糧棉流通體制改革破題
(五)對外開放的範圍和領域進一步擴大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1992-2002)
(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二)實施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
(三)非公有經濟加快發展
(四)巨觀管理體制框架初步建立
(五)加快市場體系建設
(六)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基本確立
(七)開放型經濟格局基本形成
(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3年至今)
(一)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二)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三)進一步健全要素市場體系
(四)進一步完善巨觀調控體系
(五)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第三章 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成就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基本實現了從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轉型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確立
(二)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三)巨觀調控體系基本建立
(四)行政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五)社會保障制度基本框架確立
(六)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七)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初步確立
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
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一)人民民眾的勞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極大釋放
(二)市場經濟主體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三)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四、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
五、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長足發展
第四章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經驗
一、經驗之基:經濟體制改革的保障與動力
(一)解放思想是推進改革創新的精神動力和不竭源泉
(二)人民民眾是改革開放的創新主體和根本動力
(三)只有堅持實踐第一才能推動改革不斷前行
(四)理論創新是推進改革的思想基礎
(五)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成功的根本保障
二、經驗之本:經濟體制改革的本體經驗
(一)市場取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漸進改革是符合國情和規律的基本方式
(三)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是改革向前推進的重要途徑
(四)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條件
(五)兼顧效率與公平是改革前行的內在機制
(六)健全以市場為基礎的巨觀調控是改革走向成熟的標誌
三、經驗之母:在曲折與探索中積累經驗
(一)在探索與曲折中提高是改革前行的必然途徑
(二)權衡利弊、控制風險才能將改革推向前進
(三)只有把握改革開放的階段性才能與時俱進
(四)正確認識分歧爭論才能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五)健全統籌協調機制是推進改革開放的體制保障
(六)改革開放是任務極其艱巨的長期歷史過程
第五章 改革開放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改革開放: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探索
二、歷史階段:從脫離國情的趕超目標到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目標探索:從計畫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四、基本經濟制度: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
五、發展模式: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科學發展之路
六、社會目標:從平均主義到追求公平正義
七、對外開放:從封閉半封閉狀態到開放型經濟體系
八、指導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六章 在三十年改革開放基礎上繼往開來
一、歷史新起點、發展新形勢、改革新要求
(一)經濟體制改革由轉軌階段向“全面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階段轉變
(二)經濟體制改革從增強市場微觀主體活力為重點轉變為統籌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活力與進步
(三)經濟體制改革從滿足生存型發展需求到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加速發展
(四)從經濟體制自身改革為主轉變為更加注重經濟體制改革與“四位一體”改革的協調配套
二、新時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體現時代特徵
(一)貫徹科學發展觀與改革開放連續性的有機統一
(二)在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三)著力於統籌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創新
(四)更加注重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與科學性
三、新時期全局性、戰略性的改革任務
(一)深化市場微觀主體改革,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二)以改革開放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
(三)把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放到重要戰略位置
(四)健全民生優先的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五)形成以自治自律為基礎的社會運行機制及管理體制
(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民主法制建設
改革開放三十年圖片選
改革開放三十年若干重要領域研究探索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評述
我國國有資產運營改革與重組
我國壟斷行業改革評述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形成
我國對外開放評述
市場體系建設回顧與展望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評述
我國外匯管理體制回顧與分析
我國財政體制改革評述
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評述
我國稅收體制改革回顧與評述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回顧與展望
我國社會保障政策評述
我國城鄉統籌的回顧與思考
我國區域發展統籌機制的探索
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評述
我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評述
我國公共危機管理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