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收澀藥
凡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可以治療各種滑脫症候的藥物,稱為收斂藥。又叫收澀藥。 性味:味多酸、澀;性多溫或平。 歸經:主入肺、脾、腎、大腸經(可因分類不同而異)
分類及功用 藥物成分 分類 相關記載 用藥禁忌 -
十三固澀藥和方劑
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用,用於治療各種耗散滑脫證候的藥物,叫做固澀藥。凡以固澀藥為主而組成方劑,叫做固澀方劑。
-
固澀藥
固澀藥性味大多酸、澀,有固表止汗、澀腸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收斂止血、斂肺止咳等作用。 分類及適應證 固澀藥主治正氣虛極、元氣不固,氣、血、津、液滑...
概念 功效 適應證 功用 用藥注意事項 -
固澀
運用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藥物,治療因臟腑虛損,正氣不足,失於固攝所致的氣血精液耗散滑脫的方法。又稱收澀固脫。
簡介 適用範圍 組成方劑 禁忌 -
固澀法
固澀法是用藥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方藥,治療氣血精液滑脫不禁的治法。固澀法有止咳、斂汗、固腸、澀精、止遺、固崩、止帶的作用,能阻止人體的氣血精津等物...
固澀法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斂汗
斂汗,是指使用具有收斂作用中藥治療出汗過多的方法。 大多是收斂虛汗。出汗有兩種類型:氣虛自汗和陰虛盜汗,氣虛自汗需要用補氣斂汗的中藥來治療。 心氣虛,運...
簡介 表現 診斷 古代驗方 生脈散的套用 -
升清固澀
升清固澀為治法名,補脾腎與收斂固澀藥合用,以治精微下泄之證,臨床用於脾濁、帶下病等病的治療。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固澀劑
固澀劑以收斂固澀藥物為主要組成,具有斂汗、固脫、澀精、止瀉、止遺、止帶等作用的一類方劑。
組成和適應症 分類和適應證 使用注意事項 -
澀可去脫
澀可去脫,治療學術語。
術語 所指 -
粉汗散[中藥]
粉汗散,中藥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九。主治小兒睡間遍身盜汗。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方義 方論選錄